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为什么很少拍元朝历史剧?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实不能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6 04:50 1

摘要:但一提到元朝历史剧情,很多人只能想到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设定。这种市场认知的空白,背后其实是深刻的历史文化隔阂。

一部名为《元宫风云》的电视剧去年被平台悄悄搁置。这个投资数亿的大项目,最终没有通过市场评估。

制作团队本想呈现元代皇室复杂的权力斗争,但因为史料不全、人物形象模糊,创作陷入困难。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近二十年来,真正敢拍元朝历史剧的公司非常少。

市场反馈早已很明确。观众能轻松说出《大明王朝1566》里的朝堂斗争,也能聊《康熙王朝》的帝王心术。

但一提到元朝历史剧情,很多人只能想到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设定。这种市场认知的空白,背后其实是深刻的历史文化隔阂。

影视投资方最担心的是观众代入感的问题。试想,一个普通观众看剧时,如果穿越到元朝,按照当时的“四等人制度”,很可能被归为最低等的“南人”。

这个制度不是来自习俗,而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第一等是享有特权的蒙古人,第二等是来自西域的色目人,第三等是原金国统治区的汉人、女真人等,第四等则是原南宋境内的汉族民众。

等级制影响到社会每个角落。如果蒙古贵族在街上殴打南人,通常只需赔一点钱;但如果南人冒犯蒙古贵族,往往要被在脸上刺字。

在做官方面,元朝没有完全取消科举,但录取名额很少,职位也多是闲差,核心权力一直掌握在蒙古和色目官员手中。

人物塑造也是创作难点。元朝近一百年历史中,先后有十一位皇帝。除了开国的忽必烈和亡国的元顺帝,中间九位皇帝平均在位不到十年。

元英宗在位三年就被刺杀,元明宗登基八个月突然去世。这些频繁的权力更迭本来很有戏剧性,但因为史料太少,编剧很难写出完整的人物故事。

史料缺失有多方面原因。蒙古统治者延续游牧传统,不如中原王朝重视历史记载。元朝虽设有史官,但常常不参与重大决策,导致很多事件没有官方记录。

更遗憾的是,元代皇陵至今未被发现。依照蒙古密葬习俗,帝王陵墓不建地面建筑,下葬后还会用马踏平坟地,后人很难通过考古获得实物资料。

现存《元史》的编写质量也不理想。明代洪武年间编写这部官史只用了三百三十天。

编纂官宋濂在给朱元璋的奏疏中承认“前代遗文散佚颇多”,很多事件只能靠零散文书拼凑。书中对元中期政变的记录有多处矛盾,甚至同一个人的传记都有不同说法。

文化差异是更深层的创作障碍。元朝统治者保留了许多草原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收继婚制。

按照这个制度,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除生母外父亲所有的妻子;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这种习俗在蒙古文化中是为了防止财产外流,但在汉文化视角下很难被接受。

清宫戏之所以一直受欢迎,是因为满清统治者主动接受了汉文化。从康熙到乾隆,皇帝都精通汉学,继续采用科举制度,观众容易理解剧中的权力逻辑。

而元朝长期实行二元统治模式,对汉族士大夫提出的治国建议很少采纳。

元代的艺术成就倒是常被拍成影视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多次被改编上映,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人人皆知。

去年某平台热播的《梦华录》中“赵盼儿”一角,就来自关汉卿杂剧中的经典形象。这些作品展现的市井生活和情感故事,显然比政治斗争更容易引起当代观众共鸣。

投资方最关心的回报率一直是个难题。拍元代宫廷剧需要重建大量特殊服饰和建筑。

元朝服装既保留蒙古特色,又融入汉地风格,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明清题材不同——已有现成的影视基地——元代场景几乎都要从零搭起。

一位资深制片人算过:同样投资三亿的历史剧,明清题材凭借现有资源和市场认知,预计能靠版权销售收回成本;而元代题材缺乏市场验证,很可能会亏。

在影视行业整体收缩的背景下,几乎没人愿意冒这个险。

虽然学术界不断推出元史新成果,但这些进展很难转化成影视语言。2004年播出的《成吉思汗》主要讲蒙古崛起,对入主中原后的元朝历史涉及很少。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同样规模的表现元朝历史的作品出现。

有些电视剧尝试过折中的方式。比如《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剧中,元朝只是若隐若现的背景;在讲朱元璋的影视作品里,元廷则是被推翻的反派符号。

但这些碎片化的呈现,始终没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元代历史图景。

创作团队面临的核心难题是:如果以蒙古贵族为主角,难免涉及民族压迫;如果以汉人为主角,整部剧都会很压抑。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让元朝历史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影视表现方式,成为荧幕上一块迟迟未补上的空白。

陈得芝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2020年。

(本书是元史研究的权威通史著作,系统论述了元代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为理解元朝整体历史提供了坚实基础。)

萧启庆著,《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

(本书收录了著名元史学者萧启庆教授的多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元代的族群等级制度、文化认同与政治结构,与文中“四等人制”等内容密切相关。)

〔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该书由国际汉学界权威学者共同撰写,提供了从全球视角审视元朝历史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关于其统治特性和史料问题的分析。)

杨志玖著,《元代回族史稿》,中华书局,2015年。

(本书详细考证了元代色目人(特别是回回人)的社会地位与活动,是理解元代社会阶层与民族文化的重要参考。)

《元史》点校本,中华书局,1976年。

(官方正史基础史料。文中提到的编纂仓促、记载矛盾等问题,可通过直接查阅原文及校勘记录得以印证。)

刘倩,《论历史正剧的“真实性”与“戏剧性”——以〈大明王朝1566〉等为例》[J],当代电视,2018(05)。

来源:佑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