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刷到《蓝色生死恋》的片段剪辑,背景音乐一响,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
那天刷到《蓝色生死恋》的片段剪辑,背景音乐一响,鼻子还是忍不住发酸。
评论区有人问:“明明恩熙又乖又甜,为什么崔母最后满脑子都是那个被她丢下的芯爱?”
这个问题,像根刺一样扎在心里。
好多人都说崔母偏心,可仔细想想,这哪是偏心那么简单。
01
故事的开端,是一场阴差阳错的“换命”。
医院里,两个女婴被抱错。恩熙进了富裕的崔家,芯爱则跟着单身母亲在贫民巷挣扎。
十四年后真相大白。恩熙温柔懂事,会软软地喊“妈妈”,会撒娇讨全家欢心。芯爱呢?浑身是刺,成绩好却倔强,看人的眼神带着不服气的恨意。
崔母抱着恩熙哭得撕心裂肺:“你才是我的女儿啊!”
可最后,她还是把恩熙留在了身边,把芯爱推回了破败的亲生母亲家。
表面看,是感情战胜了血缘。
可感情这东西,最经不起琢磨。
02
芯爱第一次踏进崔家,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小兽。
她盯着恩熙的公主房、满柜的裙子、桌上的牛奶面包,眼神里有羡慕,更多的是不甘。她直挺挺地站着,不肯坐下,说话硬邦邦的:“我才是你亲生的。”
崔母当时的表情,是尴尬,是慌乱,还有一丝……被戳破心事的恼怒。
恩熙呢?总是低着头掉眼泪,说“对不起妈妈,都是我不好”。
后来才懂,芯爱的尖锐,恰恰照出了崔母的亏欠。而恩熙的顺从,反而成了安抚愧疚的良药。
人啊,有时候宁愿骗自己,也不想面对扎心的真相。
03
芯爱被送走的那场雨戏,简直是催泪炸弹。
小姑娘扒着车门喊:“妈妈!我会比恩熙更听话!我会考第一名!”
崔母咬着唇不敢回头,车开远了才崩溃大哭。
那一刻她哭的是什么?是舍不得芯爱吗?或许更多的是道德绑架下的自我安慰:“我选感情有错吗?芯爱回去也能过得很好……”
可生活不是电视剧。芯爱回到贫民窟,继续挨打受骂,拼命读书想争口气。而崔家呢?继续宠着恩熙,仿佛一切都没变。
但有些东西,早就变了。崔母梦里反复出现的,怕是芯爱那双带着恨意又渴望爱的眼睛。
04
恩熙得病后,崔母的崩溃里藏着更复杂的东西。
她抱着恩熙说:“妈妈不能再失去你了。”
可当芯爱突然出现,冷静地说“我可以捐骨髓”时,崔母的眼神是震惊,是羞愧,更是一种被拯救的解脱。
这时候才明白,她忘不了芯爱,不是因为芯爱多优秀,而是因为芯爱成了她良心上的债。
恩熙的懂事,反而让她一直活在“选择正确”的假象里。而芯爱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你这个母亲,当得有多自私。
就像网友说的:“崔母对恩熙是宠,对芯爱是痛。宠是甜的,痛是刻骨的。”
在我看来:
重看这部剧,突然理解了崔母的“忘不了”。
恩熙是她呵护了十四年的温室花朵,芯爱却是她不敢直视的镜子。镜子里的自己,有私心,有懦弱,有无法弥补的亏欠。
现实中多少关系不也这样?那个最懂事的孩子,往往被忽略;那个最叛逆的孩子,反而让人牵肠挂肚。
不是懂事不值得珍惜,而是人性习惯性对“圆满”麻木,对“缺口”敏感。
可真正该被记住的,或许是芯爱摔门出走前说的那句:
“你是我妈妈,为什么连一次公平都不肯给我?”
有些伤口,不是用“为你好”就能抚平的。
大家怎么看?
来源:雨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