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圈又爆 “王炸” 合作!网传张子枫与马嘉祺将携手出演科幻剧《我们生活在南京》,消息一出瞬间在粉丝圈和影视圈掀起狂潮 —— 一个是童星出身、凭《我的姐姐》《唐人街探案》封神的 “演技派小花”,一个是时代少年团队长、科班在读的 “顶流偶像”,两人首次跨界合作,
影视圈又爆 “王炸” 合作!网传张子枫与马嘉祺将携手出演科幻剧《我们生活在南京》,消息一出瞬间在粉丝圈和影视圈掀起狂潮 —— 一个是童星出身、凭《我的姐姐》《唐人街探案》封神的 “演技派小花”,一个是时代少年团队长、科班在读的 “顶流偶像”,两人首次跨界合作,还要挑战 “末日时空救援” 的硬核科幻题材,网友直呼 “万万没想到这俩人会搭戏,既期待又捏把汗,他们能 hold 住科幻剧的厚重感吗?”#张子枫马嘉祺#
“演技派 + 偶像” 的反差组合,从一开始就自带话题度。张子枫的演技早已得到市场验证:《唐山大地震》里的小方登让观众心疼到落泪,《唐人街探案》结尾那抹 “诡异一笑” 成影史经典,《我的姐姐》中安然在亲情与理想间的挣扎更是细腻到骨子里。她塑造的角色从来不是 “脸谱化” 的,总能用眼神和微表情传递复杂情绪,此次饰演 2040 年 “末日唯一幸存者” 半夏,既要演出末日环境下的孤独坚韧,又要展现与男主跨时空沟通时的脆弱与希望,这种 “破碎感与力量感并存” 的角色,对她而言虽是新挑战,却被观众看好 “大概率会贡献名场面”。
而马嘉祺的加盟,则让 “偶像转型演员” 的讨论再度升温。作为时代少年团的 “舞台王者”,他凭借清澈嗓音和炸裂舞台表现力圈粉无数,如今身为中戏表演本科班学生,一直在默默磨练演技 —— 此前参加演技竞技类节目时,虽因经验不足略显生涩,但科班出身的他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已有模有样。此次饰演 2019 年的高三生白杨,要从 “对末日消息不以为然”,到与半夏联手展开跨时空救援,角色成长弧光明显。不过,也有网友担忧 “马嘉祺舞台感太强,演高中生会不会太偶像化?能否演出面对人类存亡时的沉重感?” 粉丝则力挺 “他一直在为演戏努力,这次有张子枫带飞,说不定能突破自我!”
剧集的 “末日科幻 + 时空救援” 题材,堪称国产剧里的 “新鲜血液”。改编自天瑞说符同名小说的《我们生活在南京》,剧情充满想象力:2019 年的南京高三生白杨,意外通过无线电联系上 2040 年的末日幸存者半夏,从最初的怀疑,到确认对方身处 “人类灭绝后的南京”,两人决定跨越时空,联手阻止灾难发生。这种 “以小见大” 的科幻设定,跳出了国产剧 “科幻 = 大特效” 的误区,把焦点放在 “普通人如何拯救世界” 上 —— 没有超级英雄,只有两个少年少女靠无线电传递信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既有科幻的酷炫,又有青春的热血,还有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思考。书粉激动表示 “终于等到小说影视化!这剧情比很多悬浮科幻剧靠谱多了,只要还原度高,绝对能爆!”
从全球视角来看,《我们生活在南京》的 “青春科幻” 模式,契合了国际科幻剧 “情感内核 + 硬核设定” 的趋势。在欧美,《怪奇物语》靠 “少年团对抗超自然力量” 走红,科幻设定只是外壳,核心是友情与成长;在韩国,《寂静之海》将科幻与人性探讨结合,用 “月球基地危机” 展现人类的贪婪与善良。对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南京》的优势在于 “本土化情感表达”—— 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 “末日废墟” 的反差,跨时空救援中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都能让观众产生更强的代入感。有影视评论人分析 “国产科幻剧一直缺‘接地气’的作品,这部剧用‘无线电跨时空’这种低成本却高共情的设定,或许能打开新赛道。”
不过,争议也从未停止:“让年轻演员演科幻剧,会不会让‘末日救援’的沉重主题变‘青春偶像剧’?”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此前不少国产科幻剧因 “重恋爱轻科幻” 遭吐槽,年轻演员的加入更易让人联想到 “偶像化改编”。但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我们生活在南京》的核心是 “救援” 而非 “恋爱”,张子枫向来选剧眼光毒辣,从不接 “悬浮偶像剧”,马嘉祺为演好角色,大概率会提前做足功课 —— 比如研究末日题材作品、体验高三生生活。正如网友所说 “只要编剧不魔改,演员肯用心,偶像和演技派的组合反而能兼顾流量与质量,让更多年轻人关注科幻题材。”
如今,《我们生活在南京》虽未正式官宣,但仅凭 “张子枫马嘉祺合作” 和 “末日时空救援” 的设定,就已吊足观众胃口。大家既期待张子枫能把 “半夏” 的末日孤独感演到极致,也好奇马嘉祺能否撕掉 “偶像标签”,用演技证明自己;既盼着剧集能还原小说里的科幻脑洞,也希望能看到 “中国式科幻” 的独特魅力。毕竟,在国产科幻剧亟待突破的当下,这样一部 “有演技派压阵、有偶像引流、有好 IP 打底” 的作品,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你觉得张子枫和马嘉祺能驾驭好这部科幻剧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