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影视行业,演员的表演质量直接影响作品的口碑与观众的观剧体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灼灼韶华》,虽凭借紧凑的剧情与精良的制作获得一定关注,却因演员李勤勤饰演的 “陈母” 一角,引发关于 “演技尺度” 的热烈讨论。观众对李勤勤的表演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不少人认为她在剧
在影视行业,演员的表演质量直接影响作品的口碑与观众的观剧体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灼灼韶华》,虽凭借紧凑的剧情与精良的制作获得一定关注,却因演员李勤勤饰演的 “陈母” 一角,引发关于 “演技尺度” 的热烈讨论。观众对李勤勤的表演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不少人认为她在剧中 “皱眉瞪眼、摇头晃脑” 的表现过于夸张,表情狰狞到让人忍不住快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丁勇岱饰演的 “陈父” 以 “娓娓道来、收着演” 的风格,展现出细腻的演技,获得多数观众认可。这场围绕 “表演方式” 的争议,不仅让两位演员的表现成为焦点,也让 “老演员如何诠释角色”“角色适配性” 等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01 角色设定:陈母与陈父的 “反差定位”
《灼灼韶华》以民国时期的家族兴衰为背景,讲述了陈家从鼎盛走向变革的故事,其中 “陈父” 与 “陈母” 作为家族核心成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根据剧本设定,陈家作为当地的大户人家,陈父(丁勇岱 饰)是传统与开明兼具的大家长,既坚守家族底线,又能顺应时代变化;陈母(李勤勤 饰)则是典型的 “家族女主人”,性格强势,注重颜面,却也隐藏着对家族命运的担忧。
从角色定位来看,陈母本应是 “外强内柔” 的形象 —— 表面上对家人严格、对下人严厉,实则在家族遇到危机时会展现出脆弱与担当。而陈父则是 “沉稳内敛” 的代表,他的情绪表达往往藏在细节中,而非通过激烈的动作或语言。这样的角色设定,需要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平衡 “性格特质” 与 “角色深度”,避免人物形象过于单薄。
然而,从实际播出效果来看,两位演员对角色的诠释呈现出明显差异。丁勇岱通过 “收着演” 的方式,精准还原了陈父的沉稳;李勤勤却因 “外放过度” 的表演,让陈母的形象偏离了 “大户人家夫人” 的设定,更偏向 “市井泼妇”,这也成为争议的核心导火索。
02 李勤勤的表演:夸张动作引争议,细节缺乏层次感
观众对李勤勤表演的质疑,主要集中在 “动作夸张”“表情狰狞”“情绪表达单一” 三个方面。在剧中多个关键场景中,李勤勤的表现都让观众感到 “出戏”。
家族议事场景:剧中第 8 集,陈家因生意亏损召开家族会议,陈母得知儿子擅自投资失败后,瞬间情绪爆发。镜头中,李勤勤饰演的陈母先是猛地皱眉,双眼瞪大,嘴唇紧绷;随后双手叉腰,身体前后晃动,对着儿子大声嘶吼:“你是不是疯了!陈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说话时,她的头部不断摇晃,声音尖锐,甚至伴有跳脚的动作。这样的表演,让原本严肃的家族议事场景变得像 “市井争吵”,与陈家 “大户人家” 的背景格格不入。有观众在社交平台吐槽:“看到陈母跳脚嘶吼,我还以为走错了片场,这哪里是大家夫人,分明是菜市场吵架的阿姨。”
婆媳矛盾场景:第 15 集,陈母与儿媳因生活习惯产生矛盾,两人在房间内发生争执。李勤勤的表演依旧延续 “激烈外放” 的风格 —— 她双手用力指向儿媳,眉头拧成一团,眼睛几乎要瞪出眼眶,嘴里不断重复:“你给我滚出去!这个家还轮不到你说话!” 在长达 3 分钟的对手戏中,她的表情始终保持 “愤怒狰狞”,没有任何情绪过渡,既没有展现出 “婆婆对儿媳的不满”,也没有传递出 “对家族规矩被打破的焦虑”,只有单纯的 “情绪发泄”。不少观众表示:“这段戏里,李勤勤全程只有‘生气’一种情绪,看久了会觉得疲惫,完全感受不到角色的深度。”
私下担忧场景:即便在情绪相对平缓的场景中,李勤勤的表演也缺乏层次感。剧中第 22 集,陈母独自在房间内担心家族未来,原本应是 “隐忍担忧” 的情绪,李勤勤却通过 “不断摇头”“叹气时夸张地抬手”“坐立不安地来回踱步” 来表达。镜头特写中,她的眉头始终紧锁,嘴角向下撇,表情僵硬,没有通过眼神、手部细微动作等细节,传递出 “担忧” 背后的 “无助” 与 “挣扎”。有影视评论博主分析:“好的表演应该是‘情绪藏在细节里’,比如手指微微颤抖、眼神游离,而不是通过夸张的动作强行传递情绪。李勤勤的表演,更像是在‘完成情绪任务’,而非‘诠释角色内心’。”
除了动作与表情,李勤勤的台词处理也备受诟病。她在剧中的台词,无论是愤怒、担忧还是委屈,都采用 “高音量、快语速” 的方式,缺乏语气变化。比如在表达 “担心家族兴衰” 时,她的语气与表达 “愤怒” 时几乎一致,只有声音大小的差异,没有情感温度的区别。这导致陈母的形象始终停留在 “表面”,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03 丁勇岱的表演:收放自如显功底,细节刻画角色深度
与李勤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丁勇岱对陈父的诠释,通过 “收着演” 的方式,展现出老演员的扎实功底。他的表演没有激烈的动作或夸张的表情,却能通过细节,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绪与深度。
生意失败场景:第 8 集家族议事场景中,陈父得知生意亏损后,没有立刻表现出愤怒或焦虑。镜头中,他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眼神低垂,沉默了近 10 秒;随后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家族成员,语气平静地说:“事已至此,抱怨无用,我们得想办法解决。” 说话时,他的声音虽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手指轻轻敲击膝盖,细微的动作透露出内心的紧张。这样的表演,既还原了陈父 “沉稳大家长” 的形象,又通过 “沉默”“手指敲击” 等细节,展现出他内心的焦虑,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有观众评论:“丁勇岱的表演太细腻了,光是一个沉默的镜头,就比很多激烈的动作更有感染力。”
与儿子谈心场景:第 12 集,陈父私下与儿子谈心,开导他走出投资失败的阴影。丁勇岱没有通过 “说教” 的方式传递情绪,而是坐在儿子身边,身体微微前倾,眼神温和地看着儿子;在儿子表达自责时,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缓慢地说:“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重要的是知错能改。” 说话时,他的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带着鼓励,没有夸张的表情,却让观众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包容与支持。这样的表演,既符合陈父 “内敛” 的性格,又让 “父子情深” 的场景显得真实自然。
家族危机场景:第 25 集,陈家面临破产危机,陈父独自在书房整理家族账本。镜头中,丁勇岱饰演的陈父坐在书桌前,头发略显凌乱,眼神疲惫,手指轻轻抚摸着账本上的字迹;他没有叹气,也没有皱眉,只是静静地坐着,偶尔抬头看向窗外,眼神中充满迷茫与不舍。这样的 “静态表演”,比任何激烈的情绪表达都更有冲击力,让观众感受到陈父对家族的深厚感情,以及面对危机的无力。有影视行业从业者评价:“丁勇岱的表演做到了‘留白’,他没有把情绪全部展现出来,而是留给观众想象空间,这才是高级的演技。”
丁勇岱的表演之所以获得认可,关键在于他 “吃透了角色”—— 他没有刻意追求 “存在感”,而是通过细节与情绪的精准把控,让角色 “活” 了起来。无论是沉稳、焦虑还是温柔,他的表演都恰到好处,既符合角色设定,又能引发观众共鸣。
04 观众反馈:两极评价引发讨论,老演员演技成焦点
《灼灼韶华》播出后,关于李勤勤与丁勇岱演技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与影视论坛上持续发酵。观众的评价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支持李勤勤的观众认为:“陈母的性格本就强势,李勤勤的表演虽然外放,但符合角色的‘泼辣’特质,只是观众对‘大家夫人’的形象有固有认知,才会觉得违和。” 还有观众表示:“李勤勤的表演很有张力,能快速带动观众情绪,这也是一种演技的体现。”
但反对的声音占据多数。不少观众认为:“强势不等于‘泼妇’,大户人家的夫人即便愤怒,也会保持基本的仪态,不会像陈母这样跳脚嘶吼。李勤勤的表演没有理解角色的‘身份背景’,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 还有观众对比李勤勤以往的作品:“她演任何角色都是‘呼天抢地’的风格,在《某某剧》里演母亲是这样,在《灼灼韶华》里还是这样,完全没有根据角色调整表演方式,太固化了。”
针对 “老演员演技” 的讨论也随之展开。有观众表示:“老演员应该有更深厚的演技功底,能够根据角色调整表演尺度,而不是一直重复自己。李勤勤的表演,让人觉得她在‘吃老本’,没有进步。” 也有观众为老演员辩解:“演员的表演受剧本、导演要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只怪演员一人。或许李勤勤的表演是按照导演的要求来的,不能全怪她。”
除了观众,部分影视评论博主也加入讨论。有博主分析:“演技的核心是‘适配性’—— 演员的表演要适配角色的身份、背景与性格。丁勇岱的表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收’适配了陈父的‘沉稳’;李勤勤的表演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她的‘放’与陈母的‘大户人家夫人’身份脱节。老演员更应该明白这一点,避免陷入‘表演定式’。”
05 行业视角:表演尺度需平衡,角色理解是关键
从影视行业的角度来看,《灼灼韶华》的演技争议,本质上是 “表演尺度如何平衡” 与 “角色理解是否到位” 的问题。一位资深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收着演’还是‘放着演’,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角色。如果角色是市井小民,外放的表演可能更合适;如果角色是大家闺秀或大户人家的夫人,就需要更内敛、更细腻的表演,避免过于夸张。”
对于老演员而言,避免 “表演固化” 是重要课题。随着演艺生涯的延长,演员容易形成固定的表演习惯,比如李勤勤擅长的 “激烈外放” 风格,在某些角色中可能适用,但在《灼灼韶华》的陈母身上,就显得违和。业内人士建议:“老演员在接角色时,应该更注重‘角色差异化’,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打破观众的固有印象;同时,在表演前要深入理解角色的身份、背景与内心,而不是用‘套路化’的表演应付。”
丁勇岱的成功案例,也为老演员提供了参考 —— 他在不同作品中,总能根据角色调整表演方式。比如在《人世间》中,他饰演的周父是 “朴实的工人”,表演偏向 “生活化”;在《灼灼韶华》中,他饰演的陈父是 “大户人家家长”,表演偏向 “沉稳细腻”。这种 “角色至上” 的态度,让他的表演始终保持新鲜感,也获得观众的认可。
目前,《灼灼韶华》仍在热播,随着剧情推进,陈母的角色可能会出现更多情绪变化,李勤勤的表演是否会有所调整,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有观众表示:“希望后续剧情中,李勤勤能收敛一下表演尺度,展现出陈母的另一面,让角色形象更丰满。” 也有观众认为:“表演风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后续可能还是会保持‘外放’的风格,只希望剧情能弥补表演的不足。”
这场围绕演技的争议,不仅让《灼灼韶华》获得更多关注,也为影视行业提供了反思 —— 演员的表演不是 “自我展示”,而是 “为角色服务”。无论是老演员还是年轻演员,只有深入理解角色,平衡表演尺度,才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形象,让作品获得更好的口碑。
来源:抚资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