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当年在陈家说一嘴顶一句,连两个儿子都得顺着她的老太太,最后会被二儿媳宋萍扔进猪圈,天天跟猪抢食吃?这事儿听着让人心里发堵,可仔细琢磨琢磨,全是她自己一步一步作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谁能想到,当年在陈家说一嘴顶一句,连两个儿子都得顺着她的老太太,最后会被二儿媳宋萍扔进猪圈,天天跟猪抢食吃?这事儿听着让人心里发堵,可仔细琢磨琢磨,全是她自己一步一步作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陈家老太这一辈子,就没拎清过两件事:一是把小儿子陈二顺当成心尖肉,宠得没了规矩;二是眼光太浅,分不清谁是真能帮家里撑门面的人。按说大儿媳褚韶华脑子灵光,做生意是吧好手,把家里的产业交给她管,陈家指定能越过越红火。可老太偏不这么想,总觉得褚韶华是外姓人,怕她把陈家的钱往娘家挪,硬是把管家的权柄塞给了小儿子陈二顺。
陈二顺是什么样的人?好吃懒做不说,还沾了吃喝嫖赌的坏习气,偷偷从家里账本上划走近两千大洋去挥霍,差点把陈家的家底败光。老太气得打了他一巴掌,骂他没出息,可转头就把这事儿抛到脑后,照样把陈二顺当宝贝疼。在她眼里,儿子是男丁,陈家的东西天生就该是他的,就算儿子犯了错,也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再看看她对大儿子陈大顺的态度,那真是寒透了人心。陈大顺为了救康二妞,挪用了家里两百大洋,老太连一句帮腔的话都没说,就眼睁睁看着陈老爷子要打断大儿子的腿。这么明显的偏心,让陈二顺更有恃无恐,觉得不管自己闯多大祸,娘都会护着他。
褚韶华是真有本事,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从夏元、田大少手里抢下了军需的大订单,给陈家的药铺打开了新销路。后来褚韶华提出要拿五成股份开分店,陈老爷子和陈大顺都觉得这是好事,可老太偏不答应,说这是瞎花钱,还整天盯着褚韶华,生怕她把家里的钱拿走。
后来陈二顺越来越过分,竟然带人绑了褚韶华,还拿自己的亲闺女萱萱当人质,逼着褚韶华交出家产。老太嘴上没说帮着儿子,可也没站出来拦着,这不明摆着纵容儿子干坏事嘛。最后,褚韶华实在没办法,只能收拾东西回了祁州老家。
可褚韶华不是那种轻易被打垮的人,凭着手里仅有的35个大洋,硬是开了家“华顺药铺”,生意越做越红火,谈一笔生意就能赚几千大洋。老太看到褚韶华又发达了,心里就开始打小算盘,拐弯抹角地想让褚韶华把钱交给她“保管”,其实就是想把钱攥在手里,以后留给陈二顺。结果褚韶华没答应,老太还不高兴,觉得褚韶华不把陈家放在眼里。
陈二顺在北京把钱败光了,一路乞讨回了家,从老太那儿骗不到钱,老太竟然教唆他去欺负褚韶华。当时夏初要带褚韶华去法兰西,褚韶华都跟老太把话说开了,可老太满脑子想的都是“不能让她走,她走了谁给陈家赚钱”,还撺掇陈二顺对褚韶华动歪心思。她明明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德行,却半点不顾褚韶华的安危,心里只想着自己的私心。
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陈二顺半夜摸进褚韶华的房间,萱萱为了保护妈妈冲了上去,陈二顺竟然狠心用枕头把亲侄女捂死了,还想对褚韶华动手。褚韶华被逼到了绝路,只能反抗,最后杀了陈二顺。而这整个过程,老太就躲在旁边,故意装聋作哑,连亲孙女的哭声都假装没听见,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
到这会儿,老太还没明白自己错在哪儿,总觉得“护着儿子没错”“儿媳就该为陈家出力”。她忘了,纵容儿子的恶行,就是在亲手毁了整个家啊!
后来三寿帮来洗劫了陈家,陈家彻底散了。褚韶华走了,陈二顺死了,家里就剩下老太和她以前根本看不上的二儿媳宋萍。
宋萍以前在陈家的时候,性子软,说话都不敢大声。老太表面上对她比对褚韶华好点,可心里照样看不上,还经常扣她的吃食。现在风水轮流转,宋萍再也不用怕老太了,对她非打即骂,最后干脆把她关进了猪圈,天天喂猪食,就等着把老太折磨够了,自己再改嫁。
看着老太在猪圈里苟延残喘的样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一辈子算计来算计去,总想着占点小便宜,可因为偏心眼、眼光浅,把陈家的路全堵死了。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说到底,都是她自己造的孽。
人这一辈子,偏心最要不得,眼光浅更不行。对子女得一碗水端平,分清谁是真心为家里好,才能把日子过安稳。要是像陈家老太这样,拎不清是非,纵容坏人坏事,最后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到时候谁也救不了。
声明:信息和图片来源于百度
来源:博学蓝天2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