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以桂林抗战文化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阵地》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引发了收视热潮。我市各界人士踊跃观看,并发自肺腑地为家乡桂林感到自豪。
聚焦桂林“文化抗战”的电视剧《阵地》昨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我市干部群众踊跃观看反响热烈
文化抗战的精神火炬,照亮我们前行之路!《阵地》首播时,市民车志龙三代六口人守候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了第一集。 记者陈静 摄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 陈静)9月16日,以桂林抗战文化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阵地》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引发了收视热潮。我市各界人士踊跃观看,并发自肺腑地为家乡桂林感到自豪。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广播电视台和广西电视传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桂林抗战文化为主题,创作了电视剧《阵地》。通过影视传媒,艺术地再现了1938—1944年间,以周恩来、李克农、夏衍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领导集聚在桂林的广大文化名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笔为枪、以舞台作战场,开展伟大文化抗战的故事。该剧汇集了目前国内一流主创、主演阵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并成功入选了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荐展播剧目。
“刚刚看完第一集,说实在话我还蛮激动的。我们桂林抗战文化如此丰富,但是熟悉这一段历史的更多集中在学者圈、文史圈。现在有了这么一部高质量的电视连续剧能让普通观众全方位地了解抗战时期的桂林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那些文化名人、爱国志士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团结一心,不畏艰苦,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努力奋斗,这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莫菡栖表示。她还介绍,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化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播,今年,桂林抗战文化研究会联合广西桂林图书馆、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民政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桂林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同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抗战主题活动,包括沉浸式讲座“歌说中国抗战史”、桂林抗战地名研究和抗战地名讲座“身边的抗战”及桂林抗战文化城市行走(“City walk”)等,希望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看完《阵地》第一集,我很感动,我们这座以秀美风景闻名世界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了不起的抗战文化城。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桂林中学校友苏宁感慨地说,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桂林中学建立120周年校庆。桂林中学有许多革命校友,如抗日飞行英烈何信、莫休,广西大学校长白鹏飞,还有在大后方第一次唱响《黄河大合唱》的队员等等。“这段时间,我和校友们一起完成了校庆艺术展的策划和布展,特别把抗战时期的历史与革命先烈的事迹展现出来,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守好我们的红色精神‘阵地’。”
供职于我市医疗系统的徐嘉阳则表示,自己在看《阵地》第一集的时候就很难抑制内心汹涌澎湃的情绪。“桂林在抗战时期的地位和历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年轻一代或许对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历史不那么了解。《阵地》能够在央视播出,让桂林再一次得到了全国性的关注。作为土生土长的桂林人,我们更要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谱写桂林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徐嘉阳说。
《阵地》剧照
“早就盼着这部剧!”《阵地》首播时,市民车志龙三代六口人守候在电视机前,共同观看了第一集。车志龙说,自己平时也爱好历史,早在剧组筹备阶段就关注到了它。“桂林抗战文化城是中国人精神抗战的缩影,但过去影视作品很少聚焦这段历史。《阵地》第一次把郭沫若、巴金、徐悲鸿等文化巨匠以笔为枪的故事搬上荧屏,我们全家都期待已久!同时,这部剧也是一个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孩子们通过剧情直观理解了什么是文化抗战,为什么说精神长城比物理防线更坚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精英用笔墨唤醒国人的历史,值得被永远铭记。” “文化抗战的精神火炬,同样照亮我们今天的前行之路!”在《阵地》播出当晚,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组织全市20个消防救援站、500余名指战员集中观看。在中隐路特勤站会议室内,消防员们身着“火焰蓝”整齐端坐,全程沉浸在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中隐路特勤站指导员周东波在观看后难掩内心激动:“抗战文化工作者以笔为枪构筑了‘精神长城’。在新时代下,我们消防救援队伍也要筑牢‘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思想阵地。当年,革命先烈们用笔墨唤醒国民,今天我们用水枪守护平安——虽然战场不同,但忠诚与奉献的底色从未改变。”
来源:桂林生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