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观众发现,饰演男主萧秋水的成毅竟然手持划有荧光笔标记的剧本出现在正片中,脚上还踩着一双厚底洞洞鞋。这些本应在剪辑阶段就被剔除的低级失误,居然通过了层层审核,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 何晓婷
“官方是不是把花絮放进正片了?”这是古装剧《赴山海》开播后,社交媒体上讨论最热的话题。
有观众发现,饰演男主萧秋水的成毅竟然手持划有荧光笔标记的剧本出现在正片中,脚上还踩着一双厚底洞洞鞋。这些本应在剪辑阶段就被剔除的低级失误,居然通过了层层审核,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面对质疑和批评,片方不但没有诚恳致歉或说明,而是对穿帮镜头进行裁剪等处理,试图“眼不见为净”。成毅也是在直播中呼吁观众“沉浸式观剧”的部分言论,也被网友怒批为“傲慢”。
实际上,《赴山海》并非无名之作,作为S+级国产剧自宣发之初就备受关注——投资3亿,高分爆款剧《莲花楼》原班人马打造,改编自温瑞安的经典《神州奇侠》,播出前在爱奇艺、腾讯双平台预约量突破1245万,话题阅读量近20亿,开播18分钟即创下腾讯视频热度破2万的纪录。
《赴山海》海报
然而这部被各方押宝的“爆款预定”,却在开播后迅速翻车。穿帮镜头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法融入武侠世界观的剧情、扁平单薄的主角人设、敷衍无聊的武打镜头……甚至剧中大量外景戏呈现出明显的“抠图”质感,人物与背景割裂严重,被网友调侃为“页游特效”。这些制作上的瑕疵与S+级制作应有的品质相去甚远。
主演成毅是这场舆论风暴的风眼。
他饰演的萧秋水是一个穿越到武侠世界的现代人,自带现代人的吐槽幽默感,又在剧情发展中呈现出传统武侠主角的侠义气概,对面临正在谋求古偶转型的男演员来讲,这个角色无疑是一块“好饼”。
但成毅在试图演出萧秋水的调皮或幽默时,很多表情和肢体都显得生硬,被吐槽最多的,则是他含混不清的“口条”,即便依赖字幕也难以听清,再加上剧方后期制作把配乐背景音搞得特别响,又“吸”掉了一些台词。
回顾过往,那些让成毅出圈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和剧情的精巧,人设的讨喜,以及制作的精良密不可分。
从人设看,在《琉璃》中,禹司凤有“情人咒”;在《沉香如屑》中,应渊跳焚元炉;在《莲花楼》中,李莲花中碧茶之毒——这些“病弱”设定,不仅很好地掩饰了成毅在表演上的“短板”,也戳中了一些网友的观剧情绪,因此刷屏社交媒体的“吐血名场面”就成了演员演技的代名词。
从制作看,这些剧能有好口碑,制作团队的精心投入所占比重很大,不管是前期的剧本打磨,拍摄时的运镜、调度,甚至是后期的剪辑、音效等等,都是下足了功夫,更别说各种经得起网友“考古”的舞美、灯光了。
这些因素合力之下,成毅的古装风格被不断强化,掩盖了自身演技和其他细节处理问题。《莲花楼》的成功更是一个典型例子。剧中精致的服化道、考究的镜头语言和扎实的剧本,共同构建了一个能让成毅表演优势最大化的环境。
而在一部一部剧集的累积下,无论是团队还是粉丝,对成毅的下一部古装作品自然也是更为期待,卯足了劲期待爆一把。
但是,在《莲花楼》播出两年后上线的《赴山海》,明显辜负了绝大多数的普通观众。
从剧作本身看,偷工减料到毫无诚意。号称投资3亿,却呈现出廉价感十足的视觉效果,这背后是被挤压的制作预算、被压缩的拍摄周期、敷衍了事的后期……
它想用来“赌”一把的,只有男主成毅以及原著的IP效应,制作方妄图用粉丝的力量兑换出热度的成绩单,在遇到剧集口碑下跌以及网友的种种质疑时,只是粗暴地把粉丝推到一线去,导致矛盾激化,这正好揭开了一个存在于当下影视制作领域的大疮疤。
1个多月前,面对长剧市场的低迷,“广电21条”颁布,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其中就提到松绑古装剧,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根据需求灵活播出。
一边是“解绑”后观众的期待,一边却是被称作“内娱错题本”的《赴山海》。
当下的市场,早已不是热钱涌动的时代了。作为制作方,如何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这是能否制作出精品剧的一个基本保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肯下工夫,一味依赖演员的流量,事实证明最后的作品是及格线都过不了的。观众不是不爱长剧,是不爱烂剧,在面临短剧、短视频冲击的当下,影视行业需要更多的精品重振市场。
作为演员,演技是立足之本,踏实面对每一次机会,认真琢磨每个角色,不是出了问题甩锅观众,才能走得长远。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主办的2025年演员和经纪人培训班(第四期)在德清举办。
会上,演员颜丹晨作为导师分享经验时,强调做演员要谨言慎行:“要清醒认识到获得这份荣誉有很大程度是沾了角色的光,一个奖项只是对你一部戏的肯定,一个优秀角色的呈现离不开所有工作观众人员的努力。”
演员演好戏,制片方更该用心拍好作品。
《无忧渡》制片人何叶在白玉兰上说,“我们既是创作者,也是观众,创作本身很单纯,大家各司其职,竭泽而渔去实现一个目标,观众才会沉浸。”
创作者们应该始终坚信的是内容为王,观众不会因为演员坚持看完一部烂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