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忆》投资1.92亿!霍建华们‘降维’短剧,是自救还是新风口?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7 08:57 1

摘要:霍建华带着悬疑短剧《搏忆》回归时,舆论一片哗然。这位曾凭《仙剑奇侠传3》《花千骨》封神的古装顶流,六年无男主戏可拍,最终选择“下海”短剧赛道。他的选择并非孤例:74岁的刘晓庆在《五十岁婚宠》里演“银发甜宠”,日均拍摄18小时;杨颖被曝接拍《重生之我要夺回一切》

从“天涯四美”到短剧男主:霍建华们的生存突围

霍建华带着悬疑短剧《搏忆》回归时,舆论一片哗然。这位曾凭《仙剑奇侠传3》《花千骨》封神的古装顶流,六年无男主戏可拍,最终选择“下海”短剧赛道。他的选择并非孤例:74岁的刘晓庆在《五十岁婚宠》里演“银发甜宠”,日均拍摄18小时;杨颖被曝接拍《重生之我要夺回一切》;王丽坤靠短剧《若熙传》中的复仇台词翻红……昔日长剧明星的集体“降维”,折射出内娱生态的残酷洗牌。

短剧成为“过气明星的诺亚方舟”,背后是长剧市场的萎缩与短剧的野蛮生长。2024年短剧用户超6.62亿,60岁以上观众占比21.3%,付费率达38%。而长剧受“40集上限”限制,注水严重,B级剧首集弃剧率高达67%。霍建华们面临的,是传统影视工业的崩塌与短剧“肾上腺素配方”的胜利——5秒一个耳光,10秒一次逆袭,观众用“2倍速”投票。

短剧的工业逻辑:从“鄙视链底端”到资本新宠

短剧的爆发绝非偶然。其核心逻辑是“碎片化时代的精准投喂”:一部60集长剧拍摄180天,而刘晓庆的57集《五十岁婚宠》仅拍5天,成本800万,平台分账比例高达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靠“养猪厂爱情”单日充值2000万,《麒麟送子》以“生99个孩子”的荒诞剧情冲上热搜。这种“土到极致就是爆”的公式,让短剧成为资本与明星的“流量炼金池”。

明星的加入进一步抬升了短剧的商业价值。杨蓉凭《二十九》单日充值破千万,从“千年女配”逆袭大女主;潘长江靠《进击的潘叔》中“老潘我养你”的台词翻红,播放量破3亿。短剧片酬虽不及长剧,但头部演员单日收入可达数十万,且变现周期极短。对霍建华这类“错失转型黄金期”的演员而言,短剧是曝光与收入的“双赢”选择。

长剧的反击与行业未来:松绑后的生死博弈

短剧的狂飙突进倒逼长剧改革。2025年广电“21条”新规取消40集上限,古装剧限制放宽,长剧迎来政策松绑。《繁花》《庆余年2》等精品证明,观众并非抛弃长剧,而是厌恶注水——关键在“性时比”(内容价值与时间的性价比)。腾讯视频已砍掉低效A级项目,聚焦《文城》《千里江山图》等严肃文学改编剧;爱奇艺则尝试“剧集粒子拆解”,融合短剧节奏。

但挑战依然存在:短剧已培养出观众“秒入戏”的观看习惯,长剧需更极致的“浓缩艺术”。演员同样面临抉择——杨颖接短剧的同时寻求长剧配角磨演技,杨蓉在《二十九》爆火后回归现实题材长剧。正如霍建华所言:“不管是19分钟还是45分钟,能把角色演明白就是好剧。”长短剧的博弈,终将回归内容本质。

结语:生存没有鄙视链,只有适者生存

短剧的崛起撕碎了影视行业的体面伪装。于清斌从演员转行送外卖,又因短剧邀约重返横店;刘晓庆74岁日均工作18小时,笑称“剧组盒饭没吃腻就杀青”。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相:在行业冰川期,生存远比“咖位”重要。短剧未必是艺术的归宿,但确是当下最现实的求生通道。当长短剧的边界逐渐模糊,或许唯有放下身段、拥抱变化的人,才能等到下一个春天。

来源:饱饱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