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点开新武侠剧《赴山海》,刚看几集就被男主悬浮在空中的抠图特效劝退了 —— 那悬在崖壁上的打斗,一眼假的抠图,简直比十年前的《孤芳不自赏》还敷衍。再对比隔壁重映的 83 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饰演的郭靖脸上带着风沙痕迹的真实质感,突然就懂了为啥大家都说 "
最近点开新武侠剧《赴山海》,刚看几集就被男主悬浮在空中的抠图特效劝退了 —— 那悬在崖壁上的打斗,一眼假的抠图,简直比十年前的《孤芳不自赏》还敷衍。再对比隔壁重映的 83 版《射雕英雄传》,黄日华饰演的郭靖脸上带着风沙痕迹的真实质感,突然就懂了为啥大家都说 "现在的导演已经不会拍武侠剧了"。武侠剧这二十年,到底从刀光剑影的江湖变成了磨皮滤镜的秀场?
打开现在的武侠剧,十个演员九个脸白得像刚从面粉缸里捞出来,连打了三天三夜架的侠客都能保持零毛孔肌肤。《赴山海》里成毅的脸被磨到像开了大头特效,两腮鼓得像含着糖,别说江湖风霜了,连点活人气息都快磨没了。这哪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分明是刚从美容院出来的偶像练习生。
反观 83 版《射雕》,翁美玲演的黄蓉虽然梳着俏皮发髻,但脸上带着自然的婴儿肥,笑起来眼角有真实的纹路;黄日华的郭靖更不用说,常年风吹日晒的黝黑肤色,额头的汗珠和铠甲的锈迹一样真实。那些老演员根本不需要美颜滤镜,李若彤在《神雕侠侣》里演小龙女,素面朝天的样子配上古墓派的清冷气质,比现在批量生产的 "白衣仙子" 有灵魂多了。豆瓣评论里说得好:"以前的演员眼里有江湖,现在的演员眼里只有镜头。"
更讽刺的是,现在的武侠剧连反派都精致得不像话。想想当年计春华老师饰演的血刀老祖,那张自带凶相的脸不用特效就能让人不寒而栗;再看看现在的反派,眼线比女主还精致,打戏前还要先整理发型。这种过度美化让整个江湖都失去了真实感 —— 江湖本该是刀光剑影里带着烟火气,不是美颜相机里的乌托邦。
老武侠迷最怀念的,就是那种拳拳到肉、一气呵成的打戏。程小东在《新龙门客栈》里设计的那场厨房大战,张曼玉的刀、林青霞的剑、梁家辉的拳脚,在狭窄空间里你来我往,镜头跟着动作游走,看得人热血沸腾。那时候的武指讲究 "动作有逻辑,受力有反应",演员就算吊威亚,也要提前练几个月基本功。
可现在的打戏简直成了特效炫技大赛。《赴山海》里男主挥剑就能放出 "大扑棱蛾子" 特效,敌人被炸得满天飞却连衣服都没脏;某版《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全靠慢动作和光影特效撑场面,一招一式都像在跳现代舞。网友吐槽得精准:"以前的打戏是 ' 卧槽好帅 ',现在是 ' 卧槽好假 '。"
更让人无奈的是慢动作滥用。不管是轻功还是剑法,总要放慢三倍速,配上主角甩头发、眯眼睛的耍帅镜头。程小东早就说过:"好的武打设计靠的是节奏和力量感,不是慢动作堆出来的花架子。" 他在《英雄》里设计的围棋馆对决,李连杰和甄子丹的招式快如闪电,眼神交锋比动作更有张力,这才是武侠该有的样子。
实景拍摄的缺失更让武侠剧没了灵魂。当年拍《神雕侠侣》,剧组专门在象山建了襄阳城,黄蓉站在城楼上指挥守城的镜头,背景里的狼烟和远处的山峦都是真实的。而现在的剧组恨不得在绿幕里拍完所有戏份,连骑马戏都用道具马代替,难怪观众觉得 "江湖越来越小,小到只能装下绿幕"。
打开现在的武侠剧,十部里有八部演员穿着清一色的白衣,男女主站在一起像要集体出嫁。不是说白衣不好看,刘亦菲在《神雕侠侣》里的白衣造型确实仙气飘飘,但人家那是贴合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设,衣服上的污渍和磨损都有细节。可现在的白衣简直成了制服 —— 侠客穿白衣,反派穿白衣,连市井小贩都穿白衣,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 "江湖白衣传销组织"。
老武侠剧的服装从来都是百花齐放。黄日华版乔峰的粗布麻衣配兽皮坎肩,一看就是塞外英雄;96 版《笑傲江湖》里岳不群的道袍带着书卷气,林平之的锦衣华服藏着贵气;甚至小配角都有特色,比如《龙门客栈》里老板娘的碎花布裙,又俗又艳却活色生香。这些服装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角色身份的延伸,就像郭靖的软猬甲永远带着战场的痕迹,黄蓉的乞丐装藏着机灵劲儿。
服装的同质化其实是精神内核缺失的表现。现在的武侠剧把 "侠" 简化成了会飞的帅哥美女,却忘了金庸先生说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83 版《射雕》用大量篇幅拍郭靖守襄阳,城墙上斑驳的血迹和百姓的哭喊声,把 "家国大义" 拍得比任何情话都动人;而现在的武侠剧,侠客们整天忙着谈恋爱,顶多救个小猫小狗就敢称 "大侠"。
《莲花楼》能拿到 8.5 分的高分,恰恰因为它找回了一点侠气 —— 李莲花虽然穿着朴素,却始终记得 "行医救人" 的初心。这说明观众不是不喜欢武侠,而是不喜欢挂着武侠名头的古偶剧。当 "为国为民" 变成 "为情为爱",当江湖恩怨变成三角恋,武侠剧自然就失去了灵魂。
有人说 "曹公公一退,武侠倒退二十年",这里的 "曹公公" 其实代指那些坚守武侠初心的创作者。程小东们退休了,但《莲花楼》《云襄传》这些拿到 7 分以上的作品证明,只要肯在动作设计上花心思,在精神内核上下功夫,武侠剧依然能打动观众。
武侠从来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中国人的精神乌托邦 —— 我们怀念的不仅是真实的打戏和多样的服装,更是那种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的豪迈,那种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的担当。与其纠结用不用美颜、穿不穿白衣,不如想想怎么把江湖的热血和侠客的风骨拍出来。
毕竟,观众想要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美颜脸,而是眼里有光、心中有义的真侠客;不是五光十色的特效,而是拳拳到肉的真诚。只要这点初心还在,武侠就永远不会消失。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再看到一部让人心潮澎湃的武侠剧,让江湖的风,重新吹遍荧屏。
来源:高德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