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侵略者用战争踏碎了文化人对和平的幻想,“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只有奋起反抗。
日本侵略者用战争踏碎了文化人对和平的幻想,“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只有奋起反抗。
要么从军杀敌,要么投入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文化阵地。
文化能凝聚人心,能唤醒沉睡的国人,有时候甚至比子弹更有穿透力。
《归队》之后,央视一套和全网迎来一部别开生面的抗战大剧《阵地》。
本剧由高希希执导,冯绍峰、李晨、王丽坤、徐璐领衔主演,王劲松和刘劲特别出演。
一开播就拿下了最高1.98%的收视率,口碑也不错,备受好评。
01、 历史背景与主创制作特色
以1938年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背景,首次聚焦和展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抗战历程。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克农、夏衍奉周恩来和党中央的命令,南下桂林,在抗日战场的大后方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复刊《救亡日报》。
彼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刚去世不久,在先生之后,是文化群星闪耀的时代。
其中就有郭沫若、田汉、焦菊隐、巴金、徐悲鸿、丰子恺、柳亚子、陶行知、欧阳予倩等百余位文化、教育、艺术界精英。
他们以新闻、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
导演高希希曾执导《历史的天空》《毛泽东》《大决战》等多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他善于驾驭宏大历史场面与复杂人物关系,其作品兼具史诗气魄与情感厚度。
编剧钱林森,代表有《大宋提刑官》《长沙保卫战》,擅长平衡历史真实与戏剧张力。
剧组实地取景桂林,复原了当年的《救亡日报》编辑部和广西艺术馆这类历史建筑。
02、 主要角色及演员分析
夏衍(冯绍峰 饰)
中国现代文学、电影和戏剧领域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创始人和组织者之一,在剧中担任《救亡日报》的总编辑。
冯绍峰的表演兼具文人的儒雅与战士的果敢,演出了文化人的风骨。
李克农(李晨 饰)
他被誉为“中共特工王”,主要负责保护党中央和重要领导人,剧中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
李晨的军人背景和硬汉气质,赋予了这位智勇双全的传奇人物新的解读。
安娥(王丽坤 饰)
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亦被称为“第一红色女特工”,剧中由她串联文化界的名人和党的联系。
王丽坤的演员气质温婉、英气十足,展现了女作家在文化抗战中的特殊贡献。
任素宁(徐璐 饰)
她是虚构的角色,爱国女大学生,文学爱好者,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她以苦难和血泪书写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的兽行,用亲身经历和文字痛击鬼子的谎言。
在徐璐的演绎下,角色看似柔弱,实则坚韧,是抗战中以笔为武器的代表人物。
郭沫若(王劲松 饰)
在抗战时期,他是坚定的爱国者、杰出的文化战士和卓越的组织者。
剧中他因发表抨击蒋介石的文章而流亡日本10年,回国后接受周恩来的邀请,担任《救亡日报》的社长。
王劲松儒雅斯文形象和气质,与知识分子的状态相当契合。
周恩来(刘劲 饰)
周公作为党代表,全程参与了《救亡日报》从筹备到发行,在剧中向文化界传递党中央的思想和指示。
刘劲是目前饰演周公次数最多的演员,可谓形神兼备。
03、 前两集核心剧情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故事线
故事开场以两场归来展开。
夏衍归来后,在安娥的安排下与李克农会面,却意外首次见到了周恩来,二人神交已久。
周恩来宣布党中央决定创办《救亡日报》,并任命夏衍为主编。
在日本流亡10年的郭沫若乘船归国,夏衍与安娥码头迎接。
面对国民政府的通缉令,郭沫若坦然表示:“我是炎黄子孙,只是回家,有什么好怕的。”
《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前后,正逢淞沪会战爆发。
随着抗战局势变化,大半个中国先后沦陷,夏衍、郭沫若先到广州再到武汉。
最终根据周恩来指示,以夏衍、李克农为首,率领两支队伍到抗战大后方桂林去,构筑文化抗战的阵地。
在宏大叙事中,本剧加入了一条艺术创作的个人故事线。
任素宁是一名爱国女大学生,曾在《救亡日报》创刊号上刊登过文章。
南京沦陷后,她目睹双亲死在鬼子的枪口,亲历“南京大屠杀”,并侥幸逃离地狱。
在逃亡路上,她用血泪控诉侵略者,并写成几万字的文稿。
然而却被出版社以“生不逢时”婉拒,为她的成长和战斗埋下伏笔。
04、 剧作价值与现实意义
《阵地》突破传统抗战剧的叙事窠臼,采用多线并进、群像叙事手法。
以二十多位历史人物串联起文化圈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抗战文化运动。
该剧突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高瞻远瞩的文化战略,揭示出文化阵地,跟正面战场同样重要。
剧中通过“笔墨为刀枪、文心铸长城”的创作理念,深刻诠释了文化的力量如何成为唤醒民众、凝聚人心、抗击外侮的重要武器。
文化的阵地必须要有人占领,否则报纸上都是日本人粉饰侵略的谎言,或周佛海之类汉奸的“投降论”。
文化人以创办报刊为阵地,用犀利的文字揭露日军的暴行,唤醒民众的抗战决心。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日本政府仍然没有深刻反思战争,如其右翼势力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并指责中方夸大捏造。
可见文化阵地至今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必须主动占领。
后记
《阵地》将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织,在宏大叙事中融入爱国女大学生的个人遭遇,让家国一体所言非虚。
它让我们看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群手无寸铁的文化人如何用笔杆子坚守阵地,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这部剧作的价值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让当代观众重新认识文化阵地的重要性。(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