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去山里看我姐姐了。她在那教书好多年了。山里学校真破,就两间土房子,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娃们上厕所得跑好远,洗手也得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我去山里看我姐姐了。她在那教书好多年了。山里学校真破,就两间土房子,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娃们上厕所得跑好远,洗手也得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我问姐姐为啥不回城里教书,工资高还轻松。她摇摇头说:“这些娃就指望我教他们识字呢,我走了谁来教他们?“山里就她一个老师,又当老师又当保姆。
姐姐带着一二三年级二十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家住得远,天没亮就得走,有的要走一两个小时才到学校。那山路又陡又难走,下雨天更是泥巴路。
山里娃上学真不容易。有些孩子四点多就起床,走一两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这些路又陡又滑,大人走都费劲,更别说小孩了。他们再累也不喊苦。
吃饭时间到了,午饭就是白米饭配咸菜。姐姐说这比以前好多了,前几年孩子们午饭就啃干馍,有时连个菜都没有。看着这些娃吃得那么香,我都不好意思挑剔了。
农村学校伙食太差了。午饭就是白米饭加点咸菜,有时连个菜都没有。城里学校食堂花样多,山里娃只要有饭吃就很满足了。
学校后面有面“微心愿墙“,贴满了娃们的愿望。我看了心里难受,他们要的东西太简单了:一双不漏水的鞋、一个不破的书包、一支能写字的钢笔。
山里娃的愿望太朴素了。城里孩子要手机要平板,山里孩子只想要一本书一支笔。他们在小纸条上写:想要一双不漏水的鞋、想要一个没破的书包,看得我鼻子发酸。
姐姐说山里娃特别懂事。有个叫小花的女娃才8岁,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做饭给弟弟妹妹吃,然后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去上学。从没迟到过,成绩还好。
山里孩子比城里孩子懂事多了。小花8岁就会做饭照顾弟妹,城里同龄娃有的连鞋带都不会系。山里娃知道学习是唯一出路,特别珍惜上学机会。
我跟姐姐去家访了。有个叫小明的娃,爸妈都出去打工了,跟爷爷奶奶住。家里没个像样的桌子,小明每天趴在床上写作业,点着煤油灯学习。
留守儿童真可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老人长大,既缺爱也少教育。小明没有学习桌,晚上用煤油灯照明写作业,眼睛都熬坏了。
第二天我听姐姐上课。她一个人教三个年级,忙得不行。一会儿让一年级认字,一会儿教三年级算数。黑板一半写语文一半写数学,擦了又写,写了又擦。
山村老师太辛苦了。一个人要教好几个年级的课,又当老师又当保姆。冬天教室冷得手都冻裂了,夏天蚊虫叮得浑身包。工资才两三千,城里老师工资都上万了。
我看娃们的课本都用塑料袋包着,特别干净。姐姐说这些书要传好几届,不能弄脏。有个叫小芳的女娃,课本角都磨破了,她用胶带一点点贴好。
山区娃特别珍惜学习资源。课本要用好几年,每本都用塑料袋包好。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铅笔用到只剩小棍也舍不得扔。
放学路上,看见娃们拿着红薯和玉米边走边啃。姐姐说很多孩子家里穷,早饭就吃这些,可学习劲头特别足,从不缺课。
贫困挡不住求学心。有的孩子一天就吃两顿饭,早上啃个红薯就来上学。再苦再累也不缺课,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姐姐晚上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小屋里。她又当老师又当保姆,给孩子们洗衣服补袜子,还给生病的孩子熬药。冬天屋里冷得要命,手冻裂了还得教课。
乡村教师太不容易了。一个人做几份工作,工资又低条件又差。但他们心里只有孩子,放弃城里舒服日子,用爱心守护山里娃的未来。
临走时,有个小男孩拉着我的手问城里的学校是啥样。我不知道咋回答。城里孩子嫌学校管得严,而山里娃却把上学当成最大的幸福。
姐姐送我到山口,说她打算再干5年,等这批孩子毕业了她才放心。回城路上,我一直在想,城里人哪懂山里娃的苦啊。
山村教育需要更多人关心。国家政策是好的,但山里学校还是缺老师缺设备。这些娃和城里孩子一样想学习,但因为出生地不同,差距太大了。
你们老家那边农村学校现在啥样?比以前好了没?娃们上学还那么难吗?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吧。
来源: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