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陈萱没有死?原来这才是褚韶华去上海的真正原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8 07:24 2

摘要:看《灼灼韶华》时,好多人都以为褚韶华杀了陈二顺、坐完两年牢后直奔上海,是想逃离乡下的伤心地,彻底跟过去切割。可要是把剧情里的细节扒透了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个更戳心的真相——陈萱可能根本没死,而找女儿,才是褚韶华拼了命也要去上海的真正原因。

看《灼灼韶华》时,好多人都以为褚韶华杀了陈二顺、坐完两年牢后直奔上海,是想逃离乡下的伤心地,彻底跟过去切割。可要是把剧情里的细节扒透了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个更戳心的真相——陈萱可能根本没死,而找女儿,才是褚韶华拼了命也要去上海的真正原因。

先说当年陈萱“死”的那晚上,处处都是不对劲的地方。陈二顺喝得醉醺醺的,揣着陈太太给的钥匙闯进褚韶华房间,上来就抢孩子。褚韶华被他按在地上,手都被掐紫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陈二顺拿枕头捂向陈萱。她听见女儿哭着喊“娘”,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了动静,可自始至终,她都没看清陈萱的脸,也没摸到孩子还有没有气——陈二顺的身子挡得严严实实,她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

等陈太太赶过来,连看都没仔细看陈萱,就嚎着“我的乖孙女没了”,然后赶紧叫家里的老仆,用一块破草席裹着孩子,匆匆往后院老槐树下埋。褚韶华想爬过去看看女儿,被陈太太死死拽住:“晦气!你别碰,碰了以后陈家更倒霉!”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连埋人的坑都是老仆随便挖的浅坑,埋完还在上面压了块石头,像是怕人挖开似的。那时候褚韶华被悲痛冲昏了头,没顾上想这些反常,可后来在牢里静下来,这些细节就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

她在牢里的两年,没一天不琢磨这事。陈萱从小身体就壮实,冬天都很少感冒,哭起来嗓门大得能传遍半个院子,怎么会被枕头捂一下就没气了?陈太太平时最疼陈萱,哪怕陈二顺惹事,她都护着孙女,怎么女儿“死”了,她连口薄棺都舍不得给,埋得那么仓促?还有,褚韶华托来探监的远房表兄去陈家后院看看,表兄回来跟她说,老槐树下的土是新翻的,挖开一看,里面只有几根草,连个草席的影子都没有——陈太太早就把“坟”迁走了!表兄问陈太太迁到哪,陈太太支支吾吾说“迁去陈家祖坟了”,可褚韶华嫁进陈家这么久,从来没听说过陈家在乡下有祖坟,这明显是撒谎。

越想越不对劲的褚韶华,突然想起陈太太之前跟她闲聊时说过的话:“我上海有个远房侄子,姓王,开了家小布店,前几年还来乡下看过我,说要是以后有难处,能去上海找他。”当时褚韶华没当回事,可现在想来,陈太太会不会是把晕过去的陈萱,偷偷送到上海的王家了?她怕褚韶华知道真相后,会带着孩子离开陈家,也怕陈二顺醒酒后发现孩子没死,再做出更疯的事,所以才故意说陈萱死了,把孩子送走藏起来。

出狱那天,褚韶华没回乡下。她知道,要是回去,陈太太肯定会拦着她找女儿,说不定还会编更多瞎话骗她。上海那么大,虽然找人像大海捞针,但总比在闭塞的乡下强——至少那里有陈太太亲戚的线索。她揣着牢里攒下的几块钱,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上海,下了火车就找了家最便宜的小客栈住下,第二天就去纺纱厂找活干。白天在厂里累死累活,晚上就拿着自己画的陈萱的样子,去上海的大街小巷打听“姓王的布店老板”。

有好几次,她都差点以为找到了。刚到上海没几天,她在街头看见个穿碎花布裙的小姑娘,梳着跟陈萱一样的羊角辫,眉眼间的样子跟女儿一模一样。褚韶华激动得浑身发抖,追了两条街,可那小姑娘被一个男人拉走了,她只捡到地上掉的一个银锁——那银锁的样式,跟她当年用自己的嫁妆银镯子,给陈萱打的一模一样!她拿着银锁去附近的布店问,店主说“前阵子是有个姓王的男人,带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来买过碎花布,那孩子不爱说话,就盯着布店里的小裙子看”,而陈萱出事的时候,正好就是四岁。

这些线索让褚韶华更确定,陈萱就在上海。她没跟厂里的同事说过自己找女儿的事,别人问起为啥来上海,她只说“想换个地方过日子”。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天下班后,她跑遍上海的布店、菜市场、小巷子,不是闲得慌,是怕错过任何一个能见到女儿的机会。她之前在陈家受的苦、杀陈二顺的恨、坐牢的委屈,都比不上“找到陈萱”这件事重要——对她来说,去上海不是重新开始,是“把女儿找回来,弥补当年没护住她的亏欠”。

原来观众以为的“逃离”,其实是褚韶华的“奔赴”——奔赴一个可能有女儿的城市,奔赴一个能让她重新有活下去的盼头的目标。而陈太太当年的那个“谎言”,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一时的无奈,都意外给了褚韶华一条生路,也让这段满是苦难的故事,藏了个能让人盼着的温暖伏笔。

来源:欢快百香果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