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播当天,粉丝更是集资30万发起云包场,只要观看满30分钟就能免费领会员,创造了内娱剧集的包场新纪录。上线一小时内,腾讯站内热度突破26000,刷新了2025年以来的最快记录。然而,这股热度很快就停住了,口碑开始严重分化。
自《莲花楼》爆火之后,成毅被认为已稳居头部演员之列,接下来只差一部能让他晋级“超级顶流”的作品。《赴山海》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诞生。
上线前,声势堪称顶配,双平台预约人数突破千万,粉丝应援覆盖全国60多个城市的商圈、地铁、公交,甚至包下了“赴山海”高铁专列和整栋灯楼。
开播当天,粉丝更是集资30万发起云包场,只要观看满30分钟就能免费领会员,创造了内娱剧集的包场新纪录。上线一小时内,腾讯站内热度突破26000,刷新了2025年以来的最快记录。然而,这股热度很快就停住了,口碑开始严重分化。
粉丝认为剧情契合“真武侠”风格,还带有悬疑色彩,成毅一人分饰三角表现出色;但普通观众却吐槽剧情逻辑混乱、节奏拖沓、特效粗糙甚至倒退十年,连台词也听不清楚。豆瓣评分一度呈现出“1星、2星、5星”三极分化,热度虽高,评价却极差,这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作品最终被舆论盖章为“大扑”。
《赴山海》改编自老派武侠小说《神州奇侠》,但剧版却变成了现代社畜肖明明“穿书”变成武侠主角萧秋水的故事。成毅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这本应是展现演技的好机会,结果却因制作问题全面翻车。
特效被批为“古早五毛”,抠图感严重,背景不自然,连动作戏都失去了真实感;剧情推进生硬,人物反应平淡,像是为了推动情节硬塞进框架里;配角几乎沦为工具人,完全丧失了武侠世界应有的“快意恩仇”。
成毅的台词更被吐槽含糊不清,有up主甚至做了“听力测试”视频进行调侃。尽管成毅在直播中解释说角色设定是“不敢大声说话”,但观众并不买账,因为演员的基本功首先是让人听清楚。
更让人出戏的是,剧中竟然出现了穿汉服配洞洞鞋的穿帮镜头,观众一边认真沉浸式追剧,一边却发现演员手里还拿着标注笔的剧本。
后期音效也问题不断,BGM时常盖过人声,情绪渲染不到位;妆造方面毫无新意,被观众调侃为“半永久模板”,每个造型都像是从《莲花楼》《琉璃》里拷贝来的。
原本以为这是一部积压剧,结果却是去年刚拍的新作,拍摄用了半年,后期打磨了大半年,最终呈现出的却是“快餐”质感。连成毅的前经纪人梁婷也看不过眼,发文直指这部剧是“毁掉多年口碑”的快餐作品,批评剧组不给演员足够时间打磨角色,不尊重表演。
传闻称《赴山海》的总投资高达3亿,虽然也有6000万的说法,但至今没有权威披露。不过若按3亿来算,演员片酬保守估计要占1亿,宣发费用大约8000万,导演编剧等主创团队成本约3000万–4000万,置景、服化道大概7000万,后期特效也应该有5000万起步。
但从成片来看,不仅特效粗糙、背景像抠图,连动作戏都靠替身穿绿幕服托举完成,观众直呼“钱都花哪去了”。甚至有评论质疑摄影导演“实景拍出抠图感”,而导演任海涛也因拍摄风格问题被粉丝抵制。
剧集翻车不仅让腾讯视频广告从高峰期的单集7个锐减到仅剩1个,还影响了出品方欢瑞旗下的烨华影视。欢瑞股价在开播前一度涨到6.88元,但随着口碑下滑,股价连跌5天至5.77元,市值蒸发超过11亿元。
虽然欢瑞在6月已将烨华11%股份转让出去,但从项目主导到实际收益,欢瑞仍深度绑定,项目失败也让其资本市场形象大受打击。
这场失败也让人反思当下内娱剧集的“成功套路”:顶流+大IP+原班人马+S+投资是否就能稳稳爆款?《赴山海》给出的答案是——不能。每个环节都以为别人会兜底,结果却是集体松懈、全面塌方,从观众到平台到主创,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总结:
《赴山海》这场翻车,不只是一次剧集失败,更是一场行业警钟。从“万众期待”到“口碑崩塌”,它证明了观众早已不吃“流量+包装”的老套公式。真正能赢得市场的,只有内容过硬、制作扎实的作品。观众不缺剧看,缺的是好剧。套路玩不转了,用心才是王道。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