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胜美,你离开北方了吗”:在“不爽”的剧本,也被重新看好的普通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2 21:30 2

摘要:“十年了,樊胜美你过得还好吗?”最近,《欢乐颂》里的角色,乘着经济上升期女性群像剧的话题,再度活跃起来。有人感慨海归的职场精英安迪完美得像豆包,有人读懂了关雎尔文静外表下的成熟清醒,也有人依然喜爱富二代曲筱绡的直来直去和爽快。

「樊胜美等一类普通的人设被重新看见,被看好,也是大众对荧幕上充斥着天龙人、“伪人”角色的反抗。」

“十年了,樊胜美你过得还好吗?”

最近,《欢乐颂》里的角色,乘着经济上升期女性群像剧的话题,再度活跃起来。

有人感慨海归的职场精英安迪完美得像豆包,有人读懂了关雎尔文静外表下的成熟清醒,也有人依然喜爱富二代曲筱绡的直来直去和爽快。

(网友对女性群像剧《欢乐颂》的怀旧)

不同的是,曾被指控为“捞女”的樊胜美,让人“厌蠢”的打工人邱莹莹,正以更大的声量翻红,被观众重新看见,她们以一种迟来的被理解,在互联网掀起一阵“不被看好的普通人人设”带来的共鸣。

反观现在的影视剧,写不出高贵的品格就写高贵的出身,直到高贵的出身和高贵的品格“焊在一起”,普通人的面目,在脸谱化的叙事中变得非黑即白。

当真实的普通人日渐消失在影视剧中,曾经足够立体饱满的平凡角色被重新打捞,寄托观众对小人物在大环境沉浮的野心和欲望。

(鲁豫、鸟鸟、毛尖讨论影视剧里消失的普通人)

与此同时,网友把这份迟来的理解和欣赏,包装成浪漫化的偏爱,“我知道你喜欢钱,幸好我有的是钱”通过和霸总孟宴臣的拉郎配,弥补角色未满的缺憾。

在网友的反刍中,所谓虚荣拜金的指控迎来平反,更多是对其深陷吸血的原生家庭的同情,对樊胜美被低估的职业能力的不甘。

樊胜美等一类普通的人设被重新看见,被看好,也是大众对荧幕上充斥着天龙人、“伪人”角色的反抗。

人们希望看到足够真实复杂的普通人,看到他们的奋斗挣扎,即便不完美,也至少还有靠自己活得更好更精彩的希望。

01

樊胜美翻红,重新被看好的小人物

当年看剧,很多人羡慕安迪的能力、曲筱绡的潇洒,吐槽邱莹莹的天真矫情,批判樊胜美的精致利己。

有人幻想自己长大后像安迪一样强大,又或者会是曲筱绡一样不知天高地厚,长大后才发现生长痛之猝不及防,仅仅成为邱莹莹,一个大城市的普通打工人都殊为不易。

从对樊胜美“拜金虚荣”的批判,转向对其“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的同情。

网友不再站在上帝视角,也不再代入上位者的傲慢,仅仅从普通人的生存经验,去重新审视和定义不爽的剧本里“不太被看好的角色”。

过去,网友对樊胜美的不看好,一面是其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把她推向“靠婚姻脱困”的轨道;一面是她急于向外寻求避难所,低估自身独立的能力,缺钱缺爱,转而追求“金龟婿”。

大家逐渐意识到,她的问题不仅是原生家庭的拖累,更是一种被环境塑造的“弱势思维”:不相信自己能独立破局,把人生赌在别人身上。于是“好嫁风”成了她的稻草,也成了她的陷阱。

安迪早就说过“她就像生长在特别寒冷的地方的花朵,你以为天气很冷它存活不了,没想到她不光活下来,还活得摇曳生姿,有滋有味”。

十年后,社会心态不再一味地“向上”对齐,人们开始真正体谅了樊胜美光鲜的身后,是原生家庭的剥削、都市生活的重担、职场女性的不易,而这些正成为网友所面临的生存焦虑。

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虚荣”的扁平角色,而是在极端不利的牌局下,依旧努力维持体面、寻求出路的生命韧性。

作为资深HR,樊胜美懂人心、善交际,即便31岁转行,也能快速上手;作为邱莹莹眼中信赖的“樊姐”,她总能挺身而出,用过来人的经验帮助室友脱困;更是在王柏川创业阶段,帮忙拉客户、做公关,高效整合资源,网友直言:“比起王柏川,樊胜美更适合做创业者。”

樊胜美并不完美,但她的高情商、韧性和善良,却被远远低估了。她并非没能力,而是错把这些能力都用来“辅佐别人”。

樊胜美的翻红,是一场迟到的共情。人们不再站在上帝视角审判,而是在重新认识一个在系统中挣扎沉浮的普通人。

02

拉郎配,拉开爱女叙事的口子

随着樊胜美的好被重新看见,网友对她的心疼和偏爱,投射为平行时空里“拜金女樊胜美,孟宴臣偏要宠”的浪漫幻想。

孟宴臣作为《我的人间烟火》里的“拥有绝对资源、情感克制却愿为其倾尽所有的霸总”,被网友从原有文本中进行抽取,呈现一个“女凝”视角里的完美对象。

作为浪漫化的修补,樊胜美与孟宴臣皆已脱离原剧文本,蜕变为承载特定情感与欲望的“虚拟化身”。他们的关系不再依赖现实逻辑的合理性,而取决于人设的匹配度与情感补偿的可行性。

恰如“苏明玉×孟宴臣”“黑魔仙小月×魔尊重楼”“林黛玉×孙悟空/伏地魔”等跨界CP的流行,这类创作正在悄然松动传统的“厌女”脚本,它们不再否定女性的物欲与野心,拒绝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严格审判,而是正视其偏执、虚荣、矫情、阴暗与瑕疵,及其对权力的渴望。

一方面,网友通过这种配对,表达了对传统性别角色分配的不满——为何男性追求资源被赞为雄心,女性同样的诉求却被指为虚荣?

正如《零诺》的作者行烟烟所警示:我们不应继续追捧男性的权力、野心与瑕疵被性感化、崇高化和魅力化,而应争取让女性角色也享有对等的叙事空间。

在这类女性向的同人创作中,爱情,不再仅仅作为对女性努力工作生活的嘉奖,停留在性缘层面的满足,而是以更实际的资源、情绪价值还有野蛮的生命力,实现对角色的偏爱。

但另一方面,这种反抗仍是一种妥协,它依然依赖一个完美的男性救世主来实现女性的价值救赎,并未真正摆脱浪漫小说的叙事结构。

其背后,也是网友在现实中的欲望投射:在父权制的结构下,很多困境没法靠自身翻转,只能借助“理想化的男性”补位。

正如《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中剖析的,所谓浪漫,是借幻想来缓解现实的失衡。浪漫的另一面,其实混杂了读者对现实资源和权力的渴求。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03

金手指当道,影视剧里消失的普通人

回到网友对樊胜美的共情,本质是这一角色的底色刻画得足够真实,更容易让观众代入。

反观这几年,爽剧逻辑主导之下,不是“一群贵族门阀世家+所谓百年天才精英凑成一堆正义主角团”,就是开了外挂的“金手指”,太医都治不了的疑难杂症主角可以,所有高光均为主角存在而设立。

网友直言“写不出高贵的品格,就只能写高贵的出身。”

豪门深宅里的庶子、没有天赋的修仙凡人、被权贵冷眼相待的寒门子弟,都只是用来先抑后扬的出场设定,随着剧情发展,历经足够的艰难险阻,华丽转身,隐藏的“天龙人”高贵身份终将亮相,一切又成为身份的较量和血脉继承的必然。

(网友对影视同质化的吐槽)

毛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影视剧,是最封建的地方”。其中,“普通人”的设定就像一张被功能化的皮,骨子里,还是封建阶级的拥趸。

(毛尖在《四味毒叔》中对国产影视剧的吐槽)

伴随着“金手指”的泛滥,是真实的普通人的消失和脸谱化。要么被功能化成背景板、工具人,要么塑造成反派,一再强调“富长良心,穷生奸计”。

(影视剧里对老百姓的刻板叙事)

昔日《士兵突击》的许三多、《我叫金三顺》里的三顺、《仙剑奇侠传》里的茂茂等,越来越难以在荧幕前看到,被网友以回忆的方式打捞。

这些经典角色被重新看见的同时,也是真实平凡又接地气的形象在今天的影视剧里日渐消亡的信号。

现在的影视作品似乎逐渐失去了刻画普通人的能力与耐心。网友吐槽为“一群假人的团建”。

影视剧中“普通人”的消失,不仅是类型的单一,更是对角色复杂、挣扎但充满张力的现实感的背叛。

正因如此,那些曾被低估的角色——深陷原生家庭泥潭的樊胜美、二十几岁在上海打拼当上咖啡店店长的邱莹莹、《你好,旧时光》里从小城一路挣扎向上的辛锐……她们挣脱不被看好的命运,想要活得精彩活得出色,这些过去的“不讨好的角色”身上顽强的生命力正在被逐一开发和看见。

(为什么一些不讨好的角色恰恰是我们需要的?)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正如鸟鸟在访谈中所说“我们需要普通人的影视”,不仅需要还原普通人良心的剧集,更需要普通人生活中的困境和问题被真正地看见。

(《豫见她们》里鸟鸟谈“为什么不拍普通人的生活”的困惑)

那个最后发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樊胜美,“最近过得好吗?”

(樊胜美走向了自己)

网友对其近况的关心,想要知道在现实世界里,她能否真正走通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这个答案,也正是我们在寻找的。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来源:知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