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赴山海》22集,那些嘲笑不好看的人,看懂故事内核了吗?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21 18:33 2

摘要:别再说什么"剧情基础""人设单薄"了,那些嘲笑这部剧不好看的人,恐怕是根本没看懂它深层的故事内核。

别再说什么"剧情基础""人设单薄"了,那些嘲笑这部剧不好看的人,恐怕是根本没看懂它深层的故事内核。

作为一个追完《赴山海》22集的观众,我今天要为他正名。

首先让我们理清目前的势力格局。

以萧秋水和李沉舟为代表的爱国派,对上以黑衣人为代表的卖国派,这简直就是"四个二带俩王对一个四"的碾压局。

朝堂上北荒和大熙对立,江湖上权力帮和朱大天王纷争不断。

黑衣人通过利用权力帮内的派系问题成功让正道与权力帮对立。

在柳随风被当枪使的情况下,权力帮实力大减,朱大天王趁乱崛起。

最新两集更是让各方势力浮出水面。

黑衣人所代表的北荒鹰笛及其勾连的势力,包括现场火化的剑王心腹火王;

披着朱侠武外皮的水路朱大天王;

情况不明的费家(毕竟黑衣人会易容术);

再加上权力帮内其他暂未爆狼的鹰笛暗桩,以及朝堂上栽赃构陷吴将军的不明势力。

而爱国阵营则包括权力帮里忠心李沉舟的人(虽然柳随风被仇恨蒙蔽但仍是李沉周的乖巧小狗);

以萧秋水为代表并逐渐壮大的神州结义;

以及朝堂上以吴将军和梁王为代表的忠义之士(不过我觉得梁王可能是个雷)。

《赴山海》的叙事结构堪称精妙。

它采用套层结构,通过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构建多层叙述框架,将整个故事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游戏世界两个独立时空。

所以我们能看到肖明明从现实穿越到游戏的前情铺垫,以及现实中系统不断修正剧情、推动故事发展。

同时采用四幕戏结构,在传统三幕式(建制、对抗、解决)的基础上将对抗部分拆分为推进和转折两段,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

就像一个房子先打地基建墙体(第一幕),然后进行硬装水电(第二幕),最后软装入场(第三幕),而四幕戏就是在第二幕基础上加地暖新风和全屋智能系统。

这种结构让知晓原著剧情的肖明明以为自己是带着魔改buff的爽文男主,却被系统处处限制,唯一的外挂只有每次死亡触发的系统重启。

双穿和反穿元素的加入更让剧情扑朔迷离,似乎还有其他神秘黑衣人也提前知道剧情并在阻挠他。

《赴山海》本质上是对当下无脑爽剧和胡乱改编的犀利讽刺。

肖明明穿进的其实是45年前温瑞安所写的《神州奇侠》,而不是他自己用魔改系统AI生成的同人文。

剧中讽刺的就是那些像肖明明一样不认真研读原著就胡乱改编的编剧。

肖明明只囫囵吞枣地看了《三分钟漫画西游记》般的简介,就妄想对经典进行改编,融入大量爽剧特征。

男主出场必须有理、高手进宫要第一、定义影片法也得第一,甚至还给自己加特林机关枪和会武功的白狼这种奇葩设定。

原著中的萧秋水本是一个普通侠客,通过义薄云天、结交豪杰,在行走江湖中习得绝世武功,勇斗权力帮朱大天王燕狂徒,与岳飞联手抵御外敌。

而肖明明只看到萧秋水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开篇就把他改成武林高手,却忽略了他的成长过程,体会不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

自从《赴山海》播出后,很多观众质疑成毅的台词功底,说他的声音太小、含糊不清。

但这一点其实早有解释——肖明明作为一个穿越到陌生世界的现代人,从一开始的迷茫到融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害怕露馅,说话不敢大声,迷迷糊糊不清楚状况,这都是角色设定的需要。

到了中后期,随着萧秋水逐渐理解身边人行侠仗义的行为,看到血淋淋的现实后的情绪爆发,会有明显的变化。

这是一个有逻辑且正常的过程,观众应该带着脑子看剧,不要被一知半解的评论带节奏。

结语

《赴山海》本质上是一个找回武侠精神的过程。

剧中三兄弟在破庙相守三天三夜的情谊,正是原著中萧秋水侠义精神的体现:"江湖本该如此,快意恩仇,热血坦荡,而不是像现代人一样冷漠当道。"

这部剧通过肖明明的穿越经历,批判了当下武侠市场丢失侠义精神的现状。

它让我们思考:在追求爽感和流量的同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武侠最初的精神内核?是否应该重拾那份"保家卫国、护卫百姓"的责任与使命?

所以,下次想要嘲笑《赴山海》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看懂这部剧了吗?或许你会发现,被嘲笑的不是剧本身,而是我们被爽剧惯坏的审美和浮躁的观剧心态。

来源:陈陈评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