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口碑两极分化,热依扎为何成“败笔”?网友:演技与年龄谁更重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6 13:12 1

摘要:说到九月剧圈的“顶流”,《灼灼韶华》绝对是榜上有名。民国、商战、大女主、女性觉醒这些时髦元素全都往里怼,观众一边刷弹幕一边感叹:“这剧情太爽了!”央视力荐加持,一开播就冲进热搜,不少人还自发安利,说它不输前阵子的《生万物》和《归队》。可惜啊,好菜也怕遇到厨师失

说到九月剧圈的“顶流”,《灼灼韶华》绝对是榜上有名。民国、商战、大女主、女性觉醒这些时髦元素全都往里怼,观众一边刷弹幕一边感叹:“这剧情太爽了!”央视力荐加持,一开播就冲进热搜,不少人还自发安利,说它不输前阵子的《生万物》和《归队》。可惜啊,好菜也怕遇到厨师失手,这部剧最大的槽点竟然不是剧情,而是女主角——热依扎。

先说这剧的优点,节奏飞快,全程无尿点,看得人根本停不下来。女主褚韶华的人设简直就是事业狂魔:为了救哥哥放弃初恋,被迫嫁给李大顺,还能果断拒绝旧情专心搞事业。故事线清晰明了,没有那种拖泥带水的废话桥段,编剧明显不是来混饭吃的。这年头能把长剧拍出短视频爽感,也算是行业新突破。

但偏偏,有个演员像是来拆台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话用在热依扎身上真是一针见血。不少网友直接喊她“戏混子”,意思就是演啥都一个样,还总喜欢抢镜。有粉丝调侃:“央视再怎么推荐,也救不了她那张脸。”你说狠不狠?

其实大家吐槽最多的是角色和演员严重错位。《野心家》原著里的褚韶华,是十八九岁的青春少女,可现实中热依扎已经39岁了。这要搁咱们邻居家选秀节目,那可是妥妥的大姐大。镜头一怼近景,“松弛皮肤+眼皮下垂”套餐立马上线,比起同组的小花们,她那份成熟气质真有点格格不入。有网友甚至建议杨幂来试试,说不定效果会好些。

除了年龄问题,还有表演方式上的尴尬。《山海情》的时候,大家夸她收着演,把农村妇女李水花憋屈又坚强的一面表现得很动人。但到了《灼灼韶华》,仿佛打开了“表情包生成器”:龇牙咧嘴、瞪眼怒视,每逢婆婆刁难就五官乱飞,让观众看得直呼不像正派女主,更像小说里的恶毒配角。“你确定这是励志商战?我咋感觉下一秒要变成家庭伦理大戏?”有人笑称,这种激烈风格适合去隔壁拍悬疑片。

当然,也不能否认热依扎曾经确实贡献过不少经典瞬间,比如当年在《甄嬛传》里饰演叶澜依,“拽妃”形象深入人心;冷漠眼神加雷厉风行动作,把宫廷规则踩在脚下,那叫一个带劲。所以有人为她鸣冤,说其实还是有实力,只不过这次用错了地方。可惜啊,在影视圈,有时候“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哪怕以前多么惊艳,只要一次翻车,就可能被群嘲到天荒地老。

值得玩味的是,现在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喜欢找熟脸担当重要角色,好像只要资历够深就能撑起场面,却忽略了人物设定和演员气质是否匹配。这种现象不仅限于这一部,《生万物》《归队》等等也都有类似情况。有业内人士调侃:“导演宁愿让‘戏骨’装嫩,也不给新人机会。”难怪不少年轻观众吐槽国产偶像剧都是“大龄青少年聚会”。

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观众并没有苛刻要求所有主演必须十八岁小鲜肉,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角色是否真实可信。如果你的外形和气质完全背离原著,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让人代入剧情。而且现在社交媒体太发达,一个细节没做好马上就被放大分析,各路神评如潮涌现。“打粉底掩盖衰老”“含胸驼背不像少女”“五官乱飞吓坏孩子”……每条评论都是刀刀见骨,比亲妈还挑剔!

不过我们也该看到另一面:即使遭遇口碑危机,还是有不少粉丝支持热依扎。他们认为比起流水线式的小花,她至少敢于尝试不同类型角色,不拘泥于套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勇气。但勇气归勇气,如果方向选错,就是南辕北辙。不如趁早调整路线,多接一些符合自己年龄和状态的人物,用沉淀下来的经验打磨出更高级别的作品——毕竟没人规定40岁不能做主角,但一定不能硬凹18岁的少女梦。

回头看看身边事例,我们常常因为惯性思维而忽略本质需求。例如单位招新人,总想找学历高、有经验的大咖,却忘记岗位实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买衣服追求流行款式,到最后发现最舒服还是适合自己的尺码。同理,一部好电视剧,不仅靠强大的制作班底,更需要精准选角,否则再豪华阵容也是白搭。当年周迅凭借真实自然赢得无数掌声,如今很多演员却陷入浮夸表演怪圈,到底是谁把艺术变成流水线产品?

针对目前的问题,其实解决方案并不复杂。一方面制作方应该尊重原著设定,根据人物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演员,而不是盲目迷信明星效应;另一方面,对已成名艺人来说,与其勉强扮嫩,不如发挥自身优势转型升级,用成熟魅力征服观众。同时加强造型团队专业能力,让每个细节都服务于整体美学,而非简单堆砌滤镜遮瑕膏。此外,可以通过开放更多新人通道,为年轻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实现多元共赢局面——毕竟只有百花齐放才能避免审美疲劳嘛!

娱乐圈向来是风云变幻之地,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焦点,但真正能够留下印记的不只是颜值或资历,更是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选择。当大众审美逐渐回归理性,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漂亮脸蛋或者熟悉名字,而是真正契合角色灵魂的人。如果连这一层基本功都做不到,又如何谈艺术创新呢?

或许,《灼灼韶华》的争议只是行业生态的一次缩影,它提醒我们不要被光环迷惑,要学会辨别虚假繁荣背后的隐忧。那么,你觉得究竟该如何平衡明星效应与人物契合度?面对日益挑剔的市场环境,是坚持传统模式还是大胆革新才更有效?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