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暴富的心情非常值得理解,但为了赚快钱,开始敷衍观众,企图蒙混过关,阅片无数的观众可是不会为“假冒伪劣产品”买单的。
看了这部剧才知道什么叫“槽点满满”。
真是“葱快了不剥皮,萝卜快了不洗泥”啊!
随着年代剧爆火,从作家到编剧,再到导演,都开始“押宝”年代剧,想着蹭一把热度,赚一波快钱。
想要暴富的心情非常值得理解,但为了赚快钱,开始敷衍观众,企图蒙混过关,阅片无数的观众可是不会为“假冒伪劣产品”买单的。
这部披着“年代剧”外衣的新剧,刚上线就撞到了枪口上,在观众的一片批评声中,伪装的外衣被一件件扒去。
这部剧的背景是民国初年,然而,在这个时代,剧中却频频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情节。
剧中人物在提到当时的“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时,习惯性的称呼为“北京”,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北京”一名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改的名字。
有网友会认为应该叫“北平”,其实这个称呼也不是完全的正确,因为当时的官方称呼叫“京师”。
至于“北平”一名,其实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朱元璋派人平定北京后,才改的名字叫“北平”,这也是北京第一次被称为北平。
所以,剧中人物即使叫北平也有几分合理,可他们却都异口同声的叫起来了“北京”。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该剧筹备、拍摄、制作的整个周期内,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错误?
根据百度百科的词条显示,该剧为了真实还原民国年代,可是聘请了三位研究民国经济史的专家啊!
然而,在“专家”的把关下,另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错误还是出现了。
剧中人物在提到货币时,张口闭口就是几千大洋,一瞬间让这部“年代剧”有了“现代感”。
当时的大洋可是纯银打造,大约24克,银币的购买力可不容小觑。
根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上海地区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也不过1块大洋,辛苦工作一年也不过只能赚到10几块大洋。
这一幕像极了古装剧中的一个桥段,一位侠客走进酒楼二话不说就来一句:“小二,来二斤牛肉”。
在古代,牛作为生产力工具,主要用来耕地,还没有形成用来当做食物的规模化养殖,更不用说“二斤牛肉”的价格也不是大部分人可以承担得起的。
即使放到现在,人们去饭店吃饭也不会随意的点“二斤牛肉”。
在当今爽文横行天下的时代,影视剧也开始向“爽剧”,一味的迎合观众。
按说这本没有错,影视作品本来就是服务于观众,迎合大众审美的产物,但可以“迎合”观众,却不能“敷衍”观众。
在这部剧中,女主韶华逆袭的路线毫无新意,也难怪有观众认为看到开头就知道了结局。
如果深究起来,这部剧的故事线几乎在一比一的复制《那年花开月正圆》,都是丈夫去世后女主开始奋发图强,征战商场,最后功成名就的桥段。
不可否认,《那年花开月正圆》取得了成功,口碑也是相当的不错,加上孙俪的演技加持,人们对这部剧是赞赏有加。
正当观众在气愤《灼灼韶华》抄袭了《那年花开月正圆》时,另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出现了。
细心的观众发现这两部之所以会如此的“相似”,不是谁抄袭了谁,而是编剧“抄袭”了自己。
原来,这两部的编剧都是同一人,一时间人们不觉感慨编剧是“江郎才尽”了。
其实小编并不这么认为,作为编剧,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但为什么会出现“姊妹剧”的情况,市场环境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那年花开月正圆》取得成功,对于其他影视剧制作方来说,如果能够“复刻”它的成功,毫无疑问是求之不得的。
孙俪和编剧苏晓苑
那么,怎样才能“复制”《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成功呢?选择它的编剧,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编剧苏晓苑自然也十分乐意复制曾经的成功,但所有人都搞错了一个关键节点,错误的认为“复制剧情”就是在“复制成功”,毕竟观众对上一部的剧情十分的“买单”。
殊不知,观众买单的是剧情不假,但却不是重复老套的剧情,而是让人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和主人公共情的好剧情。
除了故事老套,剧中更是充满了“荒诞”。
剧中有一幕韶华被土匪拦路打劫的桥段,女主不但不慌不乱,镇定自若,还趁土匪不注意,一把夺过了土匪的手枪。
根据原著来看,女主韶华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可是下一幕却让观众一阵惊诧。
女主韶华竟然熟练的操作起了枪支,一时间吓的一群土匪敢怒不敢言,如果没有看开头,还以为这又是一部“神剧”呢。
更荒诞的一幕是韶华的丈夫主动带着韶华,让她和自己的初恋情人私奔。
且不说有哪个丈夫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和他人私奔,单就说“私奔”这个概念,在保守的旧社会,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么荒诞离奇的桥段只会出现在一些脱离现实的爽文小说中。
该剧选角也引起一些争议,人们普遍认为女一号韶华应该找一个各方面比较契合的演员来饰演。
可是,该剧却选择了已经将近40岁的热依扎来饰演,虽然热依扎的演技无可厚非,但年龄所带来的冲突感还是让观众有“出戏”的感觉。
她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在《甄嬛传》中让人眼前一亮的20多岁小姑娘了。
李勤勤的演技虽然延续了一贯的风格,可是放在这部年代剧中却显得有些“违和”。
李勤勤所饰演的是一大户人家的当家主母,但言谈举止却依旧采用的是曾经习惯的表演风格,面部表情更是夸张,少了大户主母应有的内敛和端庄。
创作是一件有“失败风险”的事,但如果为了确保成功就选择复制粘贴,忽视角色实际,选择流量明星,恐怕最后失去的不仅仅是流量,还有观众的耐心。
来源:秀才聊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