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新剧《阵地》一开播就让人注意到了,它没像以前的抗战剧那样总在打鬼子,而是讲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看着夏衍和郭沫若他们到处奔走办报纸,这才明白,文化抗战原来这么难。
央视新剧《阵地》一开播就让人注意到了,它没像以前的抗战剧那样总在打鬼子,而是讲一群文化人拿笔当武器,看着夏衍和郭沫若他们到处奔走办报纸,这才明白,文化抗战原来这么难。
刚回国的夏衍躲在门口听《义勇军进行曲》排练,眼泪就往下掉,这歌现在听都让人心里发紧,当年更是一听就攥紧拳头,后来他遇见周恩来,才知道得办报纸把人聚起来,郭沫若回来那场戏,他说我是中国人,回家有什么好怕的,这话一出口,人就站住了。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办报居然这么难,报纸刚创刊就赶上淞沪会战,后来一路跑广州,跑武汉,最后才在桂林安顿下来,缺纸缺得连报都出不了,这细节说明导演没瞎编,李克农带着特务盯梢,暗线明线搅在一起,看得人心里直揪。
冯绍峰演夏衍,一开始真没想到,可他一开口,那股文人的劲儿,还有心里的那份硬气,全出来了,王丽坤演安娥,说话干脆利落,像极了在暗地里跑腿的人,最让人服的是王劲松,他演郭沫若,压根不像演戏,倒像是从旧书页里走出来的那个人。
听说他们后来办剧团、写文章跟日伪打文化仗,这仗到底怎么打下去的,桂林那些文化人又碰上啥危险,这些事让我一直想看下去,这部剧不靠枪战爆破,就靠真事真人把人留住,要是多拍点这样的,观众也不会总说抗战剧没意思了。
来源:影之时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