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一秒你还在山巅之上沐浴着万丈金光,下一秒可能就得在泥潭里思考人生。
得,这娱乐圈的风向标转得比我妈翻脸还快,快到能把人脖子给闪了。
前一秒你还在山巅之上沐浴着万丈金光,下一秒可能就得在泥潭里思考人生。
你敢信?
那个手握三金、被张艺谋一手托举起来,几乎被供在“灵气”神坛上的周冬雨,竟然也有被人“截胡”的一天。
而且,这次动手的人,是郑晓龙。
这名字一出来,电视剧圈子都得抖三抖。
这么说吧,一部《甄嬛传》,十几年了,养活了多少影视解说博主,台词都快被盘出电子包浆了。
所以当他的新项目《疾风劲草》传出风声,整个圈子的演员估计都跟闻着猫薄荷似的,眼睛都绿了。
谁都知道,能上他的船,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飞升”的门槛,至少也是个镀金归来。
可这艘万众瞩目的“诺亚方舟”,船票发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傻眼了。
女主角的位子上,赫然写着宋茜的名字。
而我们那位最年轻的三金影后周冬雨呢?
女配。
这俩名字摆在一起,简直就像是在一锅精心熬制的佛跳墙里,突然扔进去了一块……榴莲。
不是说榴莲不好,就是那个味儿,太冲了,太让人始料未及了。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里。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这话糙,但理不糙。
周冬雨这些年,确实有点水逆。
在大银幕上,她是灵气逼人的精灵,那张脸仿佛就是为特写镜头而生,破碎感、故事感,拿捏得死死的。
可一到了小荧屏,这股子灵气就好像遭遇了跨服延迟,瞬间变成了“五官乱飞”。
尤其是在需要端庄厚重感的古偶剧里,她那娇小的身板和过于灵动的表演方式,总让人觉得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气场那块儿,死活撑不起来。
所以,当她要去演一部谍战剧,很多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谍战剧是什么?
是刀尖上的舞蹈,是不动声色下的波涛汹涌,需要的是一种内敛的、压抑的、由内而外散发的张力。
周冬雨的表演体系,更偏向于外放的、瞬间爆发的情感。
让她去演一个心思深沉、步步为营的女特工,这感觉就像让一个顶级的百米短跑运动员去参加马拉松,不是说跑不下来,就是那个画风,怎么想怎么别扭。
但即便如此,她也是周冬雨啊!
是那个刷新了华语影坛纪录的女人。
让她给宋茜做配,这操作实在是让人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我们再来看看宋茜。
如果说周冬雨的问题是“水土不服”,那宋茜的争议,简直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时间倒回很多年前,她在韩国参加综艺,一句“我感觉我都不是特别会说中文了”,像一颗深水炸弹,直接在她当时还算不错的路人缘里炸出了一个巨坑。
这事儿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是口无遮拦,往大了说,那就是忘本。
对于极其看重家国情怀的国内观众来说,这几乎是“原罪”。
后来在真人秀《花样姐姐》里,因为一双雨鞋,她又被贴上了“作”、“公主病”的标签。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那种执拗劲儿,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窒息。
这些陈年旧事,就像互联网的烙印,死死地刻在了她的身上,让她在观众缘这条路上走得异常艰难。
当然,成年人的世界里,过去的行为可以被原谅,但业务能力不行,那就是硬伤。
宋茜的演技,最著名的“代表作”可能就是那个“电梯幽闭恐惧症”的表演了。
那段表演,她贡献了堪称“史诗级”的夸张表情和肢体动作,不像是一个被困在电梯里的人,更像是一个被电门夹了脑袋的……嗯,一个非常激动的人。
她把角色的崩溃,演成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行为艺术,让观众看得是脚趾抠地,恨不得当场为她众筹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一个是最年轻的三金影后,但似乎走错了片场;另一个是唱跳偶像转型,却背负着一箩筐的争议和演技黑历史。
郑晓龙,这位被封神的导演,就把这两个人捏在了一起,还做出了一个如此颠覆性的主次安排。
他到底在想什么?
这棋局,一般人还真看不透。
也许,郑晓龙压根就没按常理出牌。
他可能是在下一盘险棋。
他太清楚自己的金字招牌意味着什么了,也太清楚宋茜和周冬雨的组合会引发多大的舆论海啸。
这免费的热度,不就来了吗?
在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先声夺人,哪怕是被骂上热搜,也比无人问津要强得多。
或者,他就是单纯地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
一个能把《甄嬛传》里那么多角色都调教得个个出彩的导演,或许在他眼里,演员就像一块块璞玉,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会不会雕琢的工匠。
他可能看到了宋茜身上某些我们普通观众看不到的特质,一种未经打磨的、原始的、符合角色需要的东西。
他想亲自操刀,把这块争议巨大的“顽石”雕琢成器,一旦成功,那将比捧红一个本来就优秀的演员,更能彰显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导演功力。
这是一种属于顶尖创作者的傲气和野心。
别忘了,这艘船上还有个“压舱石”——郭京飞。
这位爷可是个实打实的演技派。
从《都挺好》里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妈宝男”苏明成,到《我是余欢水》里那个窝囊、憋屈又在绝望中爆发的中年男人,郭京飞的表演,总能精准地扎到观众的心窝子里。
他就像是这盘菜里的那勺盐,有了他,味道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郑晓龙把男主这个定海神针交给他,或许就是为了给自己天马行空的选角上一道保险,让这艘船不至于还没出港就翻了。
所以,这盘棋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电影圈的咖位和光环,在电视剧领域并非万能通行证。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精心雕琢下,通过无数次的NG和剪辑,呈现出最精华的瞬间。
而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长达几十集的篇幅,需要演员自身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感和生活质感去填充角色,去应付高强度的拍摄。
周冬雨的“灵”,在电影里是天赋,在电视剧里,有时反而成了她无法沉下来的桎梏。
最终,郑晓龙的这场豪赌,赌的是自己的眼光,赌的是宋茜的潜力,也赌的是观众的好奇心。
这出戏还没开拍,戏外的故事就已经足够精彩。
到底是郑晓龙力挽狂澜,把宋茜调教成下一个孙俪,还是周冬雨即便作配也用演技碾压全场,又或者,这是一场从选角开始就注定的灾难?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只能搬好小板凳,等着看好戏了。
毕竟,见证一个神话的诞生,或者目睹一场华丽的翻车,都同样刺激,不是吗?
来源:小可可玩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