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有鲜明的文化导向,是通过回顾历史照亮现实。剧中描述了我国革命年代众多著名作家为了祖国和人民而写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央视一套低调地播出了新剧《阵地》,今天已经播到第11集。
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有鲜明的文化导向,是通过回顾历史照亮现实。剧中描述了我国革命年代众多著名作家为了祖国和人民而写作,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当年是为了抗日战争,众多文化人有组织地团结起来,为驱逐日寇而呐喊疾呼。以笔为枪,将文化视为阵地。党中央对文化阵地极为重视,将作家称为第二支部队。
今日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充满了挑战。国外有欧美的文化渗透,国内仍然有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文化人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坚守文化阵地,打赢文化战,是每个文化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阵地》这部剧的播出对今天的文化人有重大的启发、教育、指导意义。
剧中的第6集,通过看桂剧的片段,批评了低俗作品。这也是对今天的某些作家的低俗作品的批评。
剧中的第9集,通过对作家王鲁彦投稿的经历,批评了脱离社会现实的纯艺术。王鲁彦以大作家自居,连家务都不做,躲在家里闭门造车。被《抗战日报》的编辑批评了一顿。
从剧中的情节来看,文艺的批评都不是上纲上线,而是以启发和帮助的方式。对桂剧的帮助是让剧作家和导演欧阳予倩深入戏班子指导,带去了历史故事剧本《梁红玉》,意在以宋朝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的故事鼓舞民众的抗日热情。对王鲁彦也是煞费苦心,让巴金出面开导。王鲁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了转变。
今天的某些作家也是犯上面的两种错误,要么低俗,要么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不够。《阵地》这部剧不仅标注了什么作品是低俗的和脱离现实的,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向老一辈文化战士学习,承担起今天的历史使命。
这部剧值得反复认真地多看几遍。
来源:田边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