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连水军都开始摆烂了!《赴山海》播到第18集最精彩时,豆瓣评分突然暴跌0.7分,上千条一星差评像约好了一样集体涌现,连文案都像复制粘贴的。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黑通稿突袭《赴山海》,娱乐圈的遮羞布又被撕碎了
这年头,连水军都开始摆烂了!《赴山海》播到第18集最精彩时,豆瓣评分突然暴跌0.7分,上千条一星差评像约好了一样集体涌现,连文案都像复制粘贴的。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成毅演技油得能炒菜?"、"剧情水得能游泳?"——这些整齐划一的差评在上周末突然霸占热搜。最离谱的是,有账号怒喷"第20集剧情离谱",殊不知剧集才更新到18集。网友忍不住吐槽:"水军大哥,好歹看完剧再黑啊!"
评分暴跌背后的真相
《赴山海》开播以来,成毅的打戏行云流水,哭戏撕心裂肺,本来口碑相当不错。谁知剧集播到高光时刻,突然遭遇黑粉团建。
6月15日到17日成了大型翻车现场:超过1200条一星评价突袭豆瓣,其中80%都是三级以下小号。这些账号清一色用夸张语气狂喷,却说不出具体槽点。有网友发现,某个水军账号在同一天给《云海谣》打了五星,转头就给《赴山海》怒打一星,这波拉踩简直不要太明显。
更绝的是,这些黑评连标点符号都懒得改,清一色的"难看!""一星送给编剧!"有吃瓜群众调侃:"这水军是拼多多团购的吧?质量也太水了!"
谁在幕后操纵?
为什么偏偏在剧集爆火时下黑手?业内人士透露,这波操作可能是三重势力在博弈:
某同期竞品剧方眼看热度被碾压,直接开启"防爆模式"。毕竟《赴山海》和《云海谣》都是古装题材,正面刚不过,就只能玩阴的。
视频平台内部也在疯狂内卷。据说某些项目组为抢推广资源,会使绊子打压同期热门剧。有业内人士爆料:"现在剧集的营销预算中,15%都花在'对抗'竞品上,真是离大谱!"
成毅的爆火可能动了别人的蛋糕。毕竟内娱就这么多资源,某个小生突然蹿红,其他家的团队难免眼红。
观众用行动反击
但水军们没想到,现在的观众都是反套路达人。这波黑操作反而激发了逆反心理,直接让《赴山海》数据逆势上涨。
"本来只是路人粉,现在直接变铁粉!"这样的评论在微博刷屏。很多吃瓜群众因为好奇"到底有多烂"而去围观,结果直接入坑。
数据说明一切:在被黑的最狠的三天里,《赴山海》的单日播放量从8000万飙到1.2亿,弹幕上全是"自来水报道"、"越黑越要看"。
有剧迷调侃:"感谢黑子送热度,你们不黑我都不知道这剧这么香!"
行业乱象何时休?
这种恶性竞争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整个行业已经陷入"囚徒困境"。据业内人士透露,一部S级剧集的营销预算中,有30%都用于"负面舆情管理"——说白了就是防黑和黑人。
一位制片人无奈表示:"我们也不想参与这种恶性竞争,但如果你不先出手,别人就会先搞你。"
这种扭曲的生态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当评分和口碑都可以被操纵,观众对行业的信任也会崩塌。最终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好好做剧的人反而吃亏。
观众的觉醒
短期看,黑通稿或许能暂时拉低评分。但长远来看,这种操作正在毁掉整个行业的信誉。
当观众发现评分和口碑都是资本游戏,他们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就会打折扣。最终受伤的是那些认真做剧的团队、用心演戏的演员,还有想看好故事的观众。
有观众一针见血:"现在追剧都要先做阅读理解,看看哪些是真实评价哪些是水军,真的太累了!"
做清醒的追剧人
这场闹剧最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清醒了。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好剧自己会说话,黑水军终究带不动节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要保持独立思考。别被热搜和评分带偏,点开视频看几集,用自己的眼睛来判断。
毕竟,真正的口碑不是刷出来的,而是千万观众用真心积累起来的。与其相信水军刷出来的假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审美。
记住:你的观看选择,就是在为你想要的影视行业投票。与其被资本套路,不如做个清醒的追剧人!
---
来源:图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