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忠魂-文学剧本-因山西孝义古有比干放粮台今有比干文化园而作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7-04 15:11 3

摘要:本剧以商朝末年比干受纣王之命前往封地比邑避暑为引,通过展现其在封地的所见所闻,揭露纣王的暴政与昏庸,最终以比干剖心谏君的壮烈之举,讴歌忠臣爱国为民、舍生取义的精神。全剧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蓝本,融入神话元素,突出比干的仁德与牺牲,同时展现百姓疾苦、忠臣的无奈与纣王

故事梗概

本剧以商朝末年比干受纣王之命前往封地比邑避暑为引,通过展现其在封地的所见所闻,揭露纣王的暴政与昏庸,最终以比干剖心谏君的壮烈之举,讴歌忠臣爱国为民、舍生取义的精神。全剧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蓝本,融入神话元素,突出比干的仁德与牺牲,同时展现百姓疾苦、忠臣的无奈与纣王的暴虐,最终以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为主线,传递忠义精神永存的主题。

比干铜像设计

比干大殿背景图

驺虞图(百度图片)

【主要人物】

比干:商朝少师(丞相),纣王叔父,生有“七窍玲珑心”。刚正不阿,忠心耿耿,但并非愚忠,能听民声、辨忠奸,以民为本,忠臣典范,仁德化身。

纣王(帝辛):暴虐却并非昏聩,早期雄才大略,后期沉溺享乐,对比干既依赖又忌惮。

苏妲己、胡喜媚:狐妖化身,蛊惑纣王,但并非单纯反派,而是代表“欲望”的具象化。

驺虞:仁兽,金瞳,五彩皮毛,不食活物不踏青草,能辨善恶忠奸,最终为救百姓而死。

微子(帝辛兄长)、箕子(帝辛叔父,太师):比干政友,合称“殷之三仁”,微子隐忍,后出走,箕子佯狂,后被贬为奴。

梅伯:商上大夫,直臣,因为为忠臣杜元铣辩护,遭纣王炮烙身亡,被炮烙身亡第一人。

太史令:记录历史,象征“真相”的守护者。

东盘粮村民:受比干恩泽,世代祭祀。

第一幕:朝歌风云

时间:商朝纣王二十九年盛夏

地点:朝歌王宫

场景:巍峨的宫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纣王辛高坐龙椅,身披华服,左右有苏妲己、胡喜媚两位妖妃相伴。大殿两侧佞臣分立,或献媚或谄笑。比干身着朝服,手持玉笏,立于殿中央。 殿上,众武士正对梅伯施炮烙之刑。

背景音:沉闷的鼓声与压抑的弦乐交织,暗示王朝末日的来临。

比干(急于阻止,义正辞严)

大王,切不可对梅伯大夫施以炮烙之刑,梅大夫为忠良之臣杜元铣辩护,言之在理啊!

妲己(媚笑)梅伯顶撞大王罪不容诛!

纣王(凶神恶煞)武士行刑,炮烙后拖下去剁为肉酱。

(众武士行刑,将梅伯按在炮烙柱上,炮烙后人体烧焦,被拖了下去。众大臣惊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比干、箕子、微子制止无果,无奈)

纣王(煞无其事的样子,慵懒地倚在龙椅上,瞥向比干)

叔父连日操劳国事,朕心甚慰。今时暑热难耐,朕特赐叔父前往封地比邑避暑数月,太史令随行,舆地记胜,以彰圣恩。(挥袖示意)

比干(躬身行礼,语气坚定)

臣谢大王恩典。然国事未宁,臣僚有生命之忧,民有倒悬之危,臣不敢轻离朝堂,恐误国家大计。

纣王(倚在龙椅上,瞥向比干,又转向箕子、微子)

叔父莫不是担心朕无人辅佐?微子、箕子皆在,何愁国事?

微子(纣王兄,名子启,虔诚跪拜)臣愿为大王效力。

箕子(纣王叔父,官拜太师,躬身向前)亦当尽心辅佐。

比干(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大王,臣非疑大王之能,亦深信太师、子启之贤。实乃社稷为重,民心为本。臣愿留朝,与诸臣共襄国事,以安天下。

纣王:(面容转为庄重,似言辞恳切)叔父乃朕之股肱,国之柱石。自汝主政以来,殚精竭虑,功勋卓著,实乃社稷之幸,苍生之福。汝推行农政,深耕细作,选种播谷,设农时司导民耕织,遂使仓廪充实,百姓免于饥馑之苦。又遣匠师探矿采炼,创新冶铸之术,兵刃犀利,农具精良,国力由此大增。至于驯养之术,汝亦匠心独运,选育良种,设牧监司专司其职,激励牧民,畜牧遂得以兴旺。汝之减免赋役之策,更是深得民心,藏富于民。农、牧、工、矿四业并兴,天下渐呈太平之象。叔父之德才,朕心仰慕,望继续秉持忠正之心,为江山社稷,为黎民苍生,保重身体,再建殊勋。叔父四十载尽心辅佐,宵衣旰食,朕岂能不知?此行非为避暑,实为叔父养身。另外,叔父多年前曾于比邑修建了一处赈灾放粮台,您可乘此机会考察一番。(压低声音)

太史令随行,记述封地风物,亦为美事。

比干(凝视苏妲己、胡喜媚,若有所思,随后转向纣王,语气恳切)

臣感大王厚恩,然臣心系朝纲,不敢贪图安逸。若大王执意,臣愿轻车简从,速去速回,不误国事。

纣王(冷笑)

叔父既如此固执,朕便不强人所难。(向侍卫示意)

朕有一奇兽驺虞在此,可供王叔驱使,其日行千里,往返无碍。

[音效] 一声兽吼从殿外传来,震得烛火摇曳。

[灯光骤亮] 殿外广场,一只形似猛虎、五彩斑斓的驺虞昂首而立,尾如长虹,目光凛然。众侍卫畏惧后退。

比干(凝视驺虞,若有所思)

此乃周文王所献仁兽?

纣王(得意)

正是。散宜生以千金购得,姬昌(周文王)遣人送来。朕观其不踏青草,不食活物,确为仁兽。叔父乘此兽前往,可保一路平安。

[音效] 驺虞轻吼,似在回应。

比干(眉峰微蹙,终行礼)

臣领旨。臣定不负大王所托,察民情,安民心,归来复命。

比干(转身对太史令)

准备出行。此行顺便考察比邑南端修建的赈灾放粮台。

[切光] 比干与太史令率领随行队伍出宫,驺虞踏云而行,尘土飞扬。

[旁白](浑厚男声)

纣王二十九年,天子失德,宠幸妖妃,横征暴敛。比干忧心国运,然忠臣之志,岂惧烈日?千里封地,避暑为名,暗藏风云。且看仁兽驺虞踏破暑气,忠臣比干如何挽狂澜于既倒。

第二幕:盘粮惩恶

时间:盛夏正午

地点:比邑南端盘粮平原

场景:辽阔平原如巨盘,孝河与文峪河交汇,流人汾河,汾水蜿蜒。比干骑驺虞立于高坡,俯瞰沃野千畴,百姓耕作,炊烟袅袅。

音乐:悠扬的田园牧歌,渐转为低沉的弦乐,暗示暗流涌动。

比干(从驺虞背上翻身下来,抚驺虞颈,语气感慨)

仁兽且歇,此处水土丰茂,非比朝歌。但愿此地百姓,能得太平,岁岁丰收。

太史令(查阅竹简)

启禀丞相,此地地名为“盘粮”,因其地“形如盘,粮丰饶”而名之。

比干(凝视河流与田野,慨然,语气激昂)

盘粮之地,天赐之仓!百姓安居,方为国之本。我等为臣者,当以民为本,尽心尽力,方不负天地之德。

地方长官李守令带众随员前来参拜。

在地方官员的簇拥下,比干一行来到赈灾放粮台前,台子高大宏伟。

比干(抚须环视新建的放粮台,颔首)

李大人督造此台颇具匠心,台高防潮,仓廪坚实,如果储粮丰足,实乃百姓之福。

李守令(连忙躬身)

全赖丞相大人精心指点。下官不过遵大人“高台广储”四字方针,按图施工罢了。只是今有高台,却未能做到广储。因为税吏横征暴敛,直接征收粮食,名义上交朝廷,实际截留中饱私囊,百姓交完皇粮国税之后,所剩无几,尽管每年粮食丰收,但百姓仍然难以饱腹面有饥色。

比干(看着空空如也的粮仓,怒火中烧)在本官的封地竟有这等事体!传税吏见驾。

税吏(上,艳装丽服。看着比干下跪,媚笑)

叩见丞相。

驺虞突然低吼,金瞳锁定税吏。税吏现出狐狸尾巴——原来是妲己爪牙。

比干怒斩贪官税吏,没收其粮食入赈粮仓库。

太史令记录:比干丞相将税吏斩首,收其贪占钱粮入放粮台。

比干(看着逐步殷实的粮库,惬意地微笑,面对李县令)

地方官吏若皆如李大人这般实心用事,何愁天下饥馑?只是这台子高耸,周围仍需加固,方能持久。

地方官(顿首)

丞相所言极是,小人即日就开始操办

[音效] 文峪河中由北而来的舟船,穿梭河中,载满陶罐,也有猪羊,船夫号子渐近。

[灯光聚焦] 河中船只近岸,官员率民夫跪拜。官员身高九尺,佩剑而立。

官员(叩首)

参见丞相!此乃送往朝歌之贡品,酒与牲畜,皆大王所命。

比干(凝视陶罐,面色沉郁)

我知比邑中部有一杏花遍地盛产美酒之处,此酒是否即在此地所征?

官员

禀报丞相,近年来就是由此地贡酒。

比干(忧心忡忡)

年年贡酒,岁岁征畜,百姓可堪其苦?

民夫(泣声)

大王所需,不敢懈怠。家中老弱留守,唯盼归来无恙。

比干(垂泪,拂袖拭面,语气悲痛)

尔等且停!我作保,免此役!看百姓如此困苦,我心何安?

民夫(惶然)

谢丞相好意,但王命如山,小民不敢违抗啊!

[音效] 驺虞忽发悲鸣,如泣如诉,震得河面波纹荡漾。

比干(抚兽叹,语气沉重)

仁兽亦悯苍生,奈何王心如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若大王再如此荒淫无道,不顾百姓死活,我比干虽死,亦要为天下苍生进言。

[切光] 民夫含泪登船,驺虞目送远去,蹄避青草,不忍践踏。

[旁白](悲怆)

仁兽知善恶,忠臣悯黎庶。千里贡酒,一滴血泪;王宫欢宴,万家骨枯。比干之心,何止七窍?此行避暑,岂止避暑?

第三幕:赈粮疏河

时间:数日后

地点:盘粮村储粮仓工地

场景:烈日下,百姓夯土加固粮仓高台,比干与官员巡查。粮仓稳固,放粮台高耸入云。

音乐:激昂的劳动号子与鼓点,渐转为温暖的民谣。

比干(挥汗如雨,与民夫同劳)

粮仓要高,地基要稳!此非为我私库,乃赈灾之用!

官员(惶恐)

丞相千金之躯,何须亲力?

比干(掷土大笑)

民为本,官为仆!我若坐享清凉,岂对得起这盘粮沃土?(忽闻禀报) 汾河泛滥?

[音效] 远处传来水浪滔天声。

[灯光骤变] 舞台一侧,模拟洪水肆虐,百姓哭喊。比干率众抢险,指挥若定。

比干(立于高台,振臂高呼)

安顿灾民,开仓!放粮!救人!

[音效] 粮仓闸门开启,稻谷如瀑,灾民欢呼。

另一边汾河泛滥处,官兵抢险,驺虞踏水救人,尾卷幼童至高处。

灾民(跪拜)

比干青天!活命之恩,没齿难忘!

比干(扶起老者)

天灾无情,人当有义。河道不疏,水患不绝!工部何在?

工部官员(呈图纸)

丞相,此河蜿蜒,需拓宽五丈,深挖三寻。

比干(拍案)

速行!民工征募,三餐必足,酬劳加倍!

[切光] 百姓夜以继日劳作,火光映河,号子震天。驺虞守于工地,威慑宵小。

[旁白](激昂)

一仓粮,救万民;一河疏,安千年。比干之策,岂止封地?仁政如星,照破昏夜。然朝歌之暗,何时可破?

第四幕:归途惊变

时间:秋汛之日

地点:朝歌城外官道

场景:暴雨倾盆,道路泥泞。比干率队归京,驺虞踏水而行,随员疲惫不堪。

音乐:凄厉的风声与雨声,夹杂雷声轰鸣。

随员(踉跄)

丞相,雨太大,可否暂歇?

比干(披蓑衣,目如炬)

不可!纣王若问赈灾,我等须有实据!(忽见灾民流离,扶老携幼,向比干倾诉告状) 停下!

[音效] 驺虞嗅灾民气息,低吼示警。

灾民甲(跪泣)

大王筑肉池酒林,征役无休,小民家破人亡!

灾民乙(展伤痕)

炮烙之刑,惨不忍睹!微子被逐,箕子逼疯……

(驱逐微子,逼疯箕子画面)

比干(震怒,玉笏坠地)

帝辛!你竟借让我避暑之机,既持续残暴虐待忠良之臣,又建酒池肉林暴殄天物!(仰天嘶吼) 天呐!先祖基业,将毁于一旦!

[音效] 雷劈天际,驺虞悲鸣冲天。

太史令(急书于竹简)

丞相,此恶行不可不记!

比干(拾笏冷笑)

帝辛阻你笔墨,我自以血为墨,剖心为谏!(忽觉身后异动) 何人?

[灯光骤暗] 数名黑衣刺客闪现,刀光如电,劫持告状百姓。

[音效] 驺虞怒吼扑向刺客,兽爪撕裂黑暗。比干与太史令护民突围,驺虞身中数刀,血染五彩斑纹。

比干(扶驺虞)

仁兽!仁兽!(泪与兽血交融) 你护苍生,我护社稷!

[切光] 驺虞咽气,化为一道紫光冲天而去,天际现“仁兽永存”四字。

第五幕:血谏魂归

时间:纣王二十九年秋

地点:朝歌王宫

场景:宫殿内,肉池酒林初成,纣王醉卧玉榻,苏妲己胡喜媚试新妆,佞臣献舞。比干血袍未换,踏入殿中。

音乐:靡靡之音与诡异弦乐,渐转为悲壮战鼓。

纣王(醉眼朦胧)

叔父归来,朕心甚慰。驺虞可好?

比干(掷血袍于地,冷笑)

仁兽已死,大王之毒,兽亦难容!

想大王初登基时,东征徐夷,拓疆千里;南平荆蛮,商路通达。铸九鼎以镇四方,修刑律以正纲常。那时您站在鹿台上,指着麦浪翻滚的田野对臣说—— ‘叔父,我要让天下人吃得饱,让殷商的太阳永不落。’可如今……鹿台仍在,你却搜刮民脂民膏,寻欢作乐,置天下生灵涂炭民生凋敝而不顾。

苏妲己(捂着心口,作心痛状,娇滴滴插话)

大王可怜奴家,心疾又发作了。

胡喜媚(教唆)

比干叔父,你心有七窍,可治娘娘心疾。

纣王(色迷迷,关切地看了妲己一眼,转向比干)

朕知叔父仁德,剖心以证忠,何如?

比干(震声)

忠臣之心,剖与不剖,皆照千古!大王听谏——臣于盘粮,见沃野千畴,却民有饥色;听舟船号子,知贡酒贡畜,百姓苦不堪言。灾民流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哭诉之声,震彻天地。我有仁兽驺虞,伴臣千里,怜惜苍生,不忍践踏青草。仁兽尚知善恶,大王为何不察?你为何把微子赶走,把箕子逼疯,他们皆忠心耿耿之人!臣以七窍之心,剖肝沥胆,进言劝谏,望大王醒悟,罢黜暴政,救济苍生,莫让忠臣之血,白流天地之间!若大王不听,臣愿剖心以证忠诚,以警后世!成汤立国,天下共主,开疆扩土,国泰民安。当今你赏罚不明,堵塞言路,众叛亲离,内外交困,穷奢极欲,祸国殃民。可惜先祖六百年基业,将要毁于一旦。臣冒死进谏,万望大王深思!

纣王(怒拍案)

妖言惑众!剜其心,祭酒池肉林!

[音效] 武士刀出鞘,寒光逼人。

比干(大笑)

好!今日比干以心明志!(自剖胸腹,鲜血喷涌) 看!此心七窍,为天下万民而通,不为昏君所闭!

[灯光爆亮] 比干心脏悬浮空中,化为金光,直刺纣王双目。苏妲己尖叫,佞臣溃逃。

纣王(捂眼狂吼)

诛!诛!诛!

[音效] 旋风骤起,心脏消失无踪,比干尸身不倒,如松柏立。

[旁白](悲壮)

亘古忠魂,血溅王殿;仁德不朽,光耀千秋!比干去矣,而殷商亡矣。然忠义之风,永存人间。

一年后,武王伐纣,纣王内外交困摘星楼自焚,妲己现原形被百姓乱石砸死。

[幕落]

第六幕:忠魂封神

时间:比干殉国后至历代

地点:封神台、天宫、历代帝王宫殿、比干庙、民间

背景音乐:庄严肃穆的宫廷乐与神圣的仙乐交织

幕启:

(舞台灯光渐亮,场景切换至封神台。云雾缭绕,仙乐飘飘,姜太公端坐龙椅,文武仙官分列两旁。)

姜太公(威严宣告):比干忠臣,为国捐躯,其心可昭日月,特封为文曲星君,掌管天下文运!

(众神仙齐声喝彩,比干魂魄身着星官服,拜谢姜太公。)

比干魂魄(恭敬):谢太公隆恩!

(场景切换至玉皇大帝宫殿。)

[场景一:玉皇大帝封财神]

(宫廷内,玉皇大帝下旨。)

玉皇大帝(旨意):比干公公正无私,剖心之痛犹存,特封为财神,庇佑百姓财源广进,富足安康!

(民间欢呼雀跃,家家户户供奉比干财神像。)

[场景二:周武王封国神]

(周武王率群臣立于比干墓前,祭奠仪式隆重。)

周武王(祭文中):比干公忠烈千秋,特封为国神,永受万民祭祀!

(群臣叩拜,礼炮齐鸣。)

[场景三:唐太宗追赠太师]

(宫廷内,唐太宗下旨。)

唐太宗(旨意):比干公忠贞不渝,辅佐两朝,追赠太师,谥号忠烈,以示敬仰!

(宫廷内外,一片颂扬之声。)

[场景四:宋仁宗题诗赞颂]

(比干庙内,宋仁宗亲笔题诗于壁。)

宋仁宗(题诗):忠烈比干,心炳日月,千秋楷模,万世敬仰!

(庙中香火鼎盛,百姓虔诚祭拜。)

[场景五:民间祭祀]

(比干庙前,香火鼎盛,百姓云集。)

百姓(齐声祈祷):财神比干公,保佑我家宅平安,财源滚滚!

(舞台上,比干的形象时而化为文曲星,手持毛笔,光芒万丈;时而化为财神,身披金甲,手持如意,福泽四方。)

比干魂魄(显灵,声如洪钟):吾虽身死,然忠魂不灭,愿以神力护佑万民,文运昌盛,财源广进,国泰民安!

画外音:比干公,历封文曲星、财神、国神,其忠义精神与神力,永垂不朽,庇佑华夏千秋万代。

终场:盘粮永祭

[灯光全亮] 舞台切换至现代盘粮村,储粮仓遗址矗立,比干大殿香烟缭绕。村民祭祀,孩童诵读比干故事。天际紫光闪烁,似驺虞再现。

村民(跪拜)

比干丞相,佑我平安!

孩童(齐声)

比干丞相放过粮,挖通河道,保平安!

[音效] 远古鼓声与现代民乐交融,形成宏大交响。

[字幕] 历史长河奔涌,忠魂永在人心。比干精神,驺虞之仁,如盘粮之粮,滋养华夏,生生不息。

[幕终]

舞台设计

虚实结合:古代场景以传统戏曲舞台元素呈现,现代场景融入写实布景

特效运用:驺虞幻化、心脏金光、旋风等需灯光与投影配合

音乐融合:古琴、编钟与现代交响乐,增强历史厚重感与情感张力

主题升华

忠义精神:比干舍生取义,展现忠臣的极致担当

民生为本:通过盘粮赈灾、疏河等情节,强调仁政爱民的重要性

善恶对抗:纣王暴政与比干仁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创作思路

以历史真实事件为骨架,融入神话元素(如驺虞、心脏化光)增强戏剧性

突出比干的仁德与纣王的暴虐,通过对比深化主题

加入现代场景,体现忠魂精神的永恒传承

语言风格兼顾古典韵味与现代戏剧张力,台词力求朗朗上口,情感充沛

来源:朓烜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