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由著名作家张新科编剧的网剧《渡江》火热上线,其紧凑的剧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再度掀起观众对谍战题材的热情。
近期,由著名作家张新科编剧的网剧《渡江》火热上线,其紧凑的剧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人物塑造,再度掀起观众对谍战题材的热情。
而今,他的长篇力作《铁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将镜头推向更广阔的东亚战场,讲述一段中韩志士携手抗日的生死传奇。
《铁语》不仅是张新科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更是一部致敬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学丰碑。以下节内容选自《铁语》第一章,带你重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感受暗战初起的惊心动魄。
《铁语》
张新科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第1章 上海
文 | 张新科
江南四月,春寒尚峭。
1932年孟夏之初,烟锁黄浦江边柳,槐月和风拂面柔。被冗长的凛冽拘抻一冬的人们,匆匆褪去厚重的棉衣,换上夹袄、布褂、西服、旗袍,宛如破茧的虫蝶,振翅扑入那云霞翠轩似的繁华。
27日午后四时许,一抹阳光穿过梧桐树青翠欲滴的嫩叶,洒于街边楼宇,光影交错。虹口公园内,游人稀少。公园大草坪的一隅,两男两女在放风筝。偶有路人匆匆一瞥,只当是几个闲散少爷带着玩伴出来踏青。四人中个头最高的青年手握风筝线,眼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兴奋。身旁身材修长、面容俊朗的崔立骏正稳稳举着风筝。
“准备,跑!”看着三位同伴,崔立骏微笑着喊了一声。
牵线的小伙手指骨节分明,闻声疾奔。风筝御风而飞,姑娘们抛却矜持,笑若银铃。风轻抚着她们的面庞,碎发调皮地张扬着,在余晖的亲吻下令人迷恋。
两个约莫二十三四岁的姑娘,奔跑一会儿便累得气喘吁吁。扎着麻花辫的女生喘着气说:“熙媛,别跑了,歇会儿吧。”叫林熙媛的姑娘留着齐耳短发,上身穿着粉色高领毛衣,下配蓝色微喇裤子,脚蹬黑色漆皮鞋,显得洋气雅致。林熙媛停了下来。
“上学时有体育课,闲时也经常跑步,毕业以后很少锻炼了。”李东禾揉着腰,嘟嘟囔囔辩解着。
“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两个人嬉戏对望,言不尽意地唱道。林熙媛和崔立骏刚结婚半年,仍算新婚燕尔。今天在崔立骏的鼓动下,四个青年人一起出来,演绎起“忙趁东风放纸鸢”来。
“哎,风筝起来了,快来!”执线的尹英魁一边不停地拉着风筝,一边朝三个同伴挥臂招呼。
草坪中央,一群人俯首默工。地上已被他们挖出几个深坑,紧接着几根柱子也被竖了起来。从外部框架看,好似在搭建高台。尹英魁牵着风筝围绕几个工人在周边肆意地奔跑着。工人干累了,偶尔也会直起腰来,茫然地看看奔跑的年轻人,仰头短暂地望向高飞的风筝,脸上浮现向往的神情。那可能是他们永远也触及不到的高度。
四个人正玩得兴会淋漓,“嘀嘀!嘀嘀!”一阵刺耳的喇叭声将宁静祥和生生地撕了一道口子。两辆车子从外面冲了进来。打头的一辆是三轮摩托,蛮横地开出一条路,紧接着是辆黑色轿车。两辆车一直开到施工现场边上才戛然停下。摩托车上跳下三个人,一人小跑至轿车旁哈着腰去开车门,另两人向着尹英魁的方向狂奔而来。
“滚!快滚开!”两个人边跑边猖獗地挥手驱赶,阴冷地叫嚣着。
轿车门打开,走出一个蓄着小胡子的日本军官。尹英魁一眼认出此人正是侵华日军陆军大将兼上海占领军总司令井川重泽。这几天,他天天盯着从报纸上剪下的井川重泽的照片,反反复复看,看完嘴巴看鼻子,看完鼻子再看眉毛,看到最后,仅凭一片唇或者一撇眉,他也能认出人来。
蛰伏多日,今天终于见到了“目标”。尹英魁下意识攥紧双拳,牙关紧咬。他驻足在草地上,忘记奔跑,忘记再去扯风筝线。此刻,他的力量都化作锋利的剑,藏进眉宇里,像是要把对方撕碎。风筝在他背后摇摇晃晃一阵后,咻的一下从天上栽了下来。
时间仿佛凝固。看着不断靠近的两个日本士兵,崔立骏立马拉着他转身,小声道:“别忘了金先生的叮嘱,快离开!”崔立骏佯装惊恐,拉着尹英魁就跑。
两个日本士兵看到他们跑开,以为只是几个贪玩的年轻人,不再追赶。
四个人一路跑着出了公园,断线的风筝早不知去向。
“不行了,跑不动了。”李东禾弯腰捂着胸口,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林熙媛则停下来直接坐到路边一块石头上,脸涨得通红,不停用手帕擦着从额头流向脸颊两侧的汗水,鼻尖的一颗痣衬得鼻梁更加高挺。
望着尹英魁,崔立骏面有愠色:“鲁莽冒失,定会因小失大,回去怎么跟金先生交代?”
“道理我懂,可我一看到那个老贼,就恨不得立马……”尹英魁攘袂扼腕道。
“小不忍则乱大谋。金先生让你今天做什么,我不会问,但不知你今天的任务完成没有?”崔立骏急切地询问。
尹英魁恍然一怔,注视崔立骏片刻,狡黠地点了点头。
以上节选自张新科《铁语》,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来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