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甄父的外室女,她的母亲又是罪臣之女,见不得光,才以甄嬛丫鬟的名义养在甄府。
甄嬛交代浣碧做的事:两件强差人意,最后一件致命
甄父在甄嬛入宫前,让她将服侍她多年的两个丫鬟也带入皇宫。
一个是流朱,一个是浣碧。
在皇宫里,甄嬛又意外收获了崔槿夕。
流朱是侍奉甄嬛多年的丫鬟,忠心耿耿。槿夕对甄嬛也是忠诚有加。
只是这浣碧就一言难尽了。
她是甄父的外室女,她的母亲又是罪臣之女,见不得光,才以甄嬛丫鬟的名义养在甄府。
甄嬛进宫不久,她还联合曹贵人出卖过甄嬛。
幸亏甄嬛及时发现,才免受损伤。
事后,甄嬛教训了浣碧,浣碧也知道错了。从此,甄嬛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依然视浣碧为姐妹。
甄嬛误穿纯元故衣后,流朱为了给甄嬛谋求一线生机,死在侍卫的剑下。
甄嬛离宫时,槿夕和浣碧随行。主仆三人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三人都坚持下来。
对于跟着甄嬛所受的苦,她们都无怨无悔。
甄嬛决定回宫后,崔槿夕主动找了苏培盛。
在回宫之际,果子狸出现时,浣碧扑过去打掩护。
果子狸坠马,甄嬛派浣碧前去看望。浣碧还在果子狸身边,服侍了一段时间。
流朱死得早,槿夕和浣碧是甄嬛身边不可或缺的两员大将。但甄嬛交代给浣碧的事,两件强差人意,最后一件致命。
第一件事:小像事件。
果子狸坠马后,甄嬛担心不已。她对浣碧说想去就去吧!意在交代浣碧去看望果子狸。
浣碧照顾了果子狸一段时间后,总归不是名正言顺。
要知道宫中有无数眼睛盯着甄嬛,皇后和安小鸟就是其中一二。若被她们发现端倪,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时候,浣碧就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穿梭在甄嬛和果子狸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王府与皇宫的动向,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还不会被人怀疑。
所以,肖像事件一定是甄嬛交代浣碧做的。但肖像事件又是浣碧导演出来的。
在宫廷宴会上,果子狸醉酒不慎掉落小像。
大家都觉小像是甄嬛,小叔子觊觎皇嫂可是重罪。浣碧就连忙出来打圆场,说小象是自己。
她和甄嬛同父异母,还真有些像。所以,她成功地将众人的视线转移了。
但她和果郡王议亲,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甄嬛授意的可能是找个由头让浣碧到果郡王身边去,而浣选的是小像事件。
真的是太惊险了!
所以,浣碧这件事做得真的是强差人意。
第二件事:瑛贵人。
皇上看上了玉娆,要纳她为妃。甄嬛就交代浣碧,为皇上物色美人。
浣碧信誓旦旦地说,包在她身上。
直到美人进了宫,甄嬛才知道是采频,已经被封了瑛贵人。
甄嬛惊异不已,但木已成舟,想阻拦也阻拦不了了。
看客眼睛雪亮,说浣碧这是在坑甄嬛。因为在桐花台,甄嬛和果子狸那点事,采频可是见证者。
若处理不好,可是要招来杀身之祸的。
而这样一颗不定时炸弹,竟被浣碧送进了宫。就在皇帝身边,也在皇后身边。不能不说实在是危险。
浣碧这事做得实在不漂亮。只考虑到为自己除掉情敌了,却没想到实在是给甄嬛增加了危险系数!
而浣碧若搜寻别的美人,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第三件事:没能阻止果郡王出兵。
甄嬛之所以让浣碧到果子狸身边去,就是为了方便王府和永寿宫传递消息,必要的时候,阻止果郡王一些不理智行为。
但皇上试探时,浣碧却没能阻止果郡王出兵。
此时,皇上只是试探,果郡王若不出兵。则安枕无忧。
浣碧是劝了,但果郡王不听她的。
他出兵了,皇上便证实了传闻不虚。
为了皇家颜面,果子狸被皇帝派到关外三年。
三年后,皇上便对果子狸痛下杀手了。
甄嬛交代浣碧的事,两件强差人意,最后一件致命。
不是浣碧能力不足,归根到底还是和忠诚度有关。
甄嬛携双生子回宫后,甄嬛、浣碧和槿夕就成了一条船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浣碧自持甄嬛离不开她,就在甄嬛交代的事情上,也为自己谋取私利。
甄嬛回宫本就危险重重,而她却在危险的边缘反复摩擦。
最终果郡王没保住,她也断送了性命。
大家说浣碧为自己谋取私利,有错吗?
来源:天天开心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