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录——《歧路》合集3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2 14:30 1

摘要:初秋的天气,阳光洒在大路上,他们骑着摩托车一路奔袭,中午时分,他们来到公路边边停了下来,又累又饿,公路两边各有几个修车、补胎的小店,有两个小饭店,杨建军说:“进去吃点东西。”扎好摩托车,他们进入一个小饭店,老板是一个胖老头,很热情地问:“二位,吃点啥?”杨建军

第十七节《袭警》

上集说到,兄弟二人盘下一个小饭馆,经过一番打扫“兄弟饭店”开业了。

从此杨建军天天戴着口罩在后厨做饭,杨豫皖在前台招呼顾客,生意竟然越快越好了。兄弟两个也是满心欢喜......

这一天,来了几个检查的人员,要求必须办理“健康证”,杨建军怕身份暴露不能办理健康证。

接着,更麻烦事情来了,小旅店也通知:派出所要求他们明天带身份证去派出所或者在小旅店等候检查。

原来是当地开展“外来人口检查”。他们无法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了,二人商量一下,决定回河南,杨建军的家乡。

他们说走就走,老规矩,把枪套在脖子上,压上子弹,以防万一,外套穿外边。

他们骑上摩托车,离开这个他们想奋斗、摆脱命运的涡阳县。

饭店不要了。钱也没有了。

两个人的心情极度懊丧......

初秋的天气,阳光洒在大路上,他们骑着摩托车一路奔袭,中午时分,他们来到公路边边停了下来,又累又饿,公路两边各有几个修车、补胎的小店,有两个小饭店,杨建军说:“进去吃点东西。”扎好摩托车,他们进入一个小饭店,老板是一个胖老头,很热情地问:“二位,吃点啥?”杨建军问:“有什么饭?”老板说:“熬菜、蒸馍”,杨建军说:“行”,二人坐下,老板去做饭,二人喝着白开水。

此时,一辆警车开过来,缓缓停在公路边,下来三个警察,朝这边看了看,其中一个拿出对讲机:“我们找到了,你们走到哪里了?”对面回答:“我们马上到”。两个警察又坐回面包车里,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饭店门口,没有进来,像是等人。

杨建军心里没数,感觉不好,拍拍弟弟,小声说:“走”,杨豫皖站起来,走出去,骑上摩托车,杨建军跟着出去,坐上后座,摩托车起步,突然警察喊:“哎哎,你们停一下”,杨豫皖一加油门,摩托车往前一窜,那个警察伸手一抓,把杨建军拽下摩托车,杨豫皖开车跑了,杨建军被拉下来,警察问:“有驾照吗?”杨建军说:“有,他拿着”,警察说:“叫他回来,”杨建军说:“他一会就回来了”,警察怕杨建军跑了,就把他塞进面包车里,杨豫皖开出去不远,犹豫一会,骑摩托车回来了,他骑着摩托车缓缓走近警车,这个警察走过去,正要说话,“呯”杨豫皖突然朝警察开了一枪,警察应声倒地,杨建军跳出警车,对着里面的两个警察“呯呯”两枪,坐在后座的警察和驾驶位置上的警察都中枪倒下,杨建军跳上摩托车,二人风驰电掣般地驶去,很快消失在公路远方。

这突然的枪声吓坏了周围的人,大家目瞪口呆,看着这一切在几秒钟发生......

几分钟后,又一辆警车开过来,警察赶快下车询问情况、向上级汇报,警方布置堵截、警力到位等等,暂按下不表。

再说杨氏兄弟,开足马力,沿公路急驶,走到一个丁字路口,杨建军说:“左拐”,摩托车改为向东方向,边跑杨建军边往后看,已经跑出来三十多公里,并没有发现追兵,杨建军问:“你为什么开枪?”杨豫皖说:“我以为你被抓了,”,杨建军说:“他们就要驾驶证”,杨豫皖说:“哪谁知道,那个警察那么凶,以为是刑警。”杨建军说:“好了,不说了,既然这样了,说啥都没用了”。

现在离杨建军家乡还剩不到一百公里,杨建军说:“一会看见公路右转”,“好”。

前面,出现一条十字路口,杨豫皖右转,继续向北,朝杨建军家乡方向驶去。

前面公路右侧在田地有一个土窑,杨建军说:“开到土窑停一下”,杨豫皖开摩托车到土窑附近停下。杨建军说:“推进去。”二人把摩托车推进土窑,这是一个废弃的烧砖的窑洞,里面已经部分坍塌,杨建军说:“把摩托车和枪埋起来,路上肯定会搜查”。二人从废墟刨出一个坑,把摩托车推进去,把两支枪放进去,盖上土,又用乱树枝盖上,扫了扫脚印,出来。

杨建军带着弟弟来到公路旁边,等候过路的汽车。

一会,一辆拉土的大卡车慢慢过来,二人招手,司机停了下来,杨豫皖过去说:“师傅,捎一段路吧?”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很愉快地答应了,还让他们坐在驾驶室,三人边走边聊。

司机问:“你们去哪里”,杨建军说:“师傅,你去哪里?”司机:“我到xx,不进市区就拐弯了。”杨建军说:“行,你拐弯时我们下来。”

再说警方,此时已经在附近的县、市公路设卡拦截: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穿灰色西装,一个穿黑色夹克衫,骑一辆黑色摩托车,此二人有武器,注意防范,必要时可以开枪击毙。

二人坐大卡车来到一个路口,离市区大概十几里路,司机师傅停下车,说:“我要拐弯了,你们下车吧!”

二兄弟下车,挥挥手,司机开车走了。

此时,天已经快黑了。杨建军说:“咱不能现在进市区,肯定有路卡,”杨豫皖说:“那怎么办?”

杨建军说:“找地方将就一夜再说。”

二人四处打量一番,杨建军指着前面一个瓜棚说:“走,去那里看看”

二人沿着田间小路,来到瓜棚,里面一个老大爷坐在那里抽烟,看见来了两个年轻人,就说:“想吃瓜?”杨建军笑了笑,“是”,大爷说:“带走吃还是在这里吃?”杨建军说:“在这里吃”,大爷上下打量他们一下,说:“你们不是本地人,能来这里,肯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说着,从瓜棚角落里翻出来几个甜瓜:“这几个是熟透的,正好吃,你们吃吧。”二人也真饿了,坐地上开始吃起来......

第十八节《再走回头路》

上集说到,二人开枪袭警,后来经检查两名警察死亡,一名重伤,成为当地最严重的袭警案件。警方在附近县、市、区安排堵截,并对各公共场所、旅馆、车站等流动人口密集区开展排查,但由于警力有限,暂时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警方把这起袭警案件与一年多来发生的盗窃杀人、抢劫杀人、盗抢案件并案,进一步刻画出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两名男性、年龄在二十三岁至三十岁之间,河南口语,一个瘦高,约一米七三到一米七五之间,一个稍胖,身高在一米七一至一米七三之间,分别穿灰色西服外套和黑色体恤衫,骑一辆黑色铃木摩托车,穿解放鞋和球鞋,尺寸为:解放鞋43码,球鞋42码,都留中短发......二人手持双管猎枪,此二人心狠手辣,排除时注意人身安全,必要时立即击毙。

在没有监控的时候,堵截和大范围排除是警方常用的方法。

再说二兄弟,在瓜棚里吃饱了甜瓜,就和大爷聊起天来。大爷问:“我看你们是城里人,怎么来这里?”杨建军说:“大爷,我们俩做小买卖,是卖自行车的,前几天有个人说要十辆自行车,货到付款,叫给他送过去,是x县的,我们昨天就雇车给他送到他们商店,卸完货,天晌午了,他就带我们去对面饭店吃饭,吃着饭,他出去上厕所,我们就一边吃饭一边等,好大一会不见他回来,我们感觉不对,就到对面商店找他,商店的人说,他们不认识这个人,刚才这个人叫一辆车把自行车拉走了。”

大爷听完,不语,抽了几口烟,说:“你们年轻人,没经验,不见钱不卸货,这是规矩呀。”

杨建军一副很无奈的样子,低头不语。

大爷问:“你们怎么来这里?”

杨建军说:“有人说这个人是这里附近的人,我们就想过来找找,”

大爷说:“没名没姓的,咋找?”二人不语。

大爷问:“你们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杨建军说:“大爷,不瞒您说,我们这两天没吃没喝,也没有钱,回不去了。”

大爷看看两个浑身土的年轻人,说:“我昨天卖瓜,手里有百十块钱,给你们,明天吃点东西,回去吧!”

杨建军说:“大爷,我们不要您的钱,我们也不急着回去,您能让我们在这里住两天吗?”

大爷问:“你们住这里干啥?”

杨建军说:“大爷,我们也欠别人的钱,债主在家等着哩,我们这样回去咋交代?”

杨豫皖说:“是呀,大爷就叫我们在这里躲躲债吧?”

大爷倒是很同情他们:“好,我这小瓜棚,也没啥主贵东西,你们愿意住就住吧!”

杨建军高兴地说:“大爷,俺俩不白住,俺给你干活”。

大爷哈哈一笑:“中中,明天你俩帮我浇水,我管饭。”

杨建军、杨豫皖:“好好好”

当晚,他们住在瓜棚。一夜无事。

第二天,杨建军醒来,看看大爷不在,就叫醒杨豫皖,二人心里有点不安,会不会大爷回去报告去了?杨建军说:“咱俩去那边玉米地里躲躲”。

二人出瓜棚向远处玉米地跑去,刚跑没几步,就听见大爷喊:“恁俩干啥去?”

远远地看见大爷提着个篮子,往这边走来

杨建军顿了一下说:“俺俩去那边解个手”,大爷说:“哎呀,肥水不浇外人田,在咱地里解吧!”

说着已经走了过来。没办法二人只能往前面走几步,解手。

大爷打开篮子,里面是烙馍、咸菜,一罐子稀饭,两个大碗,大爷说:“吃吧,咱农村也没有啥好吃的”,二人放下心来,互相看了看,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坐地上,开始吃喝起来。说实话,这饭菜不咋地,但是,对于他俩来说,昨天一天没吃面饭,晚上吃的甜瓜也不顶饿,所以,吃起来特别香甜。他们狼吞虎咽,吃饱喝足,抹了一下嘴,:“大爷,谢谢啦,有啥活您安排吧?”

大爷说:“不急,一会我教你们怎么给地里浇水。”

接下来几天,在大爷地里吃、住、干活,按下不表。

再说警方,大范围排查工作正在紧张开展,城市每个街道办事处(那时候不叫小区)居委会、各个旅社、录像厅、火车站、汽车站都在排查符合特征的嫌疑人,有多个嫌疑对象被收容审查,一个个过滤......暂无结果。

这一天,大爷回家拿饭,回来告诉他们:“乡派出所来人,到村里检查外来人口”,说完看了看他们两个,接着说:“你们也该回家了吧?”二人对视一眼,杨建军说:“大爷,我们正要给您说,我们今天就想走。”大爷抽一口烟,说:“孩子,你们回去吧,你们过去有啥事,我也不知道,我也不问,就当我们没有见过面,以后好好干买卖,别干坏事”,说着递过来一叠钱,杨建军心里一酸,接过来说:“大爷,我们知道了”。

大爷拿出来两件衣服,说:“这是我儿子的衣服,他当兵去了,穿不着了,你们拿去穿吧。”

杨建军的眼睛红了,说:“大爷,我们记住您的好,有朝一日,我们能回来时,一定好好谢谢您。”

大爷说:“不用,不用,遇到就是有缘分,以后如果平平安安,就回来跟大爷一起种瓜。”大爷眼睛也湿了。

杨建军、杨豫皖拉了拉大爷满是老茧的手,扭头走了。走了很远,他们回头看看,大爷还在望着他们,杨建军挥挥手,擦了一下眼睛,朝市区方面走去。

市区的设卡已经取消,一路顺利,他们没有回家,想找一个藏身之处。

旅馆是不能住了,家也不能回,去哪里呢?他俩溜溜达达来到一个工厂的家属院门口,门口一个大娘坐在门口,看见他俩就问:“小伙子,你们找谁呀?”

杨建军说:“大娘,俺俩是附近工地的农民工,想租个房子。”

大娘说:“想租多大的房子?”

杨建军说:“小点的就行,越便宜越好。”

大娘说:“有,有,我给你叫人去,你们等一会,”大娘非常热情,站起来进院子里了。

杨建军对弟弟说:“你在这里等一会,一会你去看房子,我去旁边等着,没问题时你朝我摆摆手。”

杨豫皖说:“好”

杨建军走到对面的一棵树后面,躲了起来。

一会,大娘过来,还带着一个大嫂,大嫂问了几句,就带杨豫皖进去看房子,又过了一会,杨豫皖自己出来,拿着一把钥匙,他来到马路对面,找到哥哥:“哥,没事,我看了,房子很干净,一室一厅一卫,挺好的”。杨建军问:“房租多少?”杨豫皖说:“不贵,租金一月一交,押金一个月,我用大爷给的钱交了两个月的,”杨建军说:“那好”,二人入住不说。

再说鲁山小镇供销社的小静,自从杨豫皖不辞而别,整天郁郁寡欢,他多次要求哥哥帮助查查杨豫皖,哥哥说:“没有领导批示,没有立案,不能随便查人”,她哥哥说得对,警察是有权限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查人的,特别是那时候,电脑没有联网,想查人必须通过内部电话一步一步转接到目的地的警方,对面警方经领导同意才可以去调查,他哥哥是刚参加工作的基层民警,权限有限,所以一直没有帮妹妹查杨豫皖的信息。

这一天,小静又来缠哥哥:“哥哥你想想办法呗?”哥哥没有说话,他决定请所长想想办法,第二天,他把情况告诉所长,没想到所长说好办,所长有个同学在安徽某公安局工作,所长把杨豫皖的身份证信息告诉对方,请他业余时间过去问问情况,这个同学倒很给力,没两天就回话了:“找到杨豫皖家人了,他们家人说豫皖出去打工,一年多没有回来了,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但是,肯定没有遇到什么事,如果有什么大事,家里人就知道了”。小静想:“也是,他家里人都说放心,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小静的心情就好一些,“那就等吧,他信上说尽量早日回来接我,想想就高兴......”

第十九节《冒死一见》

上集说到,杨氏兄弟在一个工厂家属院租下房子,但是他们基本上身无分文了,二人商量后,决定重操旧业,一天晚上,他们去“税务局”大楼偷东西,偷盗得手的钱袋子失手落在房顶上,出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挣脱后仓皇逃脱,他们一无所获。

二人慌慌张张回到出租屋,觉得非常懊丧,杨豫皖说:“哥,以后别偷了,麻烦,还是抢着利索,抢了就跑,还不容易抓着。”杨建军说:“咱的枪和摩托车都在土窑里,咱去把它弄回来。”

第二天,他们坐车来到藏匿地点附近,又走了二里多路,来到土窑,找到埋摩托车的地方,用手扒了起来,东西完好都在,他们把摩托车和枪上的土抖搂干净,晃荡一下摩托车,里面还有油,二人推出来,发动,骑着回到出租屋。

准备了两天,第三天晚上,他们准备实施抢劫。晚上十一点,二人来到一个加油站附近,杨建军让杨豫皖等一下,自己进去,他在收款室看了一眼,又出来了,弟弟问:“怎么样?”杨建军:“玻璃隔断外面又加了防盗网”,二人十分失落,杨建军说:“你推摩托车进去加满油就跑”,杨豫皖自己推着摩托车来到加油机旁边说:“加满”,加油工就开始加油,加满后,杨豫皖发动摩托车骑着就走,加油工喊着喊着,杨建军跨上去,二人消失在黑夜里。

杨豫皖一边开,一边问:“哥,咱去哪里?”杨建军说:“跑远点,市区防范严”,二人一路向西,跑了七十多公里,半夜一点多,来到jia县境内,快进县城都有加油站,这个地方他们没来抢过,防范意识不强。

他们把摩托车停在加油站外面,杨建军自己进去,加油站大棚没有人,杨建军进到收款室,里面也是加装了玻璃隔断,有两个男的,一个趴着睡觉,一个眯着眼打瞌睡,杨建军把枪伸进窗口,喊:“哎”,那个打瞌睡的睁开眼,看见枪口对着自己,浑身一哆嗦,张大嘴没有发出声音,杨建军把布袋子递进去,小声说:“把钱装进去”,收款员颤颤抖抖接过袋子,拉开抽屉,把里面的钱往袋子里装,旁边睡觉的收款员可能是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一下惊醒了,呆在那里,瞪着眼睛看,一动不动,这边的钱装完了,杨建军用枪一指对面的收款员,说:“你,装”,那个收款员一哆嗦,接过袋子,开始装钱,一会都装完了,杨建军接过来袋子,用枪对着他俩比划一下,二人举起手,连声说:“别、别”。

杨建军跑出来,跨上摩托车,杨豫皖加大油门,一溜烟跑了。一个半小时后,他们顺利到家,躺进被窝睡觉。

有读者人问:“加油站没有报案吗?”有,等收款员镇静过来,就马上打电话报案,那时候没有“110”专用报案电话,而是先报告公司值班室,公司又向公安局值班电话报案,值班人员再报告带班领导,带班领导一般情况下要向局长汇报,然后由局长(或负责刑侦的副局长)再安排部署任务,等等,等到警力上路堵截时,他们都跑出几十里路了,再说,东西南北往哪个方向追也不知道,那时候效率确实低。(八十年代很多单位还没有车呢。派出所一般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县局有几辆吉普车或面包车)。(说实话,就是现在突发情况,也很难做到三十分钟完成全市各路口设卡工作。

兄弟二人此次抢劫后,消停了两个月。

于此同时,公安机关开始大搜捕,一个村庄、一个街道分片包干,查找符合体貌特征的嫌疑人。

再说,这一天,(此时已经进入冬季了),家属院通知:凡年龄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男性,这几天不要出门,在家等候公安局入户检查。杨建军他们也接到家属院的通知,杨建军说:“这里不安全,咱们还得走”,杨豫皖问:“咱们去哪里?”杨建军说:“鲁山”

说走就走,他们连夜不辞而别,骑摩托车出发。

就在他们走的第二天,警察来到家属院,一家一家排查,当来到他们兄弟租的房子时,看见房子锁着门,就问居委会大娘:“这里住的是谁?”大娘说:“是两个年轻人。昨天还在家”,警察非常敏感,立即汇报给领导,领导指示,强行打开门搜查,警察撬开锁,进入房间,部分东西还在,有急急忙忙离开的感觉,警察立即汇报给领导,分局的副局长带领技术人员来到家属院,开始进屋检查,副局长看到地上一双解放鞋,拿起来,翻过去,看了一眼鞋底,说了一声:“就是他”。

这个副局长一直负责系列抢劫杀人案的侦破工作,去年在“临x县公路管理处”抢劫杀人一案现场留下的脚印比较清晰,石膏印模一直放在他办公室,他经常盯着这双印模端详,脚印特征他记得清清楚楚,今天这双鞋的特征和那个印模的特征非常符合,他非常激动,“终于找到你们了”。

副局长详细了解了租房子年轻人的体貌特征和基本信息,知道一个叫杨豫皖,另一个是他哥,不知道叫什么,副局长立马向局里汇报,立案侦查。公安局侦查人员按照杨豫皖的个人信息,查到当地有一个亲戚,亲戚家孩子叫杨建军,等等(侦查细节省略)。

再说杨豫皖、杨建军连夜逃往鲁山,然后又跑到老栓的草屋隐藏起来。

杨建军、杨豫皖存在重大嫌疑,警方立即在全省发布通缉令,通缉杨建军、杨豫皖,同时安排几路人马去他们可能藏匿的地方抓捕、蹲守。

虽然布下天罗地网,无奈咱们国家太大,而且那时候买票没有实名制,所以,流窜作案是最难查的。

就这样,这边杨氏兄弟天天躲在山上,那边警方在全省各地地毯式排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很快到了农历年底,一股节日气氛笼罩着中原大地,街上人头攒动,大家忙忙活活准备过大年。

在这之前,省厅得到消息,是鲁山县公安局传过来的,说是鲁山县一名警察报告,杨豫皖半年前曾经在鲁山出现过,经常到小镇供销社买东西,后来不知去向。专案组立即联系这名警察,据这个警察说,杨豫皖对其妹妹很有好感,曾经经常借故去供销社买东西,专案组认为这也是一个排查重点,提前就安排县里和派出所民警轮番值守,守株待兔。

再说杨豫皖,隔三差五去小镇买食品,他按照杨建军的交代,不准去供销社看小静,他每次去小镇都是把摩托车停在远远的地方,戴口罩买东西,而且从来不进供销社。

今天是大年三十,赶集的人非常多,供销社也忙活的不亦乐乎,杨豫皖像往常一样挤在人群中,准备买点年货,他随着人群,熙熙攘攘,不知不觉路过供销社门口,他往里面随便看了一眼:小静。只见她穿着那件豆绿色外套,领子里面露出一点点的红毛衣,正在那里给客人忙着拿东西,杨豫皖心头一紧,眼眶湿润了,他慢慢移动脚步,走进供销社门口,站在人群中,凝视着小静。可能是心灵感应?也可能是量子纠缠(那时候没有这个说法)小静突然抬头在人群中发现了杨豫皖,她眼睛突然一亮,嘴不由得喊出:“豫皖”,她知道自己失态,赶快捂住自己的嘴,但是已经晚了,店里的一个便衣大喊一声:“抓住他”冲出门口,门口两个便衣也立即跳起来,直接扑向杨豫皖,(可能有朋友问,那么多人怎么知道那个人是杨豫皖,而且他还带着口罩?其实,杨豫皖在照片和体貌特征在警察心里已经刻画的很深很深了,如果茫茫人海那不敢说一眼识别,但是在门口几十人中,排除老、少、妇女,就几个符合特征的,所以对警察来说,一眼认出他没有问题)。

杨豫皖知道不好,拔腿就跑,无奈人多拥挤,没跑几步就被按倒在地。

这里解释一下,小静的哥哥在鲁山公安局上班,从通缉令下发他就知道杨豫皖的真实身份,就回家告诉了父母和小静,小静虽然接受不了这个消息,但是现实情况她必须接受,走在不归路上的杨豫皖,无论如何是不能托付一生的。经过很久的思想斗争,她已经完全脱离了对杨豫皖的思念,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此刻,失联半年多的杨豫皖突然出现在她眼前,还是那张熟悉的脸,那双熟悉的眼睛,而且眼睛里充满了深情,还有一丝丝无奈,小静完全能从他眼里看出来一切,她失态了,她无法控制地喊出这个在她心里喊过几百几千次的名字,她泪如雨下,瘫倒在地。

杨豫皖被戴上铐子,被几个便衣警察一路小跑扭送到派出所,派出所领导立即向县局、市局汇报,省厅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杨豫皖被抓获的消息,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汇集小镇,开展就地突审,但杨豫皖死不供出杨建军藏匿位置。

经警方研判,杨建军就藏在附近,于是,立即安排在周边乡镇、村庄排查,武警也投入地毯式搜查。

再说杨建军,在草屋等待弟弟买东西回来,心里感觉一阵阵的慌乱,有点不安的感觉,他不时地往山下张望,希望看见杨豫皖骑摩托车的身形,突然,远处小路上出现一排排人影,“警察”,他从衣服判断是警察和武警,大事不好,他立即回屋,取出两只猎枪,都压上子弹,挂上子弹带,往山顶跑去,他来到山顶,四面看看,到处都是警察和武警,警犬也在“汪汪”叫着,往山上爬。他知道今天是逃不掉了。

“那就来吧,”他藏到一个石头后面,把枪摆好,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其实,警察此时已经发现了他,一个人拿着喇叭喊:“杨建军,你听着,你已经被我们包围了,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立即放下武器,立即放下武器。”一只警犬冲上山顶,杨建军举枪射击,警犬嗷的一声倒地,此时,山下枪声大作,手枪、微冲、81式一起打过来,打的石头噼里啪啦冒火星。杨建军的猎枪射程近,有效射程最多二三十米,对警察虽没有威胁,但是警察也难以近身。就这样,杨建军一枪,对面几十枪还击,不一会,杨建军的十几发子弹打完了。警察停止射击,喇叭又喊:“杨建军,你现在投降,算你有自首情节,”杨建军知道,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他犹豫一会,大声喊:“别开枪,我投降”。

枪声都停了,杨建军举起双手,坐在地上。

警察、武警一起涌上山头,两个武警战士三下两下就把杨建军困得像木乃伊。一群人抬着他下山而去。

第二十节《一切归零》

上集说到,杨氏兄弟双双被擒,被押回杨建军家乡的公安机关关押、审讯,在关押审讯期间,杨豫皖一直不回答任何问题,软硬不吃;杨建军在沉默两天后突然开口:“算了,我都交代,你们记吧!”

审讯人员顿时振奋,立即汇报领导,领导亲自到场,安排两个记录人员记录,并录像、录音,一切准备好后,杨建军说:“给我点一支烟”,旁边的人员看一眼领导,领导点头同意,旁边的一个干警点燃一支烟,塞进杨建军嘴里,杨建军开始供述作案经过。

杨建军不紧不慢一条一条地供述着一年多来的一起起“盗窃、盗窃杀人、抢劫、抢劫杀人、越狱、袭警等等”罪行,随着杨建军的供述,大家屏住呼吸,听他讲了两天,供词多达一百多页。大家在吃惊、愤怒、惋惜中,还暗暗佩服他的记忆力。

杨建军供述完全部作案经过,又回答了审讯人员有关细节的提问,画字签押。

最后杨建军说:“告诉杨豫皖,不要抵抗了,就说我都交代了。”而后杨豫皖也如实供述了所有罪行。

最后杨建军说:“我对不起母亲,对不起亲戚朋友,对不起被害人及家属,更对不起国家,给公安机关添麻烦了,我们死有余辜。请求政府处以极刑。”说完,他流泪了。

在场的人员沉默不语。最后局领导说:“你的认罪态度很好,我们会记录在案。”领导又说:“现在国家进入法治社会,任何破坏法治的犯罪,都逃不了法律的惩罚,在此我们也正告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不要有侥幸心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所有的人都不要逾越法律红线,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后,“杨建军、杨豫皖系列盗窃、抢劫、杀人案件”经过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二犯被判处死刑,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杨建军、杨豫皖不日被绑缚刑场,执行枪决。

故事回到 警示录第一节——走上歧路的二杨兄弟

来源:分秒必争鲸鱼p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