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视第一却差评如潮,《赴山海》把武侠拍成了穿越系统爽文,观众骂的不是成毅,是制作方把江湖拍成了滤镜蜡像馆。
收视第一却差评如潮,《赴山海》把武侠拍成了穿越系统爽文,观众骂的不是成毅,是制作方把江湖拍成了滤镜蜡像馆。
成毅团队想复制《莲花楼》的成功,于是把同一批演员、同一套滤镜、同一类造型全搬过来,以为观众会买单。
他们没算到的是,《莲花楼》靠的并不是脸,而是角色有血肉、故事有呼吸。
现在把萧秋水塞进穿越剧本,再加一个系统任务面板,原著里“拔剑向天”的少年气瞬间变成“打怪升级”的打工味,观众当然翻脸。
收视冲顶是因为平台给了黄金档加首页弹窗,首日点击被算法推到天花板,可第二集开始曲线就往下掉。
制作方在数据里看到的是热度,观众在弹幕里看到的是失望。
滤镜开到十级,毛孔都磨没了,刀口却连血丝都不见,这还叫江湖?
武侠片要的是皮肤上的尘土、眼角的血丝,不是塑料模特。
制作方怕观众看见演员的真实状态,其实是怕观众看见剧组没下功夫。
选角更是直接撞墙。
成毅头大肩窄,穿宽袍像挂衣架,和女演员站一起像姐弟逛庙会。
张智霖的白发套粘得歪歪扭扭,灯光一打像化纤拖把。
李俊逸的龙须刘海贴在脸上,把原本就窄的下颌遮得只剩一条缝。
三个人站在一起,观众分不清谁是师兄谁是师弟,只记得三顶假发在打架。
对比一下,《少年歌行》用新人,脸贴角色,打戏真练,观众信了那个世界。
《赴山海》用熟脸,脸贴热度,打戏靠剪,观众只看见生意。
武侠剧不是不能加穿越,也不是不能用系统,但得让角色先是人,再是侠。
现在萧秋水一出场就带任务条,观众没法跟他一起紧张,因为他失败还能读档重来。
江湖没了命悬一线的快感,只剩打卡下班的松弛。
制作方真正想要的是安全牌:IP自带书粉,演员自带流量,滤镜自带美颜,以为这样就不会输。
他们忘了,观众要的是心跳,不是保险。
老武侠当年没有滤镜、没有流量,只靠一把剑、一壶酒就能让人热血沸腾,因为剧组相信江湖,演员相信角色。
现在剧组只相信数据,演员只相信通告,观众当然不信屏幕里的世界。
收视第一只能证明宣传费没白花,差评一片才说明观众还分得清好坏。
下一部武侠如果想翻身,先把滤镜关掉,把假发拿掉,让演员晒三天太阳再开机,或许还能闻到一点人味。
江湖不是打卡景点,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剧组敢不敢把滤镜关掉,让演员真晒三天太阳再开机?
来源:好学晚风D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