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长山掰马粪啃玉米,东北抗联的艰难岁月,真实到让人心疼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9 11:10 2

摘要:这部剧的开场,直接用一个让人揪心的场景把观众拉进80多年前的东北抗联岁月: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鲁长山弯腰捡起一坨马粪,掰开后挑出未消化的玉米粒放进嘴里。

最近,一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归队》,悄悄成为了观众讨论的热点。

这部剧的开场,直接用一个让人揪心的场景把观众拉进80多年前的东北抗联岁月: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鲁长山弯腰捡起一坨马粪,掰开后挑出未消化的玉米粒放进嘴里。

这种极端的生存状态,让人瞬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助。

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点展播剧,《归队》讲述的并非单纯的战场传奇,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战争中的人性抉择和精神信仰。

在敌强我弱、饥寒交迫的背景下,这群东北抗联战士的故事让人看到的不只是抗战,更是如何在绝境中找到归属。

剧名《归队》看似简单,却有着更深的含义。

它不仅指战士们从分散到重聚的过程,更象征着他们内心对身份认同和责任的回归。

剧中,六名抗联战士在一次突围战中被打散,他们分别经历了采参、淘金、劳工营、土匪窝等不同的生死考验,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归队”的约定:到牡丹江松林镇北边的八棵松下集合。

这六个人的命运线索交错展开,既独立又交织。

鲁长山和田小贵进入参帮,见证了一场围绕百年老参的血腥争斗;万福庆与高云虎在淘金沟的矿难中九死一生,后又被抓进了日本劳工营;兰花儿则在受伤后遇到落草为寇的小白马,两人从敌对到惺惺相惜,最终一起走上抗战之路。

这种多线叙事不仅拓展了剧情的空间感,也呈现了日据时期东北社会的多样面貌。

从白山黑水的大森林,到矿工们的悲惨境遇,再到土匪山寨的江湖规矩,每一条线都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

而“归队”这一主题,则像一根主线,将所有的支线故事串联了起来。

说到底,《归队》想讲的不只是战争,更是一种精神。

剧中那棵高大挺拔的“八棵松”,在冰天雪地的白茫茫中屹立不倒,既是战士们归队的标志,也是他们信念的象征。

而那一碗碗刻画细腻的“家常饭”,则让观众感受到战士们战斗的意义——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家庭能过上平静日子。

这部剧没有宏大的口号,也没有完美的英雄,但它用冷峻的历史和真实的烟火气息,告诉我们:哪怕冻土之上,归途也会滚烫。

正是这份真诚,让《归队》成为一部能打动人心、引发深思的作品。

来源:潇湘十二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