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莲花楼》8.5分爆款,《赴山海》为何跌至5.1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5 05:26 2

摘要:2023年夏天,《莲花楼》的横空出世让观众惊叹“武侠剧的春天回来了”。成毅饰演的李莲花和李相夷,以9.4分的爱奇艺评分和8.5的豆瓣评分,成为近五年武侠剧的巅峰。

红衣纵马的李相夷与粉色纱衣的萧秋水,两个同样由成毅饰演的武侠角色,却在观众心中划出了截然不同的界限。

2023年夏天,《莲花楼》的横空出世让观众惊叹“武侠剧的春天回来了”。成毅饰演的李莲花和李相夷,以9.4分的爱奇艺评分和8.5的豆瓣评分,成为近五年武侠剧的巅峰。

两年后,原班人马打造的《赴山海》却遭遇口碑滑铁卢,尽管开播72小时便创下2.58亿播放量,评分却从6.2暴跌至5.1。

同样是成毅挑大梁,同样打着“武侠”旗号,为何观众的反馈如此截然不同?

---

01 数据背后的冰火两重天

《莲花楼》的成绩单令人惊叹。不仅首播即爆,更拥有惊人的长尾效应。播出两年后,它仍能杀回平台热度总榜前十,1.7亿条的弹幕总量保持着行业天花板级别的数据。

广电总局亲自为其举办专题研讨会,认证其为 “现象级武侠剧” 。

反观《赴山海》,则呈现典型的高开低走态势。开播首日凭借前期造势拿下8%的市场占有率,但次日便出现断崖式下跌。第三周后播放量占比仅维持在4.5%左右,与《莲花楼》同期9.2%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震惊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作为联合出品方的欢瑞世纪,在《赴山海》播出后一周内,股价由6.88元跌至5.77元,市值蒸发逾11亿元。

02 制作水准的天壤之别

《莲花楼》的成功,藏在每一个制作细节中。服装设计堪称教科书级别——李相夷的红衣纵马、红绸舞剑成为年度名场面,转世为李莲花后的粗布麻衣又精准传递出人物返璞归真的心境。

成毅的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配合考究的镜头语言,让每个招式都充满美学张力。剧中竹林舞剑的片段,被武术指导圈当作教材分析。

而《赴山海》在制作上则充满廉价感。明显的抠图痕迹引发观众质疑,有场成毅骑马的特效戏被戏称为 “2025版水下骑马” 。室外镜头中,人物与背景融合生硬,常常出现人物带有不自然的“光圈”或与背景图层断裂的情况。

造型设计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成毅在《赴山海》中扎着小辫、涂着粉色眼影的造型,与其说是侠客不如说是闺阁小姐。“男主萧秋水的粉色纱衣被嘲‘在逃迪士尼公主’”。

03 叙事深度的对比

《莲花楼》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世界。以李莲花的探案历程为线索,通过“一品坟”“玉城诡案”等单元案件,层层剥开人性真相。主角从执着“以武证道”到领悟“英雄终会老去”的成长弧光,让武侠精神有了现代性的表达。

剧中《女宅》单元案例尤为经典。被拐入深宅的女性们如囚鸟入笼,她们既是凶手,又是受害者,在绝境中努力自救。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深度刻画,让观众感受到武侠世界中的人性关怀。

而《赴山海》对温瑞安原著《神州奇侠》的改编则显得浅薄而生硬。制作方强行植入“穿书系统”的现代设定:让网文作家穿越成为主角萧秋水,并设置必须成为武林盟主才能返回现实的荒诞任务。

江湖的快意恩仇被系统任务所替代,传统武侠的浪漫气质在轻喜剧风格的冲击下支离破碎。

04 演员表演的差距

在《莲花楼》中,成毅的表演被观众誉为“封神之作”。从意气风发的武林盟主李相夷到淡泊名利的游方郎中李莲花,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切换自如。他不仅精准把握了角色的外在特征,更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然而在《赴山海》中,成毅的表演却成为吐槽重灾区。台词黏糊不清被观众调侃“需要字幕翻译”。打戏软趴趴无力,与《莲花楼》中的行云流水形成鲜明对比。

前经纪人梁婷的回应揭示了问题所在:主演一人分饰三角却缺乏足够的准备时间,剧组制作流程存在明显缺陷。

05 失败背后的行业警示

《赴山海》的失利并非孤例。自《莲花楼》成功后,2024年涌现的12部新武侠剧中,超七成作品豆瓣评分不足6分。《七夜雪》过度侧重言情元素导致武侠体系崩坏,《少年白马醉春风》则因缺乏江湖质感饱受诟病。

这些作品共同陷入创新陷阱——在追求现代叙事的同时,将武侠最核心的侠义精神稀释殆尽。

《赴山海》的资金分配问题或许代表了当下影视制作的通病。业内估算,该剧近1亿元的演员片酬和8000万宣发费用后,真正用于内容制作的资金所剩无几。高片酬挤压了制作预算,导致最终呈现效果粗糙。

06 武侠剧的未来在何方

成功的改编案例证明,武侠创新需把握分寸。《莲花楼》巧妙地将悬疑元素融入江湖叙事,始终坚守侠义内核。97版《天龙八部》则通过家国情怀的呈现成为经典。

这些作品的成功都指向同一个规律:创新必须建立在尊重武侠本质的基础上。

真正打动观众的,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视觉奇观,而是对侠义精神的当代诠释。当观众为李莲花的断剑释然落泪时,他们认同的是人物对恩怨的释然与和解。《莲花楼》最后,李莲花断剑飞落悬崖、纵身跃江的画面,与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意境完美契合,让观众看到侠者的另类归宿。

---

《赴山海》从万众期待到口碑崩塌的历程,为影视行业敲响警钟:观众的信任,从来不是靠预算规模能够买来的。当《莲花楼》重播热度反超《赴山海》时,观众用行动证明:江湖终究讲究的是“真功夫”,而非华而不实的噱头。

武侠剧的生存之道,从来都在于对江湖情怀的真挚表达,而非浮于表面的视觉奇观。这才是《莲花楼》与《赴山海》口碑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