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烟花,自古本是美好与浪漫的象征。然而,当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在喜马拉雅山区绽放时,收获的不是赞叹,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批评。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烟花,自古本是美好与浪漫的象征。然而,当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在喜马拉雅山区绽放时,收获的不是赞叹,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批评。
喜马拉雅山区绝非寻常舞台,而是历经亿万年演化形成的生态圣地。这里的每一寸冰雪、每一株草甸、每一种生灵,都在高寒缺氧极端的环境中维系着精妙平衡。烟花的轰鸣巨响,足以惊扰正值越冬关键期的雪豹、鼠兔等珍稀动物,更可能直接摧毁它们的巢穴,引发连锁生态灾难。即便主办方宣称采用可降解材料,在青藏高原低温缺氧的环境下,所谓降解亦将漫长无比,对脆弱土壤和植被的伤害难以估量。
这场秀的本质,是商业品牌与艺术家合作的产物。这令“致敬自然”的宣言显得苍白无力。商业逻辑追求短期曝光与流量变现,而生态保护则需要长期主义的细致呵护,两者本质相悖。以破坏自然的方式“致敬自然”,不仅是逻辑的错乱,更是对公众日益觉醒的生态意识的一种漠视。其内核是一场精心算计的品牌表演——以圣洁的雪山为背景板,将生态价值异化为营销工具。
法国作家雨果曾警示:“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她慷慨赠与人类生存之本,亦会对无休止的掠夺予以无情反击。此次事件中,当地政府迅速介入调查,相关方相继致歉,值得肯定。然而,比追责和道歉更重要的是,亟需审视背后的制度漏洞与观念缺失:为何在生态红线区域内,此类活动能通过审批?环保评估是否流于形式?
对大自然真正的致敬,绝非聚光灯下的“花式”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与沉默的守护。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雪山的纯净不被下一朵“烟花”玷污!
本网评论员 冯海涛
来源:无线临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