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9月25日晚),江苏卫视幸福剧场迎来一部“静水深流”的硬核剧——《围猎》。首播当晚,收视率直接冲破1.6%,不仅稳居同时段前列,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不少观众看完前四集后直言:“今年的刑侦悬疑剧,终于有天花板了。”
昨晚(9月25日晚),江苏卫视幸福剧场迎来一部“静水深流”的硬核剧——《围猎》。首播当晚,收视率直接冲破1.6%,不仅稳居同时段前列,更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不少观众看完前四集后直言:“今年的刑侦悬疑剧,终于有天花板了。”
这不是夸张。在《扫毒风暴》热度刚退、观众对同类题材略显审美疲劳的当下,《围猎》却用扎实的剧本、克制的影像和极具张力的人物关系,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禁毒剧的表达方式。
提到李少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红楼梦》这类充满诗意与美学的古装或年代剧。谁能想到,这位擅长细腻情感与女性叙事的导演,拍起缉毒题材来,竟如此沉稳有力?
《围猎》没有炫技式的爆炸场面,也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它从一场发生在渔船上的毒品交易切入——女“运毒骡子”临产身亡,婴儿被同伙马仔叔收养,取名“多仔”;几乎同一时刻,缉毒警杨一鹏的战友喜得千金,取名“之安”。
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一个生于毒网,一个长于警门。命运的齿轮,就此咬合。
李少红团队坚持“去表演化”拍摄,全剧24集取景超200处真实地点,渔港、城中村、废弃工厂……镜头里没有滤镜,只有扑面而来的鱼腥味、潮湿的空气和底层生活的粗粝感。这种纪实风格,让观众仿佛置身现场,也更深刻体会到缉毒工作的隐蔽与危险。
王阳这次彻底“脱胎换骨”。他饰演的杨一鹏,为打入毒贩内部,化名“阿镇”,留长发、挺啤酒肚、皮肤黝黑,说话带点市井痞气,却眼神锐利如鹰。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脸,而是一个“混在人堆里都认不出”的真实卧底。
更令人惊喜的是张宥浩。他饰演的多仔,从小在毒窝长大,却心存善念。他送外卖、打零工,只为给养父马仔叔买辆小货车。偶然间,他在游戏中结识了缉毒警之安(邓恩熙 饰),两人不知彼此身份,却成了无话不谈的网友。
这种“命运错位”的设定,既避免了狗血,又充满张力。一个是“毒二代”,一个是“警二代”,生日相同,人生却南辕北辙。当多仔无意中卷入毒品运输,而之安正追查同一案件时,戏剧冲突悄然爆发。
《围猎》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止讲警察抓毒贩,更描绘了一张完整的“毒网生态”。
俞灏明饰演的牟森,不再是咆哮型反派,而是冷静、偏执、精通化学的制毒师。他研发新型毒品“邮票”,专攻青少年市场,手段隐蔽而狠毒。那种斯文下的阴冷,比张牙舞爪更令人胆寒。
李诚儒饰演的村长牟海东,表面慈祥,实则操控整个丰茂村的毒品链条。哪怕被捕后一言不发,仅靠一个眼神,就让人脊背发凉。
还有杨皓宇演的马仔叔、冯兵演的狠角色黎海鹏(也就是《狂飙》里的“老默”)、余皑磊饰演的老缉毒警罗仲奎……每个配角都有血有肉,共同构建出一个真实、复杂、危险的地下世界。
《围猎》没有刻意制造爽感。它更像一记警钟:毒品从未远离,它可能藏在游戏聊天框里,可能混在快递包裹中,甚至通过虚拟货币完成交易。
剧中,毒贩用游戏ID传递暗号,用外卖骑手运送毒品,用住院当掩护接头——这些情节并非虚构,而是基于真实案例改编。导演李少红曾采访多位一线缉毒警,他们说:“你们拍得太像,我们出门都怕被认出来。”
正因如此,《围猎》的紧张感不是来自枪战,而是来自日常中的异常细节。观众看的不是“破案”,而是“防毒”。
结语:好剧,值得被看见
《围猎》目前仅播出4集,但已展现出极强的叙事控制力与人文关怀。它不靠流量明星堆砌,不靠狗血桥段吸睛,而是用扎实的剧本、真实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赢得观众尊重。
在娱乐至上的时代,这样一部“沉得下去”的剧,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如果你还没看,不妨今晚打开江苏卫视,或上爱奇艺、腾讯视频追一追。
这场跨越三年的“围猎”,才刚刚开始。
来源:丸子爱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