三十多年后再回看《三国演义》,这个反差就值得细细咂摸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7 00:05 1

摘要:那部老剧当年技术不算先进,连战场烟尘都多靠实拍,可镜头一转到演员脸上,情绪就稳稳落地

那部老剧当年技术不算先进,连战场烟尘都多靠实拍,可镜头一转到演员脸上,情绪就稳稳落地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许多人心里的底片,核心还是表演扎实、人物立得住,观众能跟着他们的呼吸走

这份真挚如今被不同方式延续下去,人物走出戏,落在生活里,仍旧有火

先说“刘皇叔”

孙彦军现在是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的终身荣誉校长,这是公开报道提到的清晰头衔

他曾因刘备深入人心,后续角色总难摆脱“仁德”影子的滤镜,角色突破有限

机缘跑到教育这边,是先被商人劝入股民办大专,结果对方卷款而去,学生刚交学费人就不见了

他没有退场,反而继续加码,把学校先保住正常运转,再一点一点做成“民办明星”

这种决定在当年并不轻松,因为每一分钱都要往真正的课桌椅上落

9月22日晚上,学院给2025级新生办迎新晚会,灯光落在操场上,人声热热闹闹,晚会后他接受专访,聊发展和方向

他说学校这几年发展很快,认同增设非艺术类甚至理工类专业,提出“艺工融通”的育人理念,对学生也给了学习建议和寄语

台下不少新生举着手机录音,还能看到有孩子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包,像刚到新城市的样子

对很多家里远在外省的孩子来说,校长站在台上说“别怕”,比政策更能安神

这些年他会在开学季亲自上“第一课”,讲职业选择也讲做人,讲得不复杂,像家里长辈嘱咐孩子早睡早起

能看出来他的气色很稳,人也不浮夸,更像在把“刘备式耐心”用到学校管理上

这份耐心在教育里很重要,它不喊口号,也不急功近利,落在时间里才见效

另两位“兄弟”,如今已不在剧迷的朋友圈里了

公开报道显示

陆树铭多年来一直在拍戏,也因此把关羽的威义感刻在国人心里,他唱的《一壶老酒》一响起,很多中年人都会想起家和远方

他看起来身体硬朗,却传来噩耗,消息来的那一天,戏迷群里都安静了半天

李靖飞的近年身体状况不太好,息影疗养,后来也离开了大家,关于他你能找到的作品不算多,却总能用“粗中有细”的笑声想起他

他们在现实里是常联系的兄弟,过去时不时会同框出席活动,人挤人,麦克风传来糙糙的笑

还有一段让人记住的细节:

三弟身体不佳又赶上家里不太顺的时候,陆树铭会主动帮忙筹款,接商演、做游戏广告,为的是给兄弟看病,这样的江湖义气在戏外也真实存在

再看“曹操”

鲍国安的演技一直被同行和观众称道,他在别的戏里时不时会透出一丝“曹操的聪明”,那是多年角色沉淀留下的味道

他如今已近八十,处在退休状态,偶尔应邀参加活动,出现在舞台上会先把话说慢一点,但笑意还在

对很多老观众而言,只要他一开口,心里那本厚厚的历史书就翻到一页

这几年曝光最高的,还得是唐国强

他今年参与了代际综艺《这是我的西游》,在节目里被网友戏称为“七旬智勇少年”,这称呼既轻巧又到位

节目有一段热议片段,他用《出师表》聊加班,职场年轻人听得直点头,觉得古文突然有了“打工人译注”

他在节目里反差很强:一本正经讲道理,下一秒又会跟年轻人开个小玩笑,像个带着书卷气也不缺烟火气的“叔叔”

这些“通透金句”和“反差萌态”把他和年轻观众拉到了一个桌边坐着聊天的位置

更大的背景是,2025年各类代际综艺热播,《一路繁花》《老有意思旅行社》《是女儿是妈妈2》都在破除刻板印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彭侃说,真正的代际对话不是刻意说教,而是用鲜活的生命状态证明老年人也能绽放少年心气

他还强调两点核心要素:嘉宾要有显著年龄差,主题要聚焦代际关系与沟通,关键是要有反差感,节目常会邀请比实际年龄更年轻态、行动力更强的嘉宾

《一路繁花》的总制片人石慧也提过,国内综艺市场发展,“真实”是关键,要呈现“活人”,保持真诚,盯紧社会情绪,尤其是旅行类的代际综艺,未来空间很大

你去看《老有意思旅行社》,吴克群带银发族跑去完成“人生清单”,老人写下“再游一次大海”,年轻人则安排路线、订民宿,彼此被治愈的样子,一眼看上去是综艺,其实是生活

关于唐国强的频繁出镜,坊间也有说法

有传闻称他经历过两段婚姻,与第二任妻子育有两个儿子,孩子的身体状况需要长期照顾,这些细节因为牵涉隐私并未被官方逐条公开证实

如果把这层现实考虑进去,他不敢轻易退休也就能理解

我个人的感受是,他在综艺里的“勤快”既是热爱,也可能是对家庭责任的回应,这种复杂心情在每个父亲身上都不陌生

节目里他偶尔会说“人要有担当”,镜头拍到他把水杯盖拧紧再递给搭档,像是在提醒自己别松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

孙彦军和唐国强时隔三十载,为手游《三国:谋定天下》新赛季同台代言,主题叫“隆中对”,推出了同名剧本和蜀汉、曹魏4v4对抗地图

他们分别以刘备和诸葛亮的经典形象参与推广,镜头里两人站定,一句“请先生入山”仿佛把人拉回当年的书房

这次联动也让我看到,经典不只是往回看,还是能被“再利用”的资源,关键在于怎么用

游戏宣发在年轻群体里很有效,老演员的形象加持,反倒把历史更好地“接到地气”

当年同辈里的不同选择,也给我们提供了参照

陈佩斯在综艺里做“喜剧班”的导师,开公开课、口传心授,其实是在把“看家本领”变成可复制的系统

节目结束后观众看见的是一批新喜剧人从台上一步一步走稳,背后是老师把经验拆解成“具体动作”

李冰冰这些年也频繁参加综艺,和不同年龄嘉宾互动,既提升曝光也拓展事业边界

综艺不是逃生舱,是另一个舞台,能不能站稳,取决于你有没有带得出手的东西

我常想,那些在旧剧里立起来的人物,后来在生活里做的事,有没有一条内在的线

孙彦军从演员走到校长,他的选择更像“把戏里的仁义变成现实里的责任”,唐国强走进代际综艺,是在用“古典”的脑子跟“今天”的年轻人讲话

他们的工作不再是一次次上戏,而是一次次上场,把能量往不同方向送

周末刷到老剧的时候,客厅里灯偏暖,屏幕里的蜡烛也在摇,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台词笑,笑完又多想一层

如果要给这群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我会选“续航”

他们不躲,愿意在新的规则里重新适应;

也不飘,知道自己肩上的东西不轻

经典不是摆在高柜上的瓷器,经典应该在手里用,在路上走,在人群里说话

三十年一眨眼,很多人已经不在了,很多人在变通,但那股认真和体面,还在

下一次你再看《三国演义》,不妨也看看戏外的他们,想一想每个人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部“续集”

我愿意把这样的续集看得慢一点,因为每一页都是真人,不是纸上谈兵

来源:通宵补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