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1942大开“金手指”救奶奶,这部抗战微短剧好燃又好哭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6 03:27 1

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上线播出,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抗战故事,讲述了翟星星意外跌入1942年硝烟弥漫的战场,遇到年轻时代的奶奶陈凤英,祖孙联手对抗敌人的奇幻之旅。

当你带着金手指穿越回抗战年代,你会做什么?

当你能看到身旁战友牺牲的倒计时,你又会做什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微短剧《我比奶奶大三岁》上线播出,带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抗战故事,讲述了翟星星意外跌入1942年硝烟弥漫的战场,遇到年轻时代的奶奶陈凤英,祖孙联手对抗敌人的奇幻之旅。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后,正逐步走向“短而精”的成熟阶段。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制造“爽点”,而是开始尝试在有限的篇幅内,融入更有分量的题材与更深刻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趋势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突破——抗战历史这一宏大题材,与微短剧形式实现了巧妙融合。

过去,战争题材往往属于长剧集的领地,需要足够的篇幅来铺陈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弧光。而《我比奶奶大三岁》由时空穿越,祖孙重聚这一巧妙的契机引入,让我们在两位女主角的视角带领下重新回到了那段沉重又热血的峥嵘岁月。

1

反套路设置

创新抗战叙事,拉近观众距离

抗战题材在微短剧里并不多见,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把故事和当下产生联结,让年轻观众更有代入感显得尤为关键。

《我比奶奶大三岁》就找到了让年轻观众感兴趣的切口。

女主角翟星星的人设有点儿时髦,是一个留学日本的应用化学系在读大学生,还是一个coser,这也为她在剧情前期大放金手指做足了铺垫,比如,她能利用大河剧看来的历史知识,假扮近卫家大小姐戏弄日军,机智解救战友。

剧情听着有些“放飞”,但的确增加了观众的爽感。

更有效的是“系统”元素的加入,让网络上曾经出现的“如果能带着现代武器回到抗战时期”的假想在屏幕里成为现实,女主角翟星星穿越后,随身带的“乾坤袋”就像个哆啦A梦的“百宝袋”,能变出药品、化学试剂甚至武器。

在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用上急救包,制造炸药,甚至是掏出挖地机,对于敌人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这个设定听起来很“爽”,但它并不是胡闹。这个设定是有限制的,并非无节制开挂,买装备需要点数,女主角需要精打细算好手头的点数。而“乾坤袋”不仅是连接现代观众与那段历史的一座桥梁,也为剧情增加了许多诙谐有趣的桥段。

女主角在“召唤”物品时,闹出了不少乐子。比如她本想兑换武器,但“乾坤袋”却毒舌地教训她道:“请勿使用本产品,你还想掏迫击炮,你咋不上天呢,跟太阳肩并肩”。

当要挖地道营救战友,“乾坤袋”给女主角推荐手推式大直径挖掘机,还玩起了我们熟悉的广告话术:“不要您8888,不要您5888,甚至不要您1888,只需898!”

这些梗穿插在沉重的历史题材里,也起到了调节作用,让整部剧变得亦庄亦谐,让观众前期更轻松地走进故事里。

2

祖孙双女主

诠释血缘温情和革命女性力量

我比奶奶大三岁。从这个反直觉的片名也能窥见这部微短剧的另一大看点,祖孙双女主的塑造。

血脉亲缘是永恒的情感话题,祖孙的人物关系为这段抗战故事增添了不少温情色彩。穿回1942年遇见年轻时的奶奶,说它是抗战版《你好,李焕英》也不为过。

面对从天而降的“孙女”,陈凤英从怀疑到逐渐信任,从质疑“奶奶”这个称呼到自然接受,在她态度的转变中,慢慢滋长的亲情让我们为之触动。

代入翟星星的视角,现实中的奶奶已经去世,自己却有幸回到过去,见到年轻的奶奶,这更是一场跨越时光和生死的重逢。

在穿越之前,翟星星对奶奶明显是不够了解,也不够理解的。她不明白奶奶为什么执意要她报考化学专业,也对奶奶时常念叨的抗战经历有些厌倦。有情感,也有代际差异,是大多数老一辈和年轻人的相处现状。

翟星星遇到年轻的奶奶,看清了她身上象征光荣和反抗的伤疤,也见证了这位地下交通站站长是如何凭借智慧与坚韧,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守护着交通线,组织营救行动。带着现代知识和“乾坤袋”金手指的翟星星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奶奶,却反被奶奶的勇气与担当所教育和震撼。

而将主角设置为女性,也让《我比奶奶大三岁》区别于传统的抗战叙事,把关注更多地投向了抗战历史中的女性力量。不管是陈凤英,还是情报员肖胭脂,又或是文人周禾,她们所代表的,正是无数在幕后默默守护文化血脉的无名女性英雄。

长辈的“忆往昔”成为了翟星星的“亲身经历”,这种代际间的精神传承让“抗战版《你好,李焕英》”有了更深的意味——它不仅是孙女重新认识奶奶的过程,更是当代女性回望历史,从上一代女性身上汲取力量的过程。

3

融入真实历史

丰满呈现厚重主题和先烈形象

尽管在情节上设置了许多爽点,但从结果来看,《我比奶奶大三岁》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爽剧”。

在“系统”设置下,翟星星能看到战友牺牲的倒计时。坦白来说,最初看到这样的设计,我们不禁会期待她如何改变历史,救下大家。

但真实的历史不是“爽文”,不管翟星星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扭转战友们牺牲的命运,这也让我们看剧时经历了一场奇妙又复杂的情感转变。

开场时,你可能会被“乾坤袋”带来的现代与穿越喜剧反差逗乐,但随着剧情深入,会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完全牵引——从智斗敌人的巧妙设计让人会心一笑,到危难时刻的生死抉择让人热血沸腾,再到面对历史洪流中无法避免的牺牲时忍不住落泪。这种“爽、燃、好哭”的情绪层层递进,不是生硬煽情的结果,而是人物命运自然生长的必然。

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跟随剧情走入了那段真实的历史,重温先辈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光。陈凤英地下交通站站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导演熊翊帆在梅州平远县看到的抗战遗址;剧中“营救文人”的主线,正是历史上“香港文人大迁徙”的缩影;而剧中抗战少年“小萝卜”的原型,也是东江纵队“小鬼班”的少年战士······剧中的诸多情节和人物设置皆有出处,这也让故事承载了更深刻的历史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剧本历经120稿的反复锤炼,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在这里,革命英雄们也不仅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

少时为生计拜入洪门的肥彪,还没来得及为可以加入游击队而庆祝,就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日军;当小偷被抓的乞丐“小萝卜”,改邪归正成为放哨员,为保护文人献出了幼小的生命;陪伴陈凤英长大的长工铁叔,每次做的猪脚面都舍不得自己吃,最后也用性命为她争取到了宝贵的营救时间;出身优渥的肖家姐弟,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投身抗日革命,在最后的大战中一同牺牲······也正是因为刻画生动,人物真实可信,牺牲后的人物小传才更加让我们感动流泪。

铭记历史,才更珍惜现在的和平。

作为广东省"百剧千行"共创计划的首批落地作品和红果短剧果燃计划的作品,《我比奶奶大三岁》在有限的篇幅里以独特的创意和精良的制作,证明了微短剧完全有能力承载厚重主题,为行业的题材多样性开拓了新的可能。

当最后字幕升起,历史真实影像出现的那一刻,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动和澎湃,正是这部优秀作品带来的“后劲”。

撰稿:南都N视频记者 刘益帆 余晓宇

来源:星河温柔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