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一场围绕股份的算计,却让她沦为命案主角,更让三条人命成了贪婪的祭品。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嫂子周燕偷偷下的一包药——只是直到最后,周燕恐怕都没弄清,自己到底闯了多大的祸。
在《灼灼韶华》的剧情里,褚韶华本是手握华顺药铺、即将与爱人夏初奔赴法兰西的“人生赢家”,
可一场围绕股份的算计,却让她沦为命案主角,更让三条人命成了贪婪的祭品。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嫂子周燕偷偷下的一包药——只是直到最后,周燕恐怕都没弄清,自己到底闯了多大的祸。
故事的起点,本是褚韶华的“善意分配”。深知哥哥褚韶中不是经商料,她没把药铺交给自家,反而将股份拆成四份:双方母亲各得四成,剩下两成留给店里的掌柜和伙计。
这份兼顾亲情与公平的安排,在周燕和陈二顺眼里,却成了“肥肉旁落”。周燕打着“药铺该姓褚”的旗号,先让丈夫接掌药铺被拒,又以“做木材生意”为由索要100大洋,被褚韶华以“怕他瞎折腾”驳回;陈二顺更直接,认定“陈家媳妇的产业就是陈家的”,想接手药铺,可北京店铺被骗的前科摆在那,连陈母都不放心。
按理说,遭拒后该知难而退,可两人偏要“另辟蹊径”。陈二顺动了歪心思,想下药毁了褚韶华的身子,逼她留在陈家,陈母嘴上不乐意,终究架不住儿子纠缠;另一边,周燕也没闲着,趁人不注意,在褚韶华的茶水里掺了药。
有意思的是,陈母后来送来了加了料的鸡汤,还特意叮嘱孙女萱萱“别喝”,这欲盖弥彰的举动,反倒让褚韶华起了疑心,没碰鸡汤。可她千防万防,没防住身边的周燕——那杯看似平常的茶,成了悲剧的开端。
药性发作时,褚韶华浑身无力,陈二顺趁机闯入。萱萱被吵醒后想护着妈妈,竟被陈二顺活活捂死;看着女儿的尸体,
褚韶华拼尽全力摸出枕头下的铲子,杀了陈二顺。更讽刺的是,褚韶中此时刚好来药铺偷钱,撞见这血腥场面,明知是周燕的药惹的祸,却只敢偷偷把妹妹送走,自己回家后吓得卧床不起。
后续的“连锁反应”更让人唏嘘:第二天华顺药铺被土匪烧毁,陈母本来只是想去看看儿子“得手没”,却被土匪当成药铺主人杀了;而周燕呢?她只以为药铺被烧是土匪偶然作案,甚至还在可惜“没拿到那100大洋”,完全没意识到,自己那包药,间接害死了萱萱、陈二顺、陈母三个人。
不过细想下来,这段剧情里藏着不少疑点。周燕真的只是“想要钱”吗?如果她只是为了帮丈夫要大洋,为何不等褚韶华出发前再提,偏要选在临行前下药?是早就想毁掉褚韶华,还是怕她走后再无机会?
还有陈母,嘴上反对儿子的歪心思,却还是送了毒鸡汤,她到底是“被迫妥协”,还是心里本就不想让褚韶华离开陈家?最让人费解的是褚韶中,明知妻子是罪魁祸首,却全程沉默,他的“胆小”背后,是不是也藏着对利益的盘算?
说到底,这场悲剧从来不是“巧合”。周燕的药是引子,可真正杀死那三条人命的,是人心底的贪婪——当亲情成了谋利的幌子,再小的算计,也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来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