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说备案的基本情况,这次电视剧备案了40部、1012集,重点网络剧37部、675集,加起来77部1687集。
2025年7月全国电视剧和重点网络剧拍摄备案公示已经出来了。
先说说备案的基本情况,这次电视剧备案了40部、1012集,重点网络剧37部、675集,加起来77部1687集。
老实讲,这个数量在2025年就是个平均水准,不算多也不算少,行业算是稳定发挥。
不过有个好消息得提提,主管部门说要考虑尽快把电视剧和重点网络剧的拍摄备案统一管理流程。
这意味着啥?以后这两张公示片单可能就合成一张了,重点网络剧备案也会像电视剧那样,把故事梗概、拍摄日期、制作周期这些重要信息都公示出来。
说实话,现在重点网络剧里头部项目越来越多,以前备案时信息不全,从业者想摸清楚大盘情况跟“盲人摸象”似的,以后信息透明了,对大家都是好事。
还有个事儿得说清楚,不是所有备案的剧都能顺利拍出来、播出去。
我们从这77部里挑了22个“大概率”能成的项目,还按古代、现代、近代、当代分了类。
所谓“大概率”,就是根据经验判断,这些剧有保障能开机、能拍完,最后还能上线。
为啥要这么挑?主要是备案片单的“上线率”一直不算高,不筛一遍根本没法好好评估题材分布。
当然了,这判断挺主观的,也就代表我们一家之言。
在这22个重点关注的项目里,古装剧占了11部,刚好一半,但要说创新,那差别可就大了。
能勉强归到泛历史剧里的就一部,辛爽执导的《孔雀》,是哪里哪里影业备案的,改编自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里考据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的章节。
说实话,这原著不算小说,更像篇考据说明文,给二度创作留的空间特别大。
再加上辛爽这“鬼才”导演,他之前拍的《隐秘的角落》口碑多好啊,豆瓣9分呢,所以《孔雀》算是这个月备案剧里创新度最高的了。
还有5部古装剧是往真实朝代上靠的,除了《孔雀》,还有《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两部系列剧,一部讲大唐盛世的《飞天》,以及清宫剧《忽如一夜春风来》。
剩下6部就都是架空剧了,其中嘉行文化备案的《宫墙内禁止偷听》有点意思,改编自晋江小说《贵妃凭吐槽实力上位》,把短居里流行的“偷听心声”设定挪到了长剧里。
本来“偷听心声”在长剧里还算新鲜,但老实讲,这设定在竖屏短居里早就用烂了,各种变体都有。
短居节奏快,就适合这种拼反转、玩极致情节的设定,长剧虽然也能学短居的优点,但把人家反复用的东西再拿过来“发明”一遍,这可算不上创新。
近代和现代题材的剧这次各只有一部,但每部都大有来头,关注度一点不低。
近代剧是《归向》,它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续篇,光这身份就够让人瞩目了。
根据备案信息,这部剧会接着前作的故事,讲龙文章、孟烦了这些国民党军官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和转变。
这部剧是张译主导的北京安瑞影视备案的,现在业内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把编剧兰晓龙、导演康洪雷还有原班主要演员请回来。
毕竟《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播出后豆瓣都给到9.6分,是国产战争剧的标杆,续篇要是没原班人马加持,总觉得差点意思。
现代剧是《天骄》,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末,清华附中的知青们满怀理想去陕北农村插队的故事。
这题材太特殊了,不管是年代还是聚焦的群体,创作难度都特别大,所以也是酝酿了好久才终于立项。
现在全行业都在盯着这部剧,想看看它怎么在拍得精湛、精良的同时,把深刻的主题讲得举重若轻,这对行业来说就是道示范题。
当代题材的剧有9部,涵盖了都市、科幻、奇幻、悬疑、司法好几种类型。
但说实话,能明确聚焦当下社会现实的议题剧就只有一部,腾讯影业备案的《此刻的生活》。
这部剧讲的是北京一个中产家庭,因为买房“爆雷”导致生活乱了套,但一家人还是上进、顽强地努力生活。
这题材特别贴近现实,结合现在的情况,很容易让观众有共鸣。
另外还有两部创新度不错的,天浩丽泽备案的《一路灿烂》是女性向年代悬疑短剧,讲一个少女失踪案引发三个家庭的纷争,已经确定由擅长“怀旧风”的田宇执导,有很浓的迷雾剧场气质;剧有想法备案的《夜的命名术》是都市科幻剧,设定在平行世界,讲少年穿越到赛博朋克世界,一边打怪升级一边查清自己身世,挺符合优酷“少年幻”赛道的定位。
还有荆棘鸟文化备案的《大象和蚂蚁》《慎杀》,是他们拿手的司法题材,按这家公司以前的风格,应该也会聚焦现实。
聊到这儿,大家可能也发现了,77部备案剧里,真正能算得上有创新的“大概率”项目,可能连10个都凑不够。
剩下的要么跟以前的“爆款”撞衫,要么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卫视剧”的老题材里打转,还有些是把短居里的东西拿过来再用一遍。
现在影视行业整体已经在“减量”了,可创新的比例和数量却没跟上,这可算不上“增效”啊。
创新这事儿,要是不想只停在嘴上,至少得在三条路上好好下功夫。
一是题材,得有新故事、新人物,这是最核心的;二是叙事方法,讲故事的结构、视角、语法得新;三是视听,影像美学和听觉呈现得探索新东西。
除此之外,不管是篇幅长短、是不是系列化,还是选角、表演,就算做得再惊喜,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微创新”。
备案的时候就能看出来的题材创新,才是一部剧能不能让人“一眼就喜欢”的关键。
真希望国剧搞创新别搞反了重点,更别只说不做。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