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众应该沉浸式观剧,别刷个牙、洗个菜再回来看,这样的话就别看,免得浪费会员。”这话从成毅嘴里说出来,瞬间点燃了全网怒火。
一场关于“观剧习惯”的善意提醒,却在短视频的断章取义中演变成教育观众的大型翻车现场。
“观众应该沉浸式观剧,别刷个牙、洗个菜再回来看,这样的话就别看,免得浪费会员。”这话从成毅嘴里说出来,瞬间点燃了全网怒火。
《赴山海》收获差评后,主演成毅又因剧外言论被质疑了。他的这番“教育观众”的话很快出圈,当即被全网审判。
01 剧情反转,完整直播曝光背后真相
舆论发酵后,粉丝直言这是有人恶意造谣,断章取义。官方对接更是表态:“全网取证,绝不姑息!”看得出来,成毅方还是非常注重舆情的,时刻留意观众和网友评价。
然而,大家似乎并不买账,因为成毅的确说过这些话。还有网友发现,他似乎不愿接受外界批评,在直播时还暗讽负面评价全都来自没看过剧的人,疑似故意针对自己,言语很委屈。
事情在9月16日出现反转。一段完整直播视频显示,成毅在长达十分钟的直播中始终保持着谦逊姿态。
他开篇即强调:“观剧习惯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的自由”,随后七次提及“观众是我的老师”,表示“认真看剧的批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在谈到观影体验时,他委婉建议:“如果因为频繁暂停错过关键剧情,可能会影响会员价值的最大化。”全程未有任何指责性、教育性的表述,反而多次感谢观众反馈。
02 恶意剪辑,流量逻辑下的真相侵蚀
流传最广的短视频版本,精确删除了前40秒关于尊重观看习惯的表述。只保留“洗菜刷牙别看了”的片段,更将“别浪费会员”的语境从“建议”篡改为“命令”。
这种带有明确导向的剪辑,瞬间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剪辑师透露:“去头去尾改语境是爆料号的基本操作,往往前一句道歉和后一句解释都被删减,只留中间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部分。”
这种剪辑狂欢背后,是流量逻辑对真相的侵蚀。当明星每句公开发言都可能成为裁剪素材,他们不得不越来越谨慎,甚至逐渐沉默——这本质上是对明星表达权的无形剥夺。
03 收视暴跌,网友响应号召拒绝观看
风波过后,有数据博主统计了《赴山海》的最新收视率,发现双平台的数据对比前一天都有明显下降。还预言到晚上更新的时候,降幅会更猛烈。
成毅的言论最终引起网友心理逆反。有人直言,当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本就快,只能边做事边看,如果都得按照他说的做,那观剧门槛也太高了。
“不如响应成毅的号召,干脆就别看了。毕竟没有哪个观众愿意看个剧还要被高高在上教育。”
网友也表态,该剧制作粗糙,剧情漏洞百出,现在还出现了镜头穿帮,主演教育观众,把仅存的一些剧粉都赶走了,又没有新人入场,仅靠粉丝支撑很难撑住,暴跌是正常的。
04 剧集本身,质量问题才是根本原因
《赴山海》开播后遭遇口碑滑铁卢,被网友戏称为“山海关”,讽刺其“一剧关上了长剧品质的大门”。
剧集制作问题频出,绿幕抠图虚假感明显,悬崖飞马场景被吐槽“不如网页游戏”。服装造型堪称灾难,粉纱戏服被调侃为“七彩老哈基米”,娜扎的“吸血鬼红唇”妆容严重跳戏。
打戏滥用慢动作,被批“导演对武侠有误解”。成毅原声台词成为吐槽重灾区,吐字黏糊、气声明显,观众直言“不听字幕不知所言”。
该剧还深陷资本困局。原女配角李凯馨因过往争议言论引发舆论风暴,剧集遭官媒集体除名。制作方中影寰亚紧急删除其所有宣传资料,甚至提出AI换脸方案。
05 粉丝维护,指甲风波再添一把火
成毅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凭着《莲花楼》圈粉无数的他,居然在《赴山海》上跌了跟头,成了全网群嘲的对象。
有人质疑,为什么一个武侠剧的男主,会涂粉色指甲油?就算剧情需要穿粉色衣服,也没必要给男主涂粉色指甲吧?毕竟这是武侠剧,观众想看的是大侠而不是大姨啊。
对于网友的质疑,成毅粉丝气炸了。众多粉丝发文怒斥网友尬黑,表示成毅的指甲没有涂指甲油,而是天生指甲就粉嫩嫩的。
粉丝说因为他是特别健康的人,气血足,指甲自然就粉。还有粉丝直接嘲讽网友:“怎么你年老色衰,还不让别人健健康康了?是找不到能黑的点了吗?”
06 热度口碑,冰火两重天的奇特现象
《赴山海》成为2025年暑期档的热门剧集,但其高热度与低口碑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广泛关注。
该剧在腾讯平台年度最快突破2.6万热度值,云合市占率高达16.8%,抖音相关话题量突破1.4亿。然而,豆瓣短评区却充斥着大量差评,形成了“数据热、口碑冷”的奇特现象。
许多观众表示“看不进去”、“难以入戏”,这种普遍的观剧障碍主要源于演员表演和剧情设定两大层面的问题。
尽管《赴山海》已吸引13个广告品牌,单集广告数达80支,商业价值显著。但对于许多观众而言,前几集的“观剧障碍”已难以跨越。
有网友自发发布完整直播录屏,并逐帧分析语言逻辑:“他明明是在说‘可能会浪费’,而不是‘你们在浪费’”、“前提那么诚恳的尊重被删得干干净净”。
更有剧迷调侃:“这年头连看个直播都要自己找完整版,断章取义防不胜防。”
当越来越多的人拒绝被碎片化信息裹挟,当真相不再缺席于热搜,我们才可能真正告别被断章取义的“伪真相”时代。
来源:雨洁一点号