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韶华》前十四集看下来,很多人一开始以为陈家垮掉,是因为陈母的短视与陈二顺的败家。照理说,一个族里出了这种不成器的后辈,迟早要败。可是细看每一步剧情,越想越头皮发麻。陈家的灭门之祸,不只是败家一个层面的故事,真正推到深渊的是宋萍的装傻式冷漠,还有周燕的致命
《灼灼韶华》前十四集看下来,很多人一开始以为陈家垮掉,是因为陈母的短视与陈二顺的败家。照理说,一个族里出了这种不成器的后辈,迟早要败。可是细看每一步剧情,越想越头皮发麻。陈家的灭门之祸,不只是败家一个层面的故事,真正推到深渊的是宋萍的装傻式冷漠,还有周燕的致命一击。
这两个人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一个是柔弱媳妇,一个是心机嫂子,却像是两股毒液,一股让人渐渐麻木,一股直接一刀封喉。表面看是陈家自取灭亡,仔细一捋才明白,这里面全都是算计与冷血。
宋萍和韶华是同一天嫁进陈家的,一个嫁给陈大顺,一个嫁给陈二顺。表面上看,她一进门就是逆来顺受,对丈夫唯命是从,对婆母低眉顺眼,几乎要把“好媳妇”三个字刻在脑门上。
但换个角度想,这种彻底的软弱就是另一种可怕。她明明看见韶华一再被陈母和陈二顺欺辱,却没有出声帮过一次。韶华在最艰难的时候,她宁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最让人恶心的,不是她没能力,而是她“知情却无动于衷”。婆母刁难,她忍;丈夫家暴,她忍;可到了韶华生死攸关的时候,她还是选择“忍”。这份忍耐,换句话说,就是靠牺牲别人来换自己一口喘息。
观众骂她是“伪白莲”,骂得一点没错。宋萍之所以细思极恐,就在于她从不直接动手,但她一次次让韶华孤立无援,一个转身,就让别人背负所有的恶果。
如果宋萍是毒药里的慢性成分,那周燕就是那一刀见血的毒刃。
周燕明明是韶华的嫂子,本应是最起码能互相依靠的亲人。可在她眼里,韶华就是活生生的“摇钱树”。一结婚,她就逼着陈大顺带褚韶中做生意,为的就是让娘家人捞钱。
陈大顺一死,她立马又找了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把韶华硬往火坑里推。别忘了,那时候韶华才刚守寡,周燕非但不顾及她的处境,反而把她当成筹码。这个操作,仅用“绝情”两个字完全解释不通,这就是十足的恶。
更关键的,是在上海那段。韶华好不容易摆脱祁州的泥淖,凭着聪明和拼劲,从纺纱工人一步步爬到百货销冠,又结识闻之秋、夏元,一路有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周燕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她怎么做的?很毒。一句话。她把褚韶中在高烧时的胡言乱语翻了出来,添油加醋地告诉田大少:“是韶华杀了陈二顺。”这个“指证”,直接把韶华拽进死刑的泥潭。
从祁州到上海,周燕始终都是幕后推手。她才是把韶华和陈家彻底送进深渊的刽子手。观众看到这里,才明白什么叫“夺命之人”。
陈家为啥会毁灭?表面看是陈母短视、陈二顺败家,钱财散光,家业不能守,最后一烧一杀把家彻底送走。可换个角度看,在关键节点上,陈家里的女人们对韶华的态度,才是最根本的导火索。
宋萍防不胜防的装傻,让韶华在陈家没有一个盟友;周燕的处处算计又一再掠夺,直接把韶华一步步逼入绝境。
陈老爷和陈大顺去世后,本来韶华还能凭本事拉扯整个家族。可纵然她能干,陈母和陈二顺却昏庸贪婪,宋萍又装傻不吭声,周燕只顾榨干她的价值。一家人内部结构完全崩塌,这个家毁掉就是注定。
说白了,陈家并不是单纯因为“败家子”而毁,而是被内耗、被算计、被背叛撕扯得粉碎。真正的恐怖在这里。
韶华的遭遇,放进任何剧本里都残忍到极点。丈夫死了,女儿萱萱也死在陈二顺手里,公爹一走,家里没人护着她,她被活生生当成提款机和出气筒。
本来离开祁州,是她的一个转机。她在上海站稳脚跟,不仅在职场闯出名气,还认识了闻之秋和夏元,合作做生意,打下好局面。可就是这时候,周燕的一句话,让她从天堂跌进地狱,被判死刑。
要不是夏元、闻之秋他们的声援,公道人心尚存,韶华怕是真要命丧黄泉。换句话说,宋萍和周燕在陈家时带来的恶毒阴影,一直延续到了她后半场的人生,甩都甩不掉。
观众的震撼很多观众弹幕里直言:“宋萍的装傻比直接的恶人更可憎。”这话真没错。你说陈二顺,他坏得明晃晃,大家骂得过瘾,看得开。但宋萍不一样,她披着柔弱的皮,点点滴滴地让韶华失去所有依仗。
至于周燕,大家几乎是一致痛骂。有人说:“陈家的亡,全是周燕添的火。”有人甚至调侃,“周燕这种嫂子,真送谁都不敢要。”这样的人物设计,才是全剧最让观众心慌的地方。
《灼灼韶华》真正的恐怖,不只是韶华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些表面无害的人如何在关键时刻递刀。宋萍装傻,周燕夺命,陈家覆灭,韶华几乎全线失控。这种剧情让人细思极恐。
因为在现实里,我们见过太多类似的人:明面上不动声色,实则每一次退缩、每一次推波助澜,都在害你;明明是血亲朋友,却眼里只有钱,随时可以把你当筹码。
所以这部剧之所以引发共鸣,不光是因为韶华的坚韧,而是它戳中了人性里最阴冷的一面。看清楚宋萍和周燕,也就看清楚真正让人防不胜防的恶。
来源:影探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