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抖音上一条“小比熊勤工俭学为父分忧”的AI短剧,拿下四十多万点赞、六十多万转发,评论区里满是催更的声音。
抖音上一条“小比熊勤工俭学为父分忧”的AI短剧,拿下四十多万点赞、六十多万转发,评论区里满是催更的声音。
这种让宠物演宫斗戏、当特工的AI短剧,近来在短视频平台彻底走红,《胖橘复仇记》《霸总雪纳瑞爱上我》这类作品,播放量少则百万,多的能突破千万。
就连演员刘亦菲,都转载过“松弛猫Chillcat”的内容,可见这股“电子哈基米”热潮的影响力。
这些短剧能火,不只是因为宠物外形萌,核心是拟人化叙事戳中了年轻人的需求。
制作方把职场压力、生活烦恼,都藏进宠物的剧情里:大胖橘用小鱼干设陷阱剃老虎毛,泰迪学写方案应对客户,橘猫勤工俭学替父母分忧。
老实讲,现在年轻人的解压需求越来越碎片化,这种几分钟的小剧情,刚好能填补碎片时间,还能让人暂时抛开现实焦虑。
技术门槛的降低,也给这股热潮添了力。
本来觉得AI创作离普通人很远,但后来发现,今年开年后DeepSeek、豆包这些工具走红后,跟着教程学几天,就能用AI生成宠物虚拟形象。
早在2024年,海外的《神猫奶爸》就验证了这条路,半年在YouTube涨粉超百万,单条视频播放两亿次,这也给国内创作者指了方向。
更何况,平台和市场环境也在助推。
新账号很容易获得曝光,从业者张磊早期一条宠物打工视频,播放量从几百涨到十几万,直接带火账号。
再看“它经济”的数据,毕马威报告显示,宠物相关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九百多亿,涨到2023年的五千多亿,2025年预计能到八千多亿,有这样的土壤,AI宠物短剧想不火都难。
热度起来后,“做这个能赚多少钱”成了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
毕竟网上总传头部账号月入五十万,可普通从业者的真实收入,到底是什么样的?
头部账号的盈利确实亮眼,据《盐财经》报道,有些机构孵化的宠物账号,一个月能涨粉百万,首月广告收入就超五十万。
还有人做知识付费,小红书上有标价198元的AI宠物教学,不光给教程,还提供账号运营指导。
但说实话,这种高收入只是少数。
剪辑师张磊2025年1月入局,半年才积累三四万粉丝,副业月收入好时能有两万。
他的盈利主要靠广告和橱窗带货:要么在视频结尾插几秒游戏推广,要么让宠物吃某品牌猫粮做剧情植入。
张磊自己也说,因为账号体量小,还没大品牌找过来。
做这行的成本其实不高,多数AI工具有免费试用额度,就算开VIP,一个月也就几十块。
另一位创作者猫大力,用豆包、即梦这些软件,每月充值会员约四百块。
低成本确实吸引很多人尝试,但能不能赚钱,显然不只是看成本低。
成本低、入门易,看起来是条好赛道,但想长久做下去,靠的到底是什么?毕竟技术早晚会普及,到时候拼的就不是谁会用AI了。
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很显然,技术普及后,内容成了硬通货。
账号“LT小狗日记”就是例子,从早期的宠物拟人化视频,到后来做萌宠爽剧,现在还计划做AI宠物恋爱综艺,一直在迭代内容。
要是只跟风做雷同剧情,用户很快会看腻。
猫大力也说过,就算用AI写脚本,也得人工改很多次,调整情绪转折,打磨共鸣细节。
说实话,一条短剧能不能火,根本不是看AI多逼真,而是看创作者懂不懂生活、能不能抓用户情绪。
比如看到同事加班,就构思宠物加班的剧情,这种从生活来的灵感,才容易让用户代入。
张磊对赛道的看法很实在,他说现在做的人少,算是蓝海,新账号有特色就能起量。
但问题是,这种创作方式太好复制,等更多人进来,用户怕是就不买账了。
所以现在想入局的人,要是只靠AI蹭热度,并非明智之举。
回头看AI猫狗短剧的走红,是内容、技术、市场需求刚好凑到了一起。
说“电子哈基米”能赚大钱,没错,但得看是谁做,头部账号靠流量盈利多,普通从业者能有稳定收入,前提都是做好内容。
未来“它经济”还会增长,赛道会更细分,能留下来的,一定是持续出好剧情、懂用户的人。
要是只想着跟风赚快钱,怕是很难长久。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