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洲》第二季:一脉相承的生态叙事,生生不息的文明对话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5 22:26 2

摘要:当黄河三角洲的晨雾再次漫过芦苇荡,当丹顶鹤的羽翼掠过盐碱地泛起的粼粼波光,《大河之洲》第二季带着对第一季辉煌的传承与超越,将于9月27日登陆国家地理频道《华彩中国》栏目、10月5日亮相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

当黄河三角洲的晨雾再次漫过芦苇荡,当丹顶鹤的羽翼掠过盐碱地泛起的粼粼波光,《大河之洲》第二季带着对第一季辉煌的传承与超越,将于9月27日登陆国家地理频道《华彩中国》栏目、10月5日亮相山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

山东广播电视台用“久久为功”的匠心,在黄河入海口这片土地上,为中国纪录片创作树立起一座“生态叙事”的精神地标。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视觉盛宴,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叙事从“破圈”到“登峰”的又一里程碑。

续写辉煌:从“国际传播金奖”到“生态叙事新IP”

《大河之洲》第一季以“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的繁衍故事为起点,在2022年斩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等殊荣,更在美国泰利奖评选中收获“两金一银”三项大奖,被外交部向全球推介。这些荣誉背后,是创作团队蹲守黄河三角洲14个月、拍摄4K素材超1000小时的执着——他们用镜头捕捉黑嘴鸥幼鸟破壳的瞬间,记录盐地碱蓬在盐碱地上织就的“红地毯”,更以“拟人化+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将东方白鹳的迁徙故事拍成“家庭伦理剧”,让海外观众在候鸟的生存挑战中读懂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

第二季在此基础上实现三大突破:技术创新层面,采用高清微距摄影首次披露震旦鸦雀的巢穴建造细节,运用延时摄影展现盐地碱蓬的“生长奇迹”,4K超高清、AI识别、5G传输等技术,使黄河口的生态细节得以跨越时空限制;叙事升维层面,从“季节性访客”转向“完整的生命循环”,通过跨年度追踪展现白鹤从迁徙到繁殖的完整生态周期,通过候鸟迁徙路线揭示跨国湿地保护区的协同关系;价值传播层面,以“流域视角”打破地理边界,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故事嵌入全球生态系统互联互通的宏大叙事。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指出的,第二季不仅是第一季的延续,更是战略升级,完成从“相识”到“相知”,从“季节性事件”到“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周期。

久久为功:山东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哲学

从跟拍25年记录黄河岸边四代滩民的《大河流日夜》,到跨越3省9市的《大迁建》,从《大泰山》到《武梁祠》,从带领亿万网友领略四季轮转、领悟和合共生的《大河之洲》第一季,再到如今即将亮相的《大河之洲》第二季,每一部作品都扎根齐鲁大地,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打磨精品。

在碎片化传播、快餐化创作的当下,山东广播电视台选择用“三年蹲守、四季追光”的方式打磨《大河之洲》第二季,本身就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对“内容为王”的信仰。创作团队采用“四季蹲守+跨国协作”的创作模式,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固定观测点,通过隐蔽式拍摄装置记录野生丹顶鹤的自然繁育行为。这种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让《大河之洲》第二季不仅成为生态纪录片的标杆,更成为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哲学的集中体现。

《大河之洲》第二季是山东广播电视台“长期主义”创作观的真实体现。它证明在纪录片领域,只有“沉下心来、扎下根去”,才能“拍出精品、走向世界”。

国际视野:用“中国方案”讲好全球生态故事

《大河之洲》第二季是山东广播电视台讲述中国故事、探索国际表达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它以黄河三角洲为时空坐标,在四季轮回里折射出双重的光彩,既是全球候鸟迁徙网络的关键节点,也是东方生态文明观的生动注脚。

纪录片汇聚了中外顶尖力量: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国家地理频道、五洲传播中心,引入国际资深自然类纪录片制作团队,共同完成这部“用影像书写的生态史诗”,让纪录片在叙事语言上实现国际表达与中国叙事的完美融合。这种将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叙事,让纪录片成为解读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内容呈现上,第二季聚焦黄河三角洲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湿地生境——芦苇草甸、滨海滩涂和城市湿地,分别讲述不同生境中代表性物种的生命故事:震旦鸦雀在芦苇丛中筑巢育雏,弹涂鱼在咸淡水交汇处展现生存智慧,盐地碱蓬在盐碱地上进行生态修复。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黄河三角洲作为“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最后栖息地的生态价值,更通过“鸟浪”等夜间奇观,向全球观众传递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中国智慧”。

传播策略上,《大河之洲》的传播推广体现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思维。第一季首播期间,#鸟儿相亲的仪式感有多强#等话题冲上全国热搜,短视频全平台播放量破亿次;第二季更直接登陆国家地理频道《华彩中国》栏目面向全球首映,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3亿用户。通过“借船出海”,让黄河故事、山东故事、中国故事以更生动、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触达全球观众。这种“大屏树标杆、小屏破圈传播”的模式,让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成就从专业领域走进大众视野。

大河奔涌处,自有深耕者

用影像书写生态,用故事传递希望,用中国智慧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第一季的“破圈”到第二季的“登峰”,《大河之洲》系列不仅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现象级作品”,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像注脚”。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相册”。它用镜头告诉我们:黄河三角洲的每一片芦苇荡、每一只候鸟、每一个生命,都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山东广播电视台的久久为功,不仅是对精品力作的追求,更是主流媒体“记录时代、传播文明”的使命担当。而这份“久久为功”的创作信念,正是媒体融合时代最珍贵的文化力量。(文/阮尚辉 朱富金)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