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熬夜看了《阵地》《守护者们》各6集,才发现两者根本没法比较——不是题材差异太大,是创作用心程度的差距,藏都藏不住。
提起国剧谍战天花板,多数观众的第一答案,至今仍是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
剧中孙红雷塑造的主角余则成,其原型正是革命烈士吴石将军,
这份历史真实,让角色的隐忍与信仰更添重量。
如今又有两部谍战剧正在热播,《阵地》和《守护者们》。
熬夜看了《阵地》《守护者们》各6集,才发现两者根本没法比较——不是题材差异太大,是创作用心程度的差距,藏都藏不住。
先看9月16日登陆央视的《阵地》
由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王劲松等实力主演的阵容,没有走“流量”老路,而是沉下心铺展历史长卷。
前6集牢牢抓住1938年桂林文化救亡的核心:
冯绍峰饰演的夏衍带着油墨和铅字南下,在轰炸废墟中复刊《救亡日报》;
王劲松诠释的郭沫若挥笔写下檄文,字句如刀刺破舆论迷雾。
这些情节不是凭空虚构,剧中复现的二十余件史实都有考据。
第三集里巴金在空袭中死死护住文稿,纸张被硝烟熏黄仍紧紧攥着;
第五集李克农(李晨 饰)用暗号传递办报许可,指尖沾着的印泥与报纸油墨形成冷暖对比。
没有激烈枪战,却让观众在文人的笔尖上感受到千军万马的力量。
反观9月23日开播的《守护者们》,这部号称“谍战新突破”的剧集,开播三天热度就从6500跌至3800,直接滑出榜单前十。
张一山、韩东君、张天爱领衔的阵容起点不低,可惜前6集暴露了创作的浮躁。
剧情设定本有新意:龙套演员丁一(张一山 饰)被迫假扮盲眼密码专家,与特工顾仰山(韩东君 饰)潜伏日军机构。
但执行起来全是硬伤:特务接头靠扔甜点传递情报,密码本设计得像外卖菜单,第一集还出现“自己人崩自己人”的低级逻辑漏洞。
就连个别演员演技都被吐槽过分浮夸,难以潜伏。
导演可能是想混搭谍战与轻喜剧,却把严肃题材拍成了闹剧:
第六集丁一在审讯室装瞎,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高声喊麦,与张天爱饰演的女特工同框时,三人互动不像潜伏对峙,更像综艺玩游戏。
虽然有电影级制作噱头,甚至定制了1000多套服装,但这些外壳终究没能掩盖剧本的空洞。让观众看着都尴尬!
《阵地》走的是“内容为王”的深耕路线,角色人物的设定既有文人风骨,也有普通人的焦虑与坚守;在选演员时也是从演员的适配度出发。
《守护者们》则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陷阱。主创想靠“谍战+喜剧”的噱头开创市场,却忽略了谍战剧的核心是逻辑与张力。
张一山虽提前去盲人学校采风,却用“浮夸表演”曲解了角色——丁一的“怂”本该是小人物在乱世的真实反应,却被演成了刻意扮丑的闹剧。
如今两部剧仍在更新,走势已然分明。《阵地》凭借“文化抗战”这一稀缺视角,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而《守护者们》则警示行业,再强的阵容、再炫的技术,没有好剧本支撑都是空中楼阁。
尤其是现在观众审美升级后,2025年国剧市场早已从“流量”转向“品质”。
在这个放大镜看剧的时代,制作方也应该用放大镜的视角去制作剧。
你觉得《阵地》的历史厚重感和《守护者们》的创新尝试,哪类创作更戳你?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橙子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