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三体》导演杨磊:不要模仿西方科幻,要做出中国特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8 12:24 1

摘要: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体》,在2023年播出后广受国内外观众赞誉,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科幻题材剧的标杆之作。《三体》系列IP后续如何开发,成为不少书粉、剧粉关注的焦点话题。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体》,在2023年播出后广受国内外观众赞誉,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科幻题材剧的标杆之作。《三体》系列IP后续如何开发,成为不少书粉、剧粉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上海电视节上,腾讯视频官宣《三体:大史》《三体:黑暗森林》进入筹备期。9月中旬,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三体》系列剧导演杨磊在活动间隙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专访,进一步介绍了《三体:大史》的故事及拍摄进程,同时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创作心态以及对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展望。

谈《三体》:刘慈欣的科幻故事基于真实生活

《三体》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地球基础科学研究遭遇异常干扰,引发科学界动荡。纳米物理学家汪淼、刑警史强联合调查一个名为“科学边界”的组织。随着调查深入,两人逐渐确定《三体》游戏中的世界真实存在。在联合作战中心及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汪淼、史强等人坚定信念,带领大家准备与即将入侵的三体人展开殊死斗争。

再次回看这条故事线,导演杨磊依然坚信自己当初为电视剧《三体》设定的拍摄基调——用现实主义精神拍中国、拍《三体》。他进一步解释:“科幻是舶来品,‘星球大战’‘赛博朋克’等是基于西方文化建构而成。很多人对科幻有误解,一是,用好特效就能拍好科幻;二是,打开脑洞就能拍好科幻。但是,刘慈欣曾说自己创作的科幻故事是一系列思想实验,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我想拍的科幻作品要基于真实生活、中国历史、美学系统、研发技术、文化属性,才会有独特性。如果我们一直模仿西方科幻,永远只能跟在它们后面。”

如何做到用现实主义精神拍科幻剧?杨磊给出的方法是“用真实生活打动自己,然后反哺观众”。在拍《三体》的最后一场戏“虫子的赞歌”之前,杨磊没见过蝗灾,于是观看了多部蝗虫纪录片,呈现真实性带来的震撼场面,“当蝗虫朝麦田扑面而来,对人类而言是蝗灾,但对蝗虫而言是生命延续。史强希望用‘生命力’表达人类生生不息”。

据悉,《三体:大史》将聚焦外传内容,由原班人马打造,计划于明年开拍。杨磊表示,很多观众反映,小说《三体2》中汪淼突然下线,而在《三体1》结束时也没有认真道别,所以“我们希望补充小说故事线中没有描写的2007年至2010年的内容,继续讲述汪淼和史强这对组合的探案经过,同时好好跟汪淼道别”。

谈规划:我要做对中国、对人类有意义的事

在不少观众眼中,自从接拍《三体》,杨磊就开启了“疯狂接戏”模式:白宇、朱亚文主演的古代历史剧《太平年》,王子文、刘宇宁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玫瑰丛生》,李现、李一桐主演的近代悬疑剧《长风起》……杨磊表示,工作按部就班进行,但不想做重复工作,“我花三年时间制作《三体》之后,因为没能充分吸收作品中的‘养料’,想多了解哲学、历史知识,便上了一年课。我有了新的工作思路,又看了许多五代十国的书,便接拍了《太平年》。对我而言,接拍《玫瑰丛生》也是一种尝试,它确实不是恋爱故事,我想呈现的是不同年龄、性别的情感,讨论的话题会很深刻”。

杨磊坦言,自己在做完《三体》之后,有了一个座右铭“希望能做有意义的事,让我的作品有意义”。今年过生日时,他升级了愿望——做对中国、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杨磊透露,今年或明年可能会开启一个与科学有关的新项目,“目前还在策划,围绕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开”。

对于国产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开掘,杨磊表示:“当西方把中世纪战争、二战内容科幻化之后,我也会思考哪些中国历史可以与科幻结合,甚至曾想过制作科幻版《三国演义》。当时,朋友送给我一套关羽、吕布机甲,我从中找到了将中国元素融入科幻作品的可能性。”

短剧对长剧市场的冲击,成为最近两年引发影视从业者热议的焦点话题。深耕长剧制作的杨磊十分坦然,认为短剧是一种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艺术形式,要接受其存在,此外,“大家觉得好像短剧冲击了长剧,但长剧就像电影、话剧一样,依然存在”。

文、视频|记者龚卫锋

图|剧照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