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少年歌行》:邪魅一笑的小和尚无心,境界不俗(2)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08:31 2

摘要:那年他才五岁,以大觉师父为首的一群所谓的江湖名门正派要来杀他。忘忧大师一念慈悲,定下十二年之约,护其为俗家弟子带入寒水寺,成就了这个玩世不恭却心性纯良的少年和尚。

无心出场的时候眼前一亮,那张倾城的绝世容颜注定了这不是普通的和尚。

那年他才五岁,以大觉师父为首的一群所谓的江湖名门正派要来杀他。忘忧大师一念慈悲,定下十二年之约,护其为俗家弟子带入寒水寺,成就了这个玩世不恭却心性纯良的少年和尚。

世人称其为魔教少宗主,旁人视为妖僧避而远之。可叹,仅凭出身断生死,只以身份论正邪,何其愚昧。大觉师父打着维护正道的名义,心心念念要杀了无心,等了十二年却不想自己却是走火入魔的那一个。

与其说一群江湖门派想要无心的命,不如说他们想要无心身上的武功秘籍,罗刹堂三十二套秘术集于一身,谁不眼红?而这些争夺的背后是朝堂。最终雪月城枪仙出面平息,让无心回天外天。何为正?何为魔?从来正邪就在于心,而非他人心中魔。

无心不惜以身犯险,护送忘忧大师的舍利落叶归根,为师父超度举办法事,在置放舍利的佛堂悲痛欲绝,从此孤身一人,再没人护着他了。如此重情心性之人,又怎会是魔。

萧瑟和雷无桀的纯粹成了无心生命中最珍视的友情。他们第一次见面,无心就走向萧瑟:在下想去一个地方,不知这位小友可否愿陪在下一同前往?

萧瑟一口回绝:不想。

无心邪魅一笑:口是心非。

踏出寺门,便成了三人行。无心的魔教身份,他们不在乎。世俗偏见,他们无所谓。他们在意的只是眼前这个人,值得。于是,互相陪伴前行闯江湖,少年人的豪气义薄云天。当无心要被带回天外天时,萧瑟对他说:若你不想去,我来想办法。雷无桀毫不犹豫地挡在无心前面,哪怕明知打不过对方。

他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理由,无条件信任和尊重对方的选择,并坚定守护其自由意志。谁不想要这样的神仙友情,而他们居然拥有好几个敢为对方拼命的朋友,还有大师兄和千落,一个比一个磊落。

无心这个和尚,是我看过影视剧里最深刻的一个。是僧非僧不拘小节,逗人取乐嘲讽损人,舌绽莲花忽悠人的本事与萧瑟不相上下。计上心头得逞一笑,额间一抹红更添几分妖魅,双方酣战时他还要感叹一句,为什么自己每次出现都是危难之际,需要他才力挽狂澜。

无双和他比试切磋一较高下,他还是那样自信地笑着,这种好勇斗狠之事,贫僧很乐意去尝试一下。在萧瑟等人身陷绝境,他的出现颇有点绝处逢生的希望,生死之时也不忘狂傲一把: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天命,小僧注定就是那佛陀转世光芒万丈的存在。

贱贱的狡黠,聪明绝顶还厚颜,别人对决生死局,他却像在玩游戏,一副不在话下的表情,一直笑着,笑着。这样的和尚,太过生动还有点自恋,很难不让人记住。

演员刘学义,具有东方审美的一张帅脸,他曾演过《天乩》中的妖帝,亦正亦邪。老天赏饭吃的颜值,演技加持的翩翩公子,所以他的无心玉树临风,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动漫版的《少年歌行》每一集片首都会引经据典一句话。这些佛经偈言,有出自《道德经》、《金刚经》、《中阿含经》、《佛说造塔功德经》……,也有引用《周易》、《荀子·劝学》、《太上感应篇》等,无论哪一句,都具有深不可测的力量,犹如醍醐灌顶,如此境界的剧,焉能错过。要从古老的经卷中找出合适剧情的一句,需费不少心力,由此可见这部剧想传递的思想有多深厚。

当无心放下舍利,一转身忘忧大师化像对无心说:“其实我一直觉得我们并不是师徒,只是相互陪伴着走过了一段路罢了。”诸法因缘生,因缘尽故灭。忘忧大师临别告诫无心“切莫回头”。了然尘世,未尝不是在开示众生。

我给好几个朋友推荐过这部剧,动漫版制作精致到衣服的纹理都美得让人动容,剧情更是无可挑剔。无心回天外天时吟诵的那首诗,磅礴浩然之气直上九霄,天地任逍遥,少年凌云志跃然纸上,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心似明月,赤诚如日,当是少年。

我欲乘风向北行,雪落轩辕大如席。

我欲借船向东游,绰约仙子迎风立。

我欲踏云千万里,庙堂龙吟奈我何。

昆仑之巅梦日光,沧海绝境在青山。

长风万里燕归来,不见天涯人不回。

来源:动漫喧嚣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