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都喜欢霸道总裁文,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娱乐方式可以带给子一些爽快感。霸道总裁文的核心在于提供情绪价值,而仅仅需要自己付出少量行动甚至于不去付出行动就行。所以,它可以收获一部分受众,而这种带给情绪价值的内容本质还是以一个性别主体为基础,心想事成是最终形式,如
很多人都喜欢霸道总裁文,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娱乐方式可以带给子一些爽快感。霸道总裁文的核心在于提供情绪价值,而仅仅需要自己付出少量行动甚至于不去付出行动就行。所以,它可以收获一部分受众,而这种带给情绪价值的内容本质还是以一个性别主体为基础,心想事成是最终形式,如果以这个为核心来展开的话,其实古早的霸道总裁文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说侯麦,比如说几十年前的这部老电影。
《冬天的故事》就可以提供给一部分人一种情绪价值。菲丽希和查理在海边相识且有了一夜激情,激情过后,菲丽希有了查理的孩子,查理却因为写错了地址导致两个人分道扬镳。多年过后,菲丽希遇到了喜欢自己的马桑,马桑温柔体贴,但是却始终无法让菲丽希感觉到心满意足,因为菲丽希的内心深处还念念不忘查理。
然而马桑的存在也没有使得菲丽希放下她那颗燃烧着的心,因为还有一个男人——菲丽希所在的理发店的店主路易。路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菲丽希的幻想,且很快的带着菲丽希远走他乡。然而真正跟着路易来到他乡之后,菲丽希发现自己并没有很喜欢路易,重新回到了马桑所在的城市的菲丽希让马桑着实开心了一阵,但仅仅是开心,没过几天,菲丽希就偶然遇到了查理。
《冬天的故事》核心其实跟当前的霸道总裁文没什么两样。菲丽希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幻想中的生活,将性别换成男性也一样是存在的。而侯麦显然给予了菲丽希一种泛指的形象。肆意的洒脱以及自有的灵魂。相信,这是每一个当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所向往的。因为菲丽希被具备了一系列洒脱与自由之后,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的道德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她有这个资本。
这就是比霸道总裁文更加酸爽的现实了,菲丽希本人所处于的状态总是在身边围绕着众多的男性,有一点像日本社会某一个时期,女性核心发展到机制之后的现象,马桑带给菲丽希温柔,路易带给菲丽希狂野,而生活的压力自然不需要菲丽希所担负,周围男朋友,自己的母亲都是可以让菲丽希后顾无忧,在这个基础上,任何人处于菲丽希的位置就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谁不愿意这个世界都是围绕着自己运行呢?
侯麦给出了一种让任何想要成为菲丽希的人所拥有的幻想,且在影片中让这种幻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本片所探讨的问题有一种哲学的外衣,实际上内涵并没有台词设计的那么复杂,就是非常简单的既要又要还要。菲丽希既要马桑给自己托底,又要路易带给自己刺激,最终,在两个人都无法再给她提供新鲜感的时候,菲丽希邂逅了自己未曾谋面的查理。并不如同一般的狗血剧那样的设定,查理心情愉悦的接受了数年未见的菲丽希,且两个人走在了一起。
从影片的结局来看,侯麦确实是给出了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本身代表着什么,我们就不难看到了。不论男女,任何人在感情当中都想要成为掌控者,但是掌控者本身是稀少的,现实中的感情都需要我们相互理解,彼此付出才行,而理想中的感情带来的不是理解,而是谅解,且非常规的谅解。因为在本片中,菲丽希没有失去任何的东西,就能轻易地获得多份可以给自己带来情绪价值的感情,这是观众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菲丽希拥有的三个男性身上闪烁着的必然是无限制的谅解的光芒。
而现实中的这些光芒会山现在观众们身上吗?自然不会,且不说没有多少人真正的具备菲丽希的魅力,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感情当中不是人人都可以放肆地,放肆地基础在于有一个人在付出,则另一个人就可以享受,然而任何真实的付出总是会有代价的,代价需要谁来承受?为什么本片中没有相应的代价显现,因为本片中的男男女女们放弃了基本的道德观。这是侯麦电影一贯的主张,只要没有了道德观,代价自然不必言。
然而现实社会是有道德观的,在道德观面前,没有谁是例外。放肆的人依旧是可以放肆,但放肆的背后,他们需要的是另一个人可以支撑起来这种放肆的基础,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付出,这种放肆就不会存在,一个人可以没有道德观,但不能是所有人都没有,只要有一个道德观存在,那么这个链条就不会畅通。
没有谁不喜欢霸道总裁,但霸道总裁为什么要喜欢你这是根本问题,而情绪价值的满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当别人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这个“别人”是不是也需要情绪价值?他的情绪价值又有谁来提供呢?这同样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在电影中的特殊背景下,这样的问题并不存在,但在现实中想要寻找霸道总裁的男女们,本质问题要看清。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