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到拍腿”到“尬到抠脚”:古装剧的轻喜风,怎么就翻车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07:10 2

摘要:想当年《庆余年》播时,办公室里的同事凑到一起,能被范闲的那句“这皇帝怕不是我粉丝”的嘴炮逗得前仰后合;《赘婿》里宁毅举着“拼刀刀”教古代人砍价,我媳妇笑到肚子“抽筋”。那时候的轻喜是“藏在剧情里的糖”,现在的轻喜,是“贴在脸上的笑”——尬得人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现在的古装剧,看的我都想把手机给摔了。

一部权谋剧里,阴鸷王爷在朝堂上蹦“yyds”,把谋反戏演成校园辩论赛;

一部仙侠剧里,女主跳崖前对着反派喊“你礼貌吗?”,悲壮感直接碎成渣;

最绝的是部宅斗剧,女主被陷害关柴房,居然和丫鬟演起“你画我猜”,把宅斗的尔虞我诈变成了综艺游戏。

曾经让我们熬夜追更的“轻喜风”,怎么突然变成了“尬喜风”?

想当年《庆余年》播时,办公室里的同事凑到一起,能被范闲的那句“这皇帝怕不是我粉丝”的嘴炮逗得前仰后合;《赘婿》里宁毅举着“拼刀刀”教古代人砍价,我媳妇笑到肚子“抽筋”。那时候的轻喜是“藏在剧情里的糖”,现在的轻喜,是“贴在脸上的笑”——尬得人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其实轻喜风一开始根本不是套路,是精准戳中了当代人的“解压刚需”

每天上班被KPI追着跑,下班挤地铁被踩掉鞋跟,谁还想看“皇子夺嫡杀兄弑父”的压抑,或“女主被虐得遍体鳞伤”的苦情?我们要的是“不用带脑子”的放松,是“笑出眼泪”的治愈——而《庆余年》《赘婿》刚好接住了这个需求。

范闲是现代灵魂穿进古代身体,所以他会对着古代“三纲五常”翻白眼,会在被问“你读过什么书”时怼“读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后期梗但核心不变)。这种“不按常理出牌”,不是为了搞笑,是“现代人闯古代”的必然结果——就像让00后参加爷爷的茶话会,肯定会吐槽“这茶比奶茶难喝”。

他的笑点是“角色骨子里的”,比如帮五竹解释一些现象,用“经济学原理”帮范建算账,每一步都符合“现代人”的逻辑,自然又生动。

宁毅是商业精英穿成“赘婿”,他把“拼夕夕砍价”搬去古代开布行,教老婆搞“连锁加盟”,甚至被送进“男德学院”时,反手给先生上“性别平等课”。这些情节哪里是搞笑?是用现代人的眼睛,看古代的“糟粕”——就像你穿越到古代看到裹小脚,肯定会忍不住说“这玩意儿对身体不好”。

笑点里藏着反思,搞笑中带着温度,这才是《赘婿》收视可观的关键。

可慢慢的,事情变味了。

当《庆余年》赚了钱,《赘婿》火了,无数制作方蜂拥而上——他们没搞懂“轻喜”的底层逻辑,只看到“加梗就能火”的表面。于是,不管什么题材,都要往里面塞“轻喜元素”:

宅斗剧变“撒糖剧”:《卿XXX》本来是“深宅女人躺平搞事业”,结果硬加“夫妻斗嘴”的无厘头,把“女性觉醒”的内核冲得稀碎;仙侠剧变“乡村剧”:《与XX》是“上神历劫谈恋爱”,男主却成了“搞笑担当”,天天插科打诨,把“仙凡虐恋”变成“乡村爱情”;武侠剧变“短视频”:《大XXX》是“捕快查案+武侠冒险”,加了大量“家人们谁懂啊”的网络梗,江湖气全变成了“抖音味”。

最离谱的是《折X》——原著是东汉乔魏两大家族联姻,女主小乔被迫嫁世仇魏劭,两人在“互相防备”里相爱的虐恋。本来该是“张力拉满的美学”,剧版却把魏劭改成“搞笑将军”:原著里他怒摔砚台,剧里变成“打翻果盘说‘你这女人怎么这么难搞’”。好好的“世仇梗”,变成了“撒糖式吵架”。

为什么《庆余年》《赘婿》能火,其他的多部类似作品却翻车?

答案很简单:好的轻喜,是“角色自带幽默”,不是“编剧贴标签”

《武林外传》火18年,到现在仍是不少人的电子榨菜,不是因为佟湘玉说“额滴神啊”,是因为每个角色的性格撑得起笑点——佟湘玉抠门但善良,白展堂胆小但正义,郭芙蓉刁蛮但可爱,吕秀才迂腐但热情。他们的搞笑是“性格冲突”的结果,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再看《庆余年》的范闲,他的搞笑来自“现代人的优越感”,所作所为都是“他是范闲”的必然。换个角色比如太子做这些事,只会变成“东施效颦”。

而现在的剧,把“轻喜”当成“救命稻草”:剧本写不下去了加个梗,人物立不住了加个笑点,甚至“家国情怀”都能用“搞笑”消解。他们忘了,喜剧的内核是“真实”——笑点必须符合角色性格、剧情逻辑,否则就是“尬笑”。

观众从来不排斥轻喜——《武林外传》、《庆余年》、《赘婿》都是例子。

我们排斥的,是“为了轻喜而轻喜”的敷衍

古装剧的魂是什么?是“代入感”——让观众相信,穿古装的人有和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是“故事性”——愿意跟着角色走完“有笑有泪”的旅程;是“独特性”——每部剧有自己的风格,不是“套着轻喜外壳的复制品”。

现在的轻喜风,像“万能模板”:不管什么故事,都塞“现代梗”“无厘头”“撒糖戏”。结果模板用多了,观众审美疲劳;敷衍做多了,口碑崩塌。

其实创作者该有一份初心——写古装剧,不仅仅是为了加梗赚钱,也是为了讲“有意思、有温度”的故事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古装剧:它可能有轻喜元素,但笑点是角色自带的;它可能有虐心剧情,但情感是真实的;它可能有宏大世界观,但细节接地气。那样的剧,才会让我们再次熬夜追更,才会让我们记住里面的角色,才会说:“这才是我们要的古装剧啊!”

来源:大憨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