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及卢克索夜市灯火通明,张晚意举着刚帮马思纯砍到200埃镑的夜光画作满脸得意。节目组工作人员突然亮出手机:他们用150镑买了两幅一模一样的画。空气瞬间凝固,摄像机红灯还在闪烁,明星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
埃及卢克索夜市灯火通明,张晚意举着刚帮马思纯砍到200埃镑的夜光画作满脸得意。节目组工作人员突然亮出手机:他们用150镑买了两幅一模一样的画。空气瞬间凝固,摄像机红灯还在闪烁,明星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
这幕场景在《花儿与少年7》埃及站反复上演。带着专业团队、充足预算,明星们却一次次掉进消费陷阱。"砍到原价六分之一,付的钱仍是本地人四倍"的话题引爆热搜。
移动的肥羊 12人摄制组加明星阵容,在埃及商贩眼里就是行走的"提款机"。阿拉伯商贩练就了火眼金睛,从衣着打扮就能判断消费等级。摄像机一出现,"明星特供价"自动生效。
更离谱的是中介层层加价。听说来的是明星团队,车费立马涨三成。预算越充足,反而越容易成为待宰目标。
三大陷阱全曝光 地陪"穆穆"日薪1300元,是当地导游的两倍多。地陪"小丽"全程坐在车上,被观众戏称"人形路标"。租车超时一小时扣300元,当地实际费用才180元。地陪既没提前提醒,也没帮忙讨价还价。
购物价差更惊人。张晚意砍到200镑的画,节目组75镑就买到。张雅琪的围巾砍到100镑,隔壁摊位明码标价50镑。
地陪喊冤惹争议 "节目只播了我16小时工作的冰山一角。"地陪小丽在社交媒体诉苦。她解释马车600埃镑包含送酒店服务,街头司机开价都要1000埃镑。但观众不买账:关键消费时刻你在哪?租车被多扣款时为何不介入?
宰客已成产业链,出租车乱要价、景点门票加价、餐厅专宰游客,这些在埃及都是常态。语言不通让游客变成待宰羔羊,商家甚至准备了"阴阳价目表"。
更可怕的是,攻略网站的信息也在失效。商家会根据游客来源调整价格,依赖网络攻略的反而成了新目标。防坑指南请收好,提前查清当地物价很关键。埃及画作实际就值20-30元,知道底价才能避免被坑。
试试"基础工资+奖金"的付款方式,根据服务质量结账,别学花少团一次付清。最好分开行动,让本地工作人员先去探价。集体出动等于告诉商家"快来宰我"。成都游客晒出账单:"花少团确实买贵了"。网友吐槽:"在埃及包车,到地方就找理由加钱"。
地陪辩解16小时工作只播2小时,网友回怼:"我们看的是节目不是监控"。关键是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明星团队都逃不过的消费陷阱,普通人该如何应对?你在旅行中遇到过哪些宰客经历?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花开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