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凉了,武侠复兴路在何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9 10:38 2

摘要:新武侠剧《赴山海》刚开播那阵儿,不少人都觉得它要成爆款,结果没几天就凉透了,开播前拿着S+投资、《莲花楼》原班人马、温瑞安经典IP这些筹码,业内都把它当“武侠复兴的希望”,可上线一周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内娱长剧错题本”,这反差也太大了。

新武侠剧《赴山海》刚开播那阵儿,不少人都觉得它要成爆款,结果没几天就凉透了,开播前拿着S+投资、《莲花楼》原班人马、温瑞安经典IP这些筹码,业内都把它当“武侠复兴的希望”,可上线一周就成了大家调侃的“内娱长剧错题本”,这反差也太大了。

老实讲,《赴山海》前期宣发是真下功夫,主打“《莲花楼》原班人马”,制片人、导演、编剧连主演成毅都没变,明摆着想复制之前的成功。成毅粉丝也给力,搞了个“千万云包场”,开播前微博上相关话题刷得飞起,光#赴山海开播倒计时#这一个话题,热度最高的时候有28万。

开播第一天,这劲头确实没白费,猫眼、云合这些平台的剧集热度榜,《赴山海》直接冲顶,正片播放量在市场上占的份额也突破了8%。可谁能想到,第二天就开始掉链子。内容没激起水花,口碑一天比一天差,豆瓣评分从6.2一路跌到5.1。到了第三周,播放量占比就卡住不动了,一直维持在4.5左右。反观《莲花楼》,去年同期播放量占比还能到9.2,这么一对比,《赴山海》这“复刻爆款”的路算是走崩了。

热度掉得这么快,不光是宣发后续没跟上,更核心的是内容没撑住。本来大家冲着《莲花楼》的口碑来的,结果看了几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期待值一落千丈,自然没人再追着看了。

《赴山海》改编自温瑞安的《神州奇侠》,原著可是经典的传统武侠,浣花剑派弟子萧秋水家被灭门,后来机缘巧合学了《忘情天书》,还拿到“天下英雄令”召集英雄组成“神州结义”,一边对抗江湖坏人,一边帮岳飞打外敌,满屏都是快意恩仇、家国侠义的劲儿。

可剧版偏要加个“穿书+系统”的设定,现代网文写手肖明明,通过什么魔典系统穿进书里变成萧秋水,还被系统要求必须当武林盟主才能回去,全程得按原著情节走。本来想加这元素搞点新意,可后来发现,这改动把武侠的魂都改没了。

一开始,“PPT策划门派斗争”“KPI考核门派”这些情节,确实让江湖多了点轻喜剧的味儿,抖音上相关片段播放量还超了2亿,年轻观众觉得新鲜。但看久了就发现不对劲儿,这剧既没有轻喜剧该有的轻松,又丢了传统武侠的江湖气,成了“四不像”。尤其是系统逼着完成任务这设定,把原著里荡气回肠的侠义精神,还有武侠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由浪漫,全给弄没了,观众哪能有好体验?

更别说还有一堆制作硬伤,镜头看着像塑料,演员台词演技也遭人吐槽,成毅有些打戏还用了替身,穿帮镜头一抓一大把。明明打着“S+头部武侠剧”的旗号,实际水准却差远了,观众给它起“长剧错题本”的外号,也不是没道理。

自从《莲花楼》靠“新武侠”火了之后,2024年一下子冒出来12部新武侠剧,像《七夜雪》《金庸武侠世界》《少年白马醉春风》都在列。可数量上去了,质量却没跟上,超七成剧豆瓣评分低于6分,能破7.5的就一部,大多数悄无声息就扑了。

为啥会这样,很显然,这些剧都踩了同一个坑:太看重新元素,把武侠本身的气质给稀释了。就说《七夜雪》,还是《莲花楼》导演任海涛拍的,结果满屏都是言情戏和女性元素,江湖纷争没讲多少,门派体系、武力值这些武侠该有的设定都不完整,说是武侠剧,其实跟古偶剧没两样。《少年白马醉春风》也因为“没江湖感”被观众吐槽。

《赴山海》也犯了同样的错,想用穿书系统重构江湖,可系统存在感太强,把厚重的武侠叙事改成了轻喜剧风格,彻底偏离了武侠的本质。说实话,“武侠+”的重点还得是“武侠”,侠义内核不能丢。要是把快意恩仇、行侠仗义这些丢了,光靠现代元素撑场面,那根本算不上武侠剧。

《莲花楼》当初能成功,就是因为悬疑探案没抢武侠的戏,反而服务于江湖线,侠义内核一直都在,所以能拿到8.5的豆瓣高分。再看老经典97版《天龙八部》,改编时没丢家国情怀,直到现在还是大家心里的好剧。

这么看来,《赴山海》要是一开始不打“武侠复兴之作”的旗号,就说自己是穿书轻喜剧,观众的期待值没那么高,说不定还不会这么失望。

《赴山海》翻车,说到底是三个问题:想复刻爆款却没找对方法,改编丢了武侠内核,制作水准配不上自己的定位。这对整个新武侠行业来说,也是个教训。武侠题材不是不能创新,关键是得守住“侠义”的底线,平衡好新元素和江湖气质,别为了讨好市场丢了根本。制作方也别总想着靠噱头营销,好好打磨内容才是正道。

其实武侠题材还有市场,只要尊重原著内核,再适度加些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新,比如把家国侠义用更贴近现在观众的方式表达出来,说不定真能让武侠剧重新火起来。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