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两京十五日》开机,成毅、林更新双男主,导演张黎压阵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4 21:44 1

摘要:自从网络上传出《两京十五日》将于九月底正式开机的消息,无数书迷与剧迷的讨论瞬间被点燃。这部让观众苦等近四年的作品,终于要从概念海报走向现实拍摄。回顾这段漫长的筹备历程,堪称一场影视行业的“龟速马拉松”——2020年7月马伯庸新书发布仅三个月,爱奇艺就火速拿下影

自从网络上传出《两京十五日》将于九月底正式开机的消息,无数书迷与剧迷的讨论瞬间被点燃。这部让观众苦等近四年的作品,终于要从概念海报走向现实拍摄。回顾这段漫长的筹备历程,堪称一场影视行业的“龟速马拉松”——2020年7月马伯庸新书发布仅三个月,爱奇艺就火速拿下影视改编权,同年10月21日高调发布概念海报,宣布项目启动。当时马伯庸亲自转发微博的兴奋之情犹在眼前,然而此后项目却意外陷入长达近四年的沉寂。

与《长安十二时辰》类似,《两京十五日》同样诞生于马伯庸独特的历史解构能力。书中故事灵感来源于《明史》中一段仅40余字的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这段关于明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南下南京又急返北京的记载,在马伯庸笔下演化成70万字的惊险传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影视改编进展缓慢,但2022年舞台剧版本已率先面世并完成58场巡演。这种“舞台剧先行,影视剧滞后”的独特开发路径,恰恰折射出马伯庸对这部作品的特殊情感。他在多次访谈中强调,《两京十五日》的叙事张力和历史厚重感不输《长安十二时辰》,其中贯穿的“迁都”“漕运”“靖难”等明初核心议题,构成了一个兼具政治博弈与人性挣扎的宏大舞台。

故事设定在明洪熙元年的特殊时空背景下,仁宗皇帝决意迁都南京的秘密任务,将太子朱瞻基推向权力漩涡中心。当太子在南京遭遇精心策划的爆炸袭击,被底层捕快吴定缘意外救下后,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亡命之旅就此展开。随着仁宗病危的消息传来,朱瞻基必须在十五日内跨越两京距离,而这场逃亡中逐渐形成的四人同盟——太子朱瞻基、总捕头之子吴定缘、小吏于谦和女医师苏荆溪,各自怀揣的秘密让这段旅程充满变数。

马伯庸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真实历史框架内构建出多线并行的叙事网络。其中暗藏的夺嫡阴谋尤为值得关注:朱棣次子朱高煦企图复制父亲“靖难之役”的夺权路径,这个设定不仅增强了戏剧张力,更巧妙串联起明朝初年最具话题性的政治谜题。

对于剧集质量,观众最大的信心来源于两大支柱:马伯庸的深度参与与导演张黎的坐镇。曾执导《大明王朝1566》的张黎对历史剧的驾驭能力有目共睹,其与马伯庸的首次合作被视为历史题材的“黄金组合”。据悉剧本创作严格遵循原著脉络,特别是在关键情节的改编上保持了与作者的密切沟通。

演员阵容方面,近期网络曝光的成毅、林更新双男主配置引发热议。尽管尚未官宣,但已有粉丝拍到成毅于9月21日抵达无锡参与剧本围读,林更新也被确认即将进组。若消息属实,成毅饰演的太子朱瞻基与林更新诠释的草莽捕快吴定缘,将形成极具反差魅力的双男主架构。相比之下,女性角色的选角至今成谜,从最初传闻的00后小花到实力派演员的多次更迭,制作方对女性角色的谨慎态度,反而印证了这是一部以男性群像为主导的历史权谋剧。

在古装剧市场同质化严重的当下,《两京十五日》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扎实的历史基底与紧凑的叙事节奏。十五日的时间限定、水陆并进的逃亡路线、层层剥茧的政治阴谋,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堪比美剧节奏的东方历史悬疑故事。对于担心剧集偏离原著的观众而言,马伯庸本人的深度参与无疑是最佳定心丸。

随着开机日期的临近,这部蛰伏四年的作品终于迎来曙光。在影视行业追求短平快的创作环境下,《两京十五日》的“慢工出细活”反而彰显了制作方对品质的坚持。当观众已对流水线古装剧产生审美疲劳时,这场关于明朝速度的影视实验,或许能重新定义历史题材的新标杆。

来源:小永影视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