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描写并美化了费银子这个人物,生拉硬拽地让喜儿欢天喜地嫁给了黄世仁,掩盖了靠婚姻跃升阶级后的惨痛。
靠婚姻跃升阶层,要么脱胎换骨,要么被淘汰出局。
宁财主被露露撞个满怀后,就神魂颠倒,再次焕发青春。
他知道儿子可金和露露有染,他必须对露露断了念想。于是,他的眼睛瞟向年轻的银子。
在地头儿,银子带着妹妹在挖野菜。他摸了银子的手,银子也明白了他的心思。
正为全家人的生计发愁的费银子,动了委身于宁财主的心思。
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描写并美化了费银子这个人物,生拉硬拽地让喜儿欢天喜地嫁给了黄世仁,掩盖了靠婚姻跃升阶级后的惨痛。
1. 不可能吃香的喝辣的
银子是个要强的姑娘,凡事不服输。她有一个天生吃不饱的爹,患了肺痨病的娘,年纪不大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铁头答应娶她,却一拖再拖。她指望不上铁头,就考虑一再向她示好的宁财主。
她来到宁家,当面对宁财主说出她嫁过去的条件。她一要家里人有吃的:二要有钱给娘治病;三要弟弟妹妹上学……
她还想往下说,宁财主劝她别太贪,好像是默许了这三个条件。
宁学祥老了,他的女儿绣绣和银子的年龄相仿。
银子出嫁前,将自己给了铁头。宁财主只抱怨了一下,就前嫌尽释,给银子当起了舔狗,任她摆布。
虽然粮囤的钥匙他睡觉都栓在腰上,编剧好像健忘一样,掩盖了他的不信任。银子说,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只是清高的借口。
摆明她就是冲他的钱和粮才嫁给他的,两人没有感情基础,宁学祥怎么可能不防着她。
其实,阶级差异特别不容易勾兑平呼。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一些教养细节,还有各种规矩方面所造成的鸿沟都无法弥合,银子会时常露怯。
比如,多年以后,宁老财提起银子从娘家带过来的“穷气”,那一脸瞧不起费家的样子,总是提醒她娘家的贫穷。
在宁家,女人没有地位。宁学祥死老抠,连女儿绣绣被绑上山,他都不舍得拿钱赎,银子进门也轻易拿不到粮食,更别说现钱。
有些人认为,银子嫁给宁财主,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那只是脑洞开大了而已。
2. 不可能凡事由她做主
银子决定嫁入宁家,事先说明她的条件,相当于把自己标上价格卖了。
当时宁学祥并没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并用“别太贪”拦住她的话头。这样,他就争取了主动权。
老奸巨猾的宁学祥,亲口答应别人的事都不一定办,更别说他没有答应的事。
比如“永佃”的事,宁财主是当着众人的面做出的承诺,可实际上全是假的。
再说,宁学祥发现银子已经破了身,他当时就质问她,是不是“给了铁头”!
这件事宁学祥也会当作话柄,让银子抬不起头来——没有尊严,被动不堪。
她出门,他就会说她想勾搭野男人。在家里,年轻的她主动些,他会说她贱;她不主动,他会说她心里有别人。
她没有话语权,一切都得听宁学祥的。
宁学祥贪欢之后,银子求他接济娘家。他奚落她像窑姐,每次办完事就要补偿,羞得银子不敢再张口。
至于剧中,银子仗着年轻,追着老财主打;逼着他拿出大洋给她。还有她擅自蒸了一大锅白面馍,带着下人送到地里的情节,都不合逻辑。
她事先不跟老财主商量,就能办到这些事,除非宁财主换脑子,或者是换肚肠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否则,夫妻就是感情再好,一方有事情不事先和对方商量,就是没把另一半当回事儿,必然会产生矛盾——宁学祥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他凡事不但要事前知情,还必须要经过他同意,事情才能往下进行。
换句话说,宁老财不给拿面,银子根本蒸不出哪怕一个馍。这些只是编剧的脑洞开得太大了。
为了粉饰地主老财,这编剧也是豁出去了,不仅不看因果,而且连人性都不讲了。
3. 银子是个要强的女子?
费银子嫁给宁财主,费家马上就站到了佃户的对立面,一家人都不受村里人待见。
所以她爹费大肚子并不领情,他仍然时常挨饿。他抱怨自己受到连累——人们笑话他没志气,把闺女送到地主老财的床上去。
可是,剧中只让封腻味一个人拉仇恨,强行把宁学祥洗白,就出现了可笑的情节。
日本兵来了,占了村民的地;也占了宁学祥的600亩地,给他留了100亩口粮田。
村民们不想帮日本人收麦子,就商量:抢先把麦穗收割后藏起来,将成片的麦秆烧了,对日本兵说遭天火了,麦子都烧没了。
日本军官像纸糊的一样,没有什么办法。让伪军队长封腻味解决此事,只要求来的几辆车,回去时必须装满粮食。
封腻味本来已经发现了端倪,他在地头找到几根镰刀割过的麦穗。
不合常理的是他没逼问众人,就公报私仇去宁学祥家的粮仓,把所有的余粮装车拉走。
本来每次日本人来,宁财主都点头哈腰,端茶倒水,和鬼子友好相处,日本人也常常把地主当成依靠。
这回日本人也不认识宁学祥了,口粮田也不给留了,却对村民网开一面,这是疯了吧!
宁学祥一粒粮都没有了,被封腻味一脚踢倒在地。宁财主事前明知道村民把麦子藏起来了,仍然守口如瓶——他莫名其妙就成了一个舍己保护村民的人。
他对日本人的恨,突然就转化成对村民的爱。在他弥留之际,他突然“悟”了,居然将自己家大部分的地献了出来。
银子伺候宁学祥到最后,宁家当时穷得没有吃的,银子生的儿子宁可玉几乎养在绣绣家。
写在最后
按理说,宁学祥死后,银子的日子应该好过不少,可绣绣和30多岁的银子拉呱(闲聊)时,她却劝银子“把命抓到自己手里”“找到自己的活法”“把以后的日子,活成自己的”。
这充分说明银子出嫁后的生活,过得非常惨,根本不像剧里演得那样好。
总而言之,只要喜儿嫁给了黄世仁,命运就抓在了地主手里。没有自由不说,更不可能活出自我。
艺术作品可以虚构,但不能没有底线,不应该混淆视听,编得不靠谱,甚至毁三观。
就算有个别地主反抗日本侵略者,我们赞扬他是因为他的民族气节,不是因为他是地主。
不管编剧怎么生搬硬套,也抹杀不掉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
品味别人的故事,领悟自己的人生,下期更精彩!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