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晓龙导演宣布翻拍《红楼梦》的消息像一颗炸雷,瞬间点燃全网。 选角名单上,35岁的檀健次和32岁的陈都灵被推上宝玉黛玉席位,乒乓球世界冠军樊振东竟因“面若中秋之月”的圆脸气质被网友狂欢式提名。 另一边,流潋紫独揽编剧大权,剧本大纲里元春黑化搞宫斗、王熙凤戏份延
新版《红楼梦》选角风波:樊振东跨界贾宝玉,老戏骨撑场难掩改编隐忧
郑晓龙导演宣布翻拍《红楼梦》的消息像一颗炸雷,瞬间点燃全网。 选角名单上,35岁的檀健次和32岁的陈都灵被推上宝玉黛玉席位,乒乓球世界冠军樊振东竟因“面若中秋之月”的圆脸气质被网友狂欢式提名。 另一边,流潋紫独揽编剧大权,剧本大纲里元春黑化搞宫斗、王熙凤戏份延展至后宫,直接让红学爱好者坐不住了:“这是要拍《甄嬛传2.0》? ”经典翻拍本就吃力不讨好,而这一次,从选角到改编的每一个动静,都在挑战观众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一、贾宝玉选角:从贵公子到世界冠军的荒诞与现实
贾宝玉的人选吵得最凶。 檀健次以古装扮相“贵气十足”被粉丝力捧,但原著中宝玉初见黛玉时不过十二三岁,35岁的檀健次被调侃“该摔保温杯了”。 网友翻出87版数据:欧阳奋强演宝玉时20岁,陈晓旭21岁,“那会儿是真嫩,眼里有光”。
正当争论白热化,乒乓球世界冠军樊振东突然被“塞”进选角榜。 网友对比87版定妆照,发现樊振东的圆脸、低眉神态和软萌气质与欧阳奋强“撞得离谱”。 他德甲赛场鞠躬的视频被配文“通身气派,不演宝玉可惜了”,甚至有人算出他的微博粉丝4300万,若真出演可能带来5亿播放量。 但郑晓龙早已明确选角标准“零流量、零炒作”,樊振东本人也笑称:“我一打球就喊,黛玉会被我吓跑”。 这场跨界狂欢,终究是网友用喜剧方式消化对流量炒作的反感。
二、黛玉凤姐争议:年龄与气质的双重 mismatch
林黛玉的选角同样陷于年龄争议。 陈都灵穿古装虽具“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柔弱感,但原著黛玉“嘴刁爱怼人”,而陈都灵过往角色多属“安静小白花”。 网友担心她演不出“眼睛里带刀子”的锐利。 更早前电影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张淼怡演的黛玉被指“五官气质与传统认知不符”,连关晓彤也曾被考虑演黛玉,却因身高问题改演元春。
王熙凤的选角稍显平稳。 蒋欣以41.1亿热度居推荐榜第一,她的华妃“一丈红”堪称狠辣典范。 但凤姐不止于狠,还有脆弱与孤独,需层次感。 孙俪虽被提名,却被认为“太正派缺了粉面含春威不露”;辛芷蕾偏“阴狠内敛”,与凤姐明骚型人格不搭。
三、老戏骨压阵:贾母与刘姥姥的“定海神针”
相比年轻角色的争议,老戏骨选角获普遍认可。 81岁曹翠芬可能演贾母,她在《知否》中“训人戏份”被赞“贾母本母”。 尽管有人质疑其上海口音能否驾驭京腔贵族气,但4K镜头下“她连皱纹都在演戏”。
迟蓬演刘姥姥被称“绝佳人选”。 她以塑造底层小人物见长,外形朴实“具有土地亲切感”。 为贴近角色,她增肥二十斤“脸颊鼓得像发面馒头”,练走路时故意拖半步。 网友感慨:“她们的褶子里都是戏,比小花的胶原蛋白更有故事”。
四、剧本魔改危机:从家族挽歌到后宫斗兽场
剧本改编才是最大雷点。 流潋紫作为唯一编剧,被扒出大纲中“元春从贤德妃变宫斗工具人”,王熙凤戏份延伸至后宫,秦可卿身世加悬疑线。 62%的网友怕“宫斗淹了宝黛爱情”。 原著元春出场几次便薨了,新版却要拍她“深宫挣扎与黑化”,被吐槽“不如叫《后宫元春传》”。
结局处理同样引发争论。 剧组明确沿用高鹗续本,让宝玉“中举成名”,而非87版遵循曹雪芹伏笔的苍凉结局。 红学爱好者痛心:“把悲剧拍成俗套圆满,丢了红楼的魂”。 支持者则认为:“续书也是原著一部分,忠实拍出来没毛病”。
五、制作诚意与时代悖论:技术能复刻灵魂吗?
郑晓龙团队在制作上显出诚意。 横店1:1搭建大观园,黛玉窗纱用宋代缂丝工艺,宝钗襦裙暗纹仿明代云锦。 所有演员需接受三个月古礼培训,学走路、礼仪、毛笔字。 蒋欣面试时随手写“机关算尽太聪明”,笔锋透出凤姐的狠劲儿。
但技术精致能否弥补灵魂缺失? 87版演员用三年闭关训练,姑娘们诗词歌赋顺手拈来。 如今资本是否愿给时间? 培训会否流于走过场? 网友一针见血:“翻拍《红楼梦》不是技术活,是投胎活”。
当樊振东的乒乓球拍遇上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当流潋紫的宫斗剧本撞上曹雪芹的反封建内核,这场经典重塑的狂欢,究竟是一场时代性的文化自省,还是资本与流量合谋的消遣? 老戏骨们用皱纹缝补着经典的裂缝,但年轻人真的需要一场“葬花”来安放996的疲惫吗? 如果刘姥姥擦袖子的那一刻,观众心里再也响不起那声“咔嗒”的老木门撞击声——这场翻拍,究竟是谁的悲剧?
来源:策略喜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