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正席卷着备受期待的武侠新剧《赴山海》。这部由前年凭借《莲花楼》一跃成为顶流男神的成毅担纲主演的作品,本应是其事业再攀高峰的垫脚石,却意外成为了一块沉重的绊脚石,甚至演变成了一场关乎国剧颜面的信任危机。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一切的导火索,竟
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正席卷着备受期待的武侠新剧《赴山海》。这部由前年凭借《莲花楼》一跃成为顶流男神的成毅担纲主演的作品,本应是其事业再攀高峰的垫脚石,却意外成为了一块沉重的绊脚石,甚至演变成了一场关乎国剧颜面的信任危机。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从遥远的海外传来——在全球最权威的影视数据库IMDb上,《赴山海》的评分赫然定格在5.1分,这一数字不仅惨不忍睹,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所有中国大陆电视剧的最低分记录。仿佛嫌这记耳光不够响亮,法国知名报刊《西法兰西报》也毫不客气地将其评为“2025年最令人失望的中国古装剧集”。一时间,“丢脸丢到国外”的怒吼声,在中国互联网上震耳欲聋。
国际上的口碑雪崩,只是冰山一角。国内的舆论场,早已是一片狼藉。与以往粉丝控评、营销号造势的景象不同,这一次,连代表着主流声音的官方媒体也纷纷下场,对《赴山海》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公开处刑”。隶属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每周广播电视报》措辞最为犀利,其发表的评论文章标题耸动——《论一部烂剧的养成和警示》。文章直指《赴山海》的失败是系统性的,是“从理念到执行、全方位工业流水线崩塌”,并将其毫不客气地定义为一部“烂剧养成教科书”。紧接着,《光明日报》也发文点名,将批评的矛头精准地对准了男主角成毅,质疑其多次出现的穿帮镜头,以及作为演员最核心的台词功力和角色理解能力。而知名的新闻集成网站《观察者网》,则从更宏观的产业角度切入,点出该剧在豆瓣迟迟未能开分背后,可能存在的明星效应“灌水”现象,呼吁行业平台必须平衡畸高的明星成本与捉襟见肘的制作投入,让创作回归剧本本身。三家官媒的接连重锤,彻底撕碎了《赴山海》试图维持的最后体面,将其钉在了“烂剧”的耻辱柱上。
当一部剧被权威媒体定性为工业流水线的失败品时,观众的愤怒便有了清晰的宣泄方向。而引爆全网情绪的,恰恰是主演成毅本人。面对如潮的负评,他在一次直播互动中,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谦逊,反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起了观众。针对台词含糊不清的指责,他解释称,这是因为他饰演的角色“萧秋水”初期是穿书到古代,为了不暴露身份才故意讲话畏缩。这个理由本就略显牵强,但他接下来的言论则彻底点燃了火药桶:“那我觉得你别点开了吧,你可能就别看了吧,别浪费你的会员了。”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观众的批评被轻描淡写地定义为“断章取义”,而提出的质疑则被回以“不爱看别看”的傲慢。这种将观众推向对立面的做法,无疑是火上浇油。与之形成鲜明且讽刺对比的,是同剧中饰演另一角色的男演员张晓晨。他在风波中发布了一条微博,以剧中人的口吻写道:“我演的不好,我认了!”尽管这或许只是角色扮演,但在当时的情境下,这种谦卑的姿态被普遍解读为一种立场和态度,赢得了网友的普遍好感。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成毅的高傲使其个人形象与剧集口碑一同跌入了深渊。
回溯这场风暴的起点,一切都有迹可循。《赴山海》从开播之初,就暴露出了肉眼可见的粗制滥造。首当其冲的是视觉呈现上的灾难。作为一部武侠剧,本应追求古朴、写意的江湖美学,但《赴山海》的服化道却充斥着一股浓烈的影楼风和廉价感。男主角的服装色彩过于艳丽,饱和度高到刺眼,布料质感单薄,加上厚重的粉底妆容,让成毅看起来不像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客,更像一个唱戏的伶人。这种审美上的错位,让许多期待硬核武侠的观众大失所望。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制作层面的极度不专业。剧中多次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穿帮镜头,比如在古色古香的场景中,成毅脚上赫然穿着一双现代的洞洞鞋;在另一个镜头里,他手中甚至拿着未及藏好的剧本。这些低级错误,不仅是技术上的疏忽,更是对艺术创作的亵渎,它无情地打破了观众的沉浸感,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只是一场漏洞百出的廉价表演。
当然,所有问题中,最致命的还是作为核心看点的男主角表演。成毅的台词功底,一直是其职业生涯中备受争议的一环,而在《赴山海》中,这个问题被无限放大。剧中他的发音含糊,咬字如同嘴里含着一颗橄榄,许多台词若不依赖字幕,观众根本无法听清其所言何物。这对于依靠台词传递情绪、推动剧情的电视剧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演员的声、台、形、表是四门基本功,台词的清晰度是底线要求。当一个演员连最基本的“传意”都无法做到时,再多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观众的耳朵是雪亮的,他们无法接受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江湖大侠。
从万众期待的S+级大制作,到被官媒痛批、在国际上贻笑大方的“国耻级”烂剧,《赴山海》的溃败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行业警示。它雄辩地证明,在一个观众审美日益成熟、信息渠道高度发达的时代,“流量至上”的创作逻辑已经行不通。观众或许会因为一个明星的名字点开一部剧,但最终能留住他们的,永远是扎实的剧本、精良的制作和演员过硬的专业能力。当一部作品从根源上就缺乏对艺术的敬畏,当主演面对批评选择堵上耳朵而非虚心接受,那么等待它的,必然是市场的无情抛弃和口碑的彻底反噬。#赴山海被预制评分#
来源:停止谈情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