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高开低走,新武侠剧陷入死胡同,观众不买账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9 15:36 1

摘要:毕竟,前一年《莲花楼》凭借扎实的武打设计、细腻的侠义表达,刚让沉寂已久的武侠题材找回些许颜面,谁能想到,同批创作者交出的新作品,会在短短半个月内从“武侠新希望”沦为“口碑笑柄”。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去年盛夏,当《赴山海》带着“《莲花楼》原班主创”的光环与“穿书+系统”的新鲜标签上线时,我们都抱着“江湖梦续燃”的期待点开播放键。

毕竟,前一年《莲花楼》凭借扎实的武打设计、细腻的侠义表达,刚让沉寂已久的武侠题材找回些许颜面,谁能想到,同批创作者交出的新作品,会在短短半个月内从“武侠新希望”沦为“口碑笑柄”。

开播7.2分的赞誉还没焐热,第十五集里主角靠系统弹窗解锁绝世武功的剧情,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所有期待。

再看《赴山海》4.8分的豆瓣评分,与其说它是一部剧的翻车,不如说是新武侠剧行业困境的集中爆发。

有人觉得,“穿书+系统”本就是当下网文市场的热门玩法,与武侠结合是勇敢的创新尝试,口碑崩盘只是编剧能力不足的偶然事件,可仔细拆解剧情就会发现,这种“创新”从根源上就偏离了武侠的核心。

传统武侠里,郭靖在蒙古草原弯弓射雕,十年苦练降龙十八掌,才有后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担当,杨过断臂后在神雕陪伴下修习玄铁剑法,历经磨难才参透江湖大义。

而《赴山海》的主角,今天完成“救下落难少女”的任务就能获得秘籍,明天“反驳反派两句”就解锁新招式,把武侠最珍贵的“成长厚重感”简化成了机械的任务积分制。

更令人失望的是侠义精神的缺失,主角帮助他人不是出于本心的善良,而是系统提示有奖励;拒绝卷入纷争不是坚守原则,而是怕影响任务进度。

当江湖道义变成可量化的“任务指标”,武侠的魂早就被抽空了,剩下的不过是华丽却空洞的古装外壳。

作为一部投资不菲的S+级作品,连最基本的“江湖氛围感”都无法营造,这样的“情怀”未免太过廉价。

记得剧中一场关键的竹林打斗戏,主角挥剑全靠慢动作拉伸时长,演员的动作却软绵无力,丝毫没有江湖侠客的利落感。

对比二十年前《卧虎藏龙》里,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与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在竹林间的对决,竹叶随风飘动的细节、剑尖相触的清脆声响、演员眼神里的倔强与决绝,每一处都在诉说江湖的恩怨与豪情。

再看《赴山海》的服化设计,女主的纱裙薄如蝉翼,材质廉价得像现代防晒衣,与剧中“乱世江湖”的背景格格不入,男配头上的发簪泛着塑料光泽,稍一晃动就能看出质感粗糙。

观众并非不能接受制作上的小瑕疵,但连“用心”二字都做不到,却拿“情怀”当遮羞布,这样的辩解实在站不住脚。

事实上,《赴山海》的翻车并非个例,而是近年来新武侠剧盲目跟风的必然结果,前几年甜宠剧热潮时,武侠剧里的江湖瞬间变成恋爱片场,男女主角不管身陷何种危机,都要先拥抱亲吻,把“快意恩仇”改成了“恋爱脑狂欢”。

后来悬疑题材走红,新武侠剧又一窝蜂加入探案元素,案子逻辑漏洞百出,却把精力放在制造噱头之上,如今“穿书+系统”成了新风口,便不管不顾地往武侠里硬塞,全然不顾两种题材的内核是否兼容。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镇守襄阳的家国情怀,《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坚守本心的洒脱不羁,《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拒绝权力诱惑的善良,这些才是武侠能够打动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

新武侠剧要想走出困境,首先要学会“做减法”,不是拒绝创新,而是要让新元素为武侠服务,而非让武侠沦为新元素的附庸。

去年播出的《说英雄谁是英雄》就给出了不错的示范,剧中同样有年轻主角的成长线,但没有依赖系统或外挂,而是让主角在江湖的刀光剑影中摸爬滚打,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在正邪较量中明白侠义的真谛,最终成长为有担当的侠客。

武打设计方面,《有翡》里赵丽颖饰演的周翡,虽然也运用了特效辅助,但更多依靠扎实的动作设计,出剑利落、身法敏捷,既能展现角色的英气,又让观众感受到武侠的力量感,这些案例证明,新元素与武侠并非不可兼容,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更重要的是,创作者需要真正理解武侠的精神内核,而不是把“侠义”二字当成口号。武侠从来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而是在乱世之中坚守正义的勇气,是朋友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是面对诱惑时不忘初心的定力。

就像《莲花楼》里的李莲花,即便身中剧毒、武功尽失,依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江湖安宁,这种“于无声处见侠义”的表达,远比刻意煽情更能打动观众。

反观现在的很多新武侠剧,要么把侠义简化成“打坏人、救美人”的套路,要么用空洞的台词反复强调“我是侠客”,却从未在剧情中展现侠义的真正内涵,这样的作品,即便包装得再华丽,也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如今的影视行业,流量至上的观念依然盛行,很多制作方更看重演员的热度、元素的新鲜度,而非剧本的质量与精神内核的表达。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涌入市场,不仅消耗了观众对武侠题材的信任,也让真正有才华的创作者难以施展。

但《莲花楼》的成功与《赴山海》的翻车也证明,观众的审美正在逐渐回归理性,那些只靠噱头吸引眼球的作品,终究会被市场抛弃。

《赴山海》的高开低走,武侠题材承载着几代人的文化记忆,它可以创新,可以融入现代元素,但绝不能丢掉“侠义精神”这个魂,如果只是把武侠当成吸引流量的外壳,里面塞满各种流行元素,最终只会被观众抛弃。

未来的新武侠剧,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既要理解传统武侠的精髓,又要洞察现代观众的需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唯有如此,才能让武侠这个古老的题材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人感受到江湖的热血与豪情,让“侠之大者”的精神继续在新时代传承下去。

毕竟,观众想要的从来不是“披着武侠皮的偶像剧”或“江湖背景的游戏剧”,而是那个能让人热血沸腾、心生向往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江湖。

来源:ho侯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